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東, 李 勇, 沈永玲(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
小卒中患者再發急性腦梗死危險因素臨床分析?
張 東, 李 勇, 沈永玲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目的:本文針對承德地區小卒中患者再發急性卒中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對承德地區小卒中患者二級預防提供理論基礎。方法:承德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入院患者,年齡35~85歲,選取NIHSS評分<4分且頭CT或MRI明確診斷為急性缺血性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發病時間≤28d),行介入手術、嚴重心血管病患者、入院后加重患者除外(NIHSS≥4),共隨訪3年,平均隨訪時間為2.1年,以卒中再發(包括出血性、缺血性)、急性心血管事件為終點訪視事件,未再發及再發患者危險因素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共選取642例缺血性小卒中和TIA患者,3年內再發缺血患者42例(6.68%),入院后加重20例,出血患者4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8例,失訪4例,采用COX回歸分析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性別、年齡、民族、吸煙、飲酒、血壓水平、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心房纖顫、血管炎、TIA作為分析對象。結論:小卒中患者高齡、糖尿病、男性、TIA發作與小卒中再發卒中呈明顯相關性。
關鍵詞:小卒中; 再發急性腦梗死; 危險因素; 糖尿病
1.1研究對象:承德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入院患者,選取NIHSS評分<4分且頭CT或MRI明確診斷為急性缺血性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發病時間≤28d)。除外行介入手術、嚴重心血管病患者、入院后加重患者(NIHSS≥4分或NIHSS評分增加≥2分)。
1.2研究內容:入院后登記患者性別、年齡、既往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心房纖顫病史、個人史,完善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c-反應蛋白、抗核抗體譜、類風濕因子、肝腎功能、血脂、十二導心電圖、心臟彩超、頸部血管超聲、TCD、頭CT、DWI等相關檢查。糖尿病患者是指發病前明確糖尿病診斷或隨訪3個月內發現糖尿病并應用降糖藥物的患者,高血壓依據患者入組1周內血壓水平給予分級,<140/90mmHg為正常血壓,大于等于140/90至160/100mmHg之間為高血壓病1級,大于等于160/100~180/110mmHg為高血壓病2級,血壓180/110及以上血壓為高血壓病3級。
1.3隨訪方法:平均隨訪2.1年入組后1d、3d、7d以后每3個月門診復診收集患者用藥情況、血壓控制情況、血糖控制情況,發現再發卒中等終點事件隨時收集患者資料),以卒中再發(包括出血性、缺血性)、急性心血管事件為終點訪視事件。卒中再發是指突然出現的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持續24h以上,頭顱CT或核磁證實明確為缺血性卒中患者。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數據包,采用COX回歸分析方法對再發及再發患者危險因素進行比較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入組患者一般情況:共選取642例缺血性小卒中和TIA患者,3年內再發缺血患者42例(6.68%),入院后加重20例,出血患者4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8例,失訪4例,入組患者平均年齡為59歲,男性比例約為59%,其中高血壓、糖尿病、房顫、隨訪結束或出現終點事件時仍存在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者的比例分別為97%、35%、0.6%、1.1%,參與者大部分來自于漢族,其次為回族和滿族。在持續3年的隨訪過程中平均隨訪時間為2.1年,再發腦梗死患者為42例,每年平均2.3%卒中再發率(表1)。再發腦梗死患者糖尿病、單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發病前存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的比例分別為61%、24%、43%,明顯高于未再發組比例。

表1 再發組與未再發組單因素比較分析
LDL-C低密度脂蛋白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Asprian阿司匹林腸溶片Statins阿托伐他汀Age年齡y歲
2.2相關性分析,見表2。
TIA發作與小卒中患者再發腦梗死呈明顯相關性HR值2 95%CI(1.6,2.9),男性相關性為HR1.9 95% (1.8,2.6),糖尿病HR值1.8 95%CI(1.5,2.0),年齡的相關性HR1.5 95%CI(1.4,2.3)卒中再發急性腦梗死獨立危險因素,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高血壓、高血脂,單獨應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的患者再發率高于聯合應用他汀類患者。

表2 與再發卒中相關性多因素分析
2.3危險因素分層與再發腦梗死相關性分析,見表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TIA再發率為4.8%,95%可信區間為(4.2,5.6),無TIA發作,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危險因素腦梗死再發率為3.295%可信區間為(2.7,4. 1),無TIA發作存在任何一種危險因素的腦梗死再發率為1.395%可信區間為(1.0,1.9),無任何危險因素患者卒中再發率為1.0,95%可信區間為(0.7,1.4)。存在糖尿病2.4%,95%可信區間(2.0,3.0)、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卒中再發率較高。

表3 危險因素分層與再發腦梗死相關性分析
腦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目前我國的主要死亡原因,卒中的特點為再發率高、死亡率高給社會、家庭、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心理負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危險因素構成也發生相應變化,逐漸接近于西方,但目前我國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明顯多于西方,并且頸內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容易產生嚴重卒中,并會延長住院時間[1],但是目前就卒中二級預防、卒中發病因素無明確定論。
本研究表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糖尿病、男性、年齡與小卒中再發腦梗死呈明顯相關性,且為小卒中再發腦梗死獨立危險因素,尤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對卒中再發具有很高預測性,本實驗結果為TIA發作患者腦梗死再發率為4.8%與Robert G[2]等關于腔隙性腦梗死再發卒中的相關危險因素結論一致,但再發率高于Robert研究結果[3]。
存在兩個及兩個以上危險因素患者卒中再發率為3.2%每年,對卒中再發具有預測作用,此類患者加強卒中預防,尤其糖尿病患者注意血糖控制,有研究表明糖化血紅蛋白每升高1%,致命性中風的幾率是1. 73[4],腦梗死是糖尿病的并發癥之一,有研究表明有糖尿病的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卒中發病率的2倍,本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卒中再發率較非糖尿病患者高。
本實驗入組病例均為聯合應用阿司匹林腸溶緩釋片與阿托伐他汀患者,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膽固醇水平與卒中再發相關性不明顯;本實驗研究持續3年,平均隨訪時間2.1年,因此吸煙對卒中再發影響兩組無明顯差異性,考慮與隨訪時間短相關,不代表戒煙對卒中二級預防意義不大,只是戒煙時間短對卒中預防效果不明顯,尤其過去大量吸煙患者。
參考文獻:
[1] Wang YJ,Zhao XQ,Liu LP,et a1. Preva1ence and outcomes of symptomatic intracrania1 atherosc1erosis in China [J].Stroke,2014,45(3):663~669.
[2] Robert G,Hart MD,Les1y A,et a1. Predictors of stroke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recent 1acunar stroke and response to interventions according to risk status:second- ary p evention of sma11 subcortica1 strokes tria1[J].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23(4):618~624.
[3] Negar Asdaghi MD,Les1y A,Pearce,et a1. C1inica1 corre-1ates of infarct shape and vo1ume in 1acunar strokes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ma11 subcortica1 strokes tria1 [ J]. Stroke,2014,45:2952~2958 .
[4] Boden-A1ba1a B,Cammack S,Chong J,et a1.Diabetes,fasting g1ucose 1eve1s,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nd vascu1ar events:findings from 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 (NOMAS)[J].Diabetes Care,2008,31 (6):1132~1137.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2.051
文章編號:1006-6233(2016)02-0311-04
基金項目:?河北省承德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編號:2014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