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群
摘 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把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憲法法律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因此,探討黨校如何搞好法律教學,提升黨校法律課教學質量,對提高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和學法用法的能力, 培養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促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黨校;法律;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034-01
一、黨校法律課教學特點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國民法制觀念已經得到很大進步,這其中和法學教育和普法工作的廣泛開展有很大關系。黨校法律教育繼承和發揚了社會主義法學教育的深刻內涵,有著自己的特點:
1、黨校法律教學核心是法律理論教學
黨校法律課教學主要目的就是以黨校學員為主體,對法律和法理含義進行深刻講解,提高學員干部的法律素養。通過黨校法學教育培養出一批忠于黨、忠于馬列主義的素質過硬、德才兼備的各級黨員干部。
2、黨校的法律教學是一種交互性比較強的教學
黨校的法律教學,學員是主體,教學的中心是圍繞黨校學員進行互動性的教學。黨校的干部學員都是實干人才,他們大部分的崗位還是領導,有些是最基層的領導。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起到的主要是點播和引導的作用。黨校學員的優秀資歷對教師來說應當好好利用,要加強教師與學員的互動。
3、黨校的法律教學必須體現先進性
一般高等院校的法律教學主要是基礎法律常識的講解,黨校的法律教學層次要高許多,主要體現在法律觀念和理論的先進性。新的法制理論和思想要在第一時間出現在黨校的法學課堂上,使黨員干部自始至終不斷接受新理論和新思想的洗禮,保持先進性。
4、黨校的法律教學是一個高層次的教學
由于黨校的特殊性,黨校教育的對象都是綜合能力過硬的優秀黨員干部,這就使黨校的法律教學應當在一個比較高的層級,致力于培養優秀人才。
二、黨校的法律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黨校的法律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也應看到,黨校的法律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限制了黨校法制教育作用的發揮。
1、師資力量不足,素質不高
這主要表現在:第一,法學專業教師少。能夠走上講臺的法學專業老師很少,有的老師直接是從其它專業未經培訓就改行過來;第二,法律專業的學科建設力度不夠。許多省級以下的黨校,沒有建立法律教研室,缺乏可以擔綱的學科帶頭人,在相關的法學理論研究中沒有大的突破;第三,法律教師培訓沒跟上。“半路出家”的法律教師沒有得到很好的培訓,就是法學專業出身的法律教師也沒有得到及時的培訓。
2、教學內容沒有特色,教材少
黨校的法律教學,是包含黨性內容的法律理論的教學,但是,現在我們各級黨校在教學的內容上沒有體現出這一特色,內容單一。一些黨校在教學時,直接選用普通高校法學教材,一些黨校教材編成了普法小冊子,滿足不了教學需要。
3、教學方式單一,不能發揮學員主動性
在教學方式上,一些黨校在確定教學的內容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黨員干部實際需要;在課堂教授上,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員處于被動地位,參與少,有的還是”填鴨式”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互動教學很少,未能充分發揮學員參與性;雙向交流少,學員中的法律實踐和體會未能作為豐富的教學資源被發掘和被共享。
4、教學設備落后,現代教學設備投入不足
在黨校法律教學的課堂上,一支粉筆、一個粉刷、一塊黑板、一張教師的嘴還是司空見慣,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現在,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遠程教學已被廣泛應用,但在黨校的法律課堂還沒有普及。
三、創新黨校法律教學的建議
教學實際表明,創新黨校法律教學,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必然選擇。互動式教學是融實踐性、操作性于一體的創新性教學模式,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
1、做好課堂設計是前提
其一,要在教學熱點上設計互動點。選擇那些學員比較熟悉、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進行互動,有利于學員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達到教師有理講、學員有話說的課堂效果。如果問題生僻、學員不熟悉,互動就可能開展不起來。
其二,要在教學重點上設置互動點。每一節課的重難點都是學員素質能力的生成點,教師應該在吃透教學內容,全面把握重點、難點的基礎上,設置具有破解教學重點難點價值的互動問題,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學員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興趣,使學員在思維的碰撞交融中增長知識,生成素質和能力。
其三,要在教學疑點上設計互動點。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互動問題應圍繞學員容易生疑的知識點進行設計。對于疑點,學員往往比較敏感,圍繞疑點問題開展互動,可以激發學員探索欲望,換來學員心態的開放和創造力的激活。
2、營造和諧課堂氣氛是關鍵
開展互動研究式教學,增加了教師駕馭課堂、組織管理教學的難度,要求教師不但應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還要有熟練的現場駕馭能力和對課堂氣氛的把握和掌控技巧。從課堂教學環境看,互動式教學一改傳統課堂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營造了一種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環境。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員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他們感到被接納、被重視,自身的價值和能力得到體現。在這樣的氛圍中,學員才會積極與教師溝通,與同伴交流,這樣才能形成課堂當中真正意義上的互動。
3、突出學員參與教學是靈魂
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學員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互動式教學是否成功,學員的素質能力是否形成,關鍵在于學員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得到落實和凸顯。互動式教學模式讓學員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結合,掌握知識與形成能力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