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雙
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已經逐步實施以來,在語文課程總目標中,強調語文除了承擔培養學生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外,還承擔著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陶冶情操,發展個性的任務。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老師應認真研究語文新課程標準,加強對小學生的閱讀指導工作,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關鍵詞:興趣;指導;創造性;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119-01
語文基礎教育的浪潮滾滾而來,無論年輕教師還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重新學習。幾年來,我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身到課改實驗中,積極備課、聽課、評課,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不斷充實自己,取長補短,在實驗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下面本人結合參與課改的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通過課改實踐,使我深深的感到教師的角色改變了
自從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發生了明顯變化。教師由傳授知識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由評判者改變為參與者。
新課標提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興趣,改變教學中過份依賴教材,過于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在新課程上教師要與學生積極合作,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習中去,與學生交流。一起活動,一起創造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促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總是站在講臺上,講解字形、字義,然后讓學生機械的記憶,結果一節課下來,只有一小部分學生會了,而且還不能靈活的應用。學習新課標后,我充分利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關系,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教會學生利用工具書查找字形、字義,并根據字義組詞、說話,結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提高,不但高質的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還使學生的讀寫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們的創造思維有了較大發展。
二、通過課改實踐,促使我們的教育方式和教學行為發生改變
1、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教師常常習慣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至于學生怎樣認識這些教學內容,根據他們的認識會碰到哪些困難,提出哪些問題,教師很少去考慮。教師也常常自以為是的向學生傾銷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學生沒有自主參與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學習熱情越來越淡,越來越差,更談不上自主學習的習慣。反而習慣于被動學習,創造性的學習潛能被扼殺了。所以,我認為要徹底改變這種現象,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創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一是大膽的放。就是充分給學生自主權,最大限度的在時間上、空間上給學生自主學習機會。二是精巧的扶,即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扶在學生的疑處,“扶”不但要弄清是什么,還要引導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這樣,更要去引導學生弄清“怎么知道是這樣”。三是主動質疑,自學質疑,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逐步體會,形成學法,創造問的機會。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的能力。師生互動相互尊重,互相溝通,互相換位思考問題,替對方著想,師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學生要互相討論,互相合作與競爭,形成情感交流。例如,我在教學第二冊識字時,我積極鉆研教材,備好課,做好課前的各種準備,力求40分鐘的課堂上,生活活潑。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學生喜歡的游戲去教學,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去讀,比如猜謎語、做動作,開火車,配上音樂唱一唱,學生有興趣,樂于去學,教學效果特別好。對于課文的一些重點難點,還有文章中學生不大理解的問題,我會有目的引導學生去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提問,讓大家一起去解決。
2、加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多向聯系。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總是單科作戰,各科各人自掃門前雪。而今,新課程的“課程一體化”的特征,打破了學科界限,加強了學科之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系,在多年的教學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各學科之間的聯系,作為實驗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準備,提早“備戰”。例如,新教材的課文與語文園地里常常要求學生畫一畫,這就需要我們具備這方面能力,所以我經常抽空跟美術老師學畫畫,跟音樂教師學唱歌,尋找合適兒童的輕快樂趣。通過兒歌與學生互動,孩子們在活動中玩得盡情,學得愉快,掌握得更牢固了。
兩年的實踐使我深深感到,新課程對我們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專業知識在教師的專業成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課需要教師具有廣博、精湛的專業知識。課程強調綜合性,涉及知識面廣,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是本學科領域的專家,也應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作為站在教學一線的實驗老師,既要不斷學習,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又要根據學生實際探討更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積極努力,敢于開拓創新,全身心投入到課改實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