余淑蘭



摘要: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企業通過構建供應鏈金融平臺,可盤活存貨、預付賬款和應收賬款等流動資產資源,成功化解缺乏抵押資源的難題。本文從構建供應鏈金融平臺出發,初步介紹了供應鏈金融平臺組成和產品類型,分析了構建供應鏈金融平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思路。
關鍵詞:供應鏈 金融平臺 構建
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一般來自注冊資本、經營收益和銀行借款。大型國有企業融資較易,可獲得銀行信用貸款,甚至可取得較低的基準利率的借款。而中小企業融資較難,銀行往往需要抵押物。當企業固定資產和土地抵押完,生產再需要資金,企業將無法向銀行提供相應擔保。構建供應鏈平臺,可盤活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源,成功化解企業缺乏抵押資源的困難。
構建供應鏈金融平臺,一方面可將資金有效注入上下游配套企業,解決供應鏈上企業融資難;另一方面,可增加供應鏈企業間商業信用,促進上下游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企業整體競爭能力。
一、供應鏈金融概述
(一)供應鏈金融的概念
所謂供應鏈金融,是指金融機構以產業鏈的核心企業為依托,針對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設計個性化、標準化的金融服務產品,為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一種服務模式。即金融機構圍繞核心企業,通過一定的方式和工具,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較為全面地獲取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上下游企業供產銷信息,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化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具體如圖1所示。
(二)供應鏈金融主要產品
供應鏈金融產品包括存貨類、預付款類和應收賬款類。主要產品類型詳見圖2。
(三)供應鏈金融平臺組成
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首先要構建供應鏈金融平臺。供應鏈金融平臺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運行主體:核心企業、客戶、商業銀行(或財務公司)、監管方(物流倉儲基地)。
(2)抵押物:動產、不動產、倉單、票據、應收賬款等。
(3)管理體系:符合人行和銀監會要求的完備管理體系。包括客戶管理系統、訂單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物料管理系統、核稅通發票管理系統、賬務管理系統、對賬管理系統、預算管理系統、網銀系統等。
二、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
企業構建供應鏈金融平臺根據金融機構主體的不同,可分為商業銀行和財務公司兩種模式。
(一)商業銀行模式
商業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是核心企業與商業銀行間達成的,一種面向供應鏈所有成員企業的系統性融資安排。現以“靜態質押授信”產品為例,闡述商業銀行模式供應鏈金融業務運行流程。
商業銀行“靜態質押授信”,指核心企業的客戶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擁有的動產為抵質押的授信業務,又稱為“特定化庫存模式”。商業銀行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對客戶提供的抵質押商品實行監管,抵質押物不允許以貨易貨,客戶必須打款贖貨。
業務流程(見圖3):
↓由商業銀行、客戶、監管方三方簽訂《倉儲監管協議》,客戶向監管方交付抵質押物;
↓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授信;
↓低于最低限額,客戶向商業銀行追加保證金;
↓最低限額以上,商業銀行根據客戶申請,向監管方發出發貨指令;
↓監管方放貨。
(二)財務公司模式
財務公司在幫助企業集團集中管理資金、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效率、控制資金風險等方面都具備特殊優勢。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財務公司依托集團特色,開展各類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服務集團公司下屬成員單位。現仍以“靜態質押授信”產品為例,闡述財務公司模式供應鏈金融業務運行流程。
財務公司“靜態質押授信”,指成員單位的客戶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擁有的動產為抵質押的授信業務。財務公司委托集團下屬物流倉儲基地或第三方物流公司對客戶提供的抵質押商品實行監管,抵質押物不允許以貨易貨,客戶必須打款贖貨。
業務流程(見圖4):
↓由財務公司、客戶、物流倉儲基地三方簽訂《倉儲監管協議》,客戶向監管方交付抵質押物;
↓財務公司為客戶提供授信;
↓低于最低限額,客戶向財務公司追加保證金;
↓最低限額以上,財務公司根據客戶申請,向物流倉儲基地發出發貨指令;
↓物流倉儲基地放貨。
三、存在難點以及解決思路
在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下,一旦處于供應鏈的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融資支持,信貸資金尤如“血液”注入供應鏈,助推整個“供應鏈”的運行。由于供應鏈金融產品類型多,各企業融資資源不同、運行流程各異,整個供應鏈金融方案設計需因企而異,各個風控點都將會不同,特別是在財務公司模式下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存在以下幾方面難點。
(一)選擇優質客戶
解決思路:
1.嚴格控制客戶準入
核心企業根據多年合作情況,制定具體“客戶準入標準”,向金融機構推薦優質客戶。
2.客戶選擇納入金融機構統一授信管理
(1)信貸部審核客戶資質,納入授信管理,并進行貸前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客戶生產經營、組織架構、實際控制人的情況,證照是否齊全,經營是否穩定,信用是否優良。
(2)風控合規部進行風控審查,內容包括:對客戶生產經營的各種風險進行風險剖析,進一步對客戶資質進行風險評價。
(二)減少信息不對稱風險
解決思路:構建供應鏈融資業務平臺,形成互聯網式的運行平臺。
(1)通過“供應鏈融資業務平臺”將核心企業內部管理系統如ERP、物流倉儲監管系統,金融機構信貸和賬務處理系統成功對接,實現供應鏈金融業務相關物流和信息流轉換成資金流。(見圖5)
(2)通過“供應鏈融資業務平臺”,對抵押物變動信息實施24小時監控,包括質押物庫存數量、質量、市場價格波動等,有效保障“安全庫存”。
(三)減少操作風險
解決思路:
(1)制定操作手冊和風險控制制度。按照各供應鏈金融業務制定不同業務制定操作手冊和相應的風險控制制度。對供應鏈融資業務流程中各個環節關鍵點進行相應規定。
(2)利用信息平臺,實現業務全流程風險控制。構建涵蓋供應鏈金融業務全流程信息化系統,對金融業務流程中各個風險點建立信息化控制機制。
(四)打造專業金融團隊
解決思路:
(1)建立優秀選拔機制。建立一套“公開、公平、公正”選人用人機制,團隊人員的篩選和任用要建立嚴格的標準,選拔具備較強的持續學習能力,在財務分析、產業鏈知識、物流監管、法律防控等方面綜合能力強的優秀人才。
(2)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通過規劃晉升途徑、職業生涯設計,提供各種學習和培訓機會,使每個成員都清楚認識到自己成長的途徑,對工作充滿激情,對未為充滿希望。
(3)通過有效實戰鍛煉,培養創新能力。供應鏈金融因業務的性質、客戶的融資資源等因素,供應鏈金融產品呈現多樣性。金融團隊往往需要對客戶量身定做具體金融方案。整個團隊在設計融資方案中不斷提升對供應鏈產品政策、服務和規范的全面掌握,并能據市場需求,不斷創新產品。
四、結論
構建供應鏈金融平臺不僅可提高核心企業融資能力,同時還能服務供應鏈上所有企業,克服傳統金融模式下企業融資門檻較高,特別是中小型企業融資存在的融資門檻高、提供貸款提供貸款擔保的機構少、企業自身素質偏低、缺乏擔保物、人才匱乏、銀行控制成本的約束等問題。企業隨著供應鏈金融平臺構建,依據供應鏈流程運行,盤活供應鏈上所有企業存貨、預付賬款和應收賬款等資源,形成一種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良性閉環,從而進一步增值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任濤,張莉.海爾財務公司掘金產業鏈金融[J].中國銀行業,2014(12).
[2]張末冬,李珮.財務公司:創新打造特色金融服務模式[N].金融時報,2016-2-27.
(作者單位:浙江省總會計師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