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平
摘 要: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應該是知識獲得的主動參與者。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
關鍵詞:小學生;培養;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280-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不能僅僅滿足于教師講講、學生聽聽,教師演示操作、學生看看說說。應多給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學生學習前教師設置恰當的學習目標,學生在這些目標的導引下,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去創造性的學習知識。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在主動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一、注重培養學生參與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內因決定外因,意識影響行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型的被動學習為探索型、發現型的學習。工作中我觀察發現,有些學生無學習欲望,他們是老師叫讓怎么做就怎么做,學習極為“循規蹈矩”,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者就是一些學生怕學厭學。這些學生一般缺乏對未來生活的美好追求,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亦無正確的學習態度。教師要善于走進此類學生進行心靈,挖掘其思想根源,鏟除其消極因素,及時鼓勵,使其自強,從而使其產生學習欲望。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一個旁觀者。
二、建立和諧平等師生關系,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新課程標準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在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以同等的姿態站在課堂上,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在于尊重學生,了解學生,與學生真誠地交流,認真地傾聽,相互的接納和分享。在我們的傳統教育觀念,忽視了學生的感受,我們不停強調要求學生尊重教師、服從管教。殊不知,教育培養兒童的前提是尊重兒童的心靈感受、思想行為以及特點等,缺乏尊重的所謂教育和培養,就有可能造成對兒童利益的傷害。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具有一種天然的權威地位。因此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后進生,教師要多鼓勵、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激發他們的潛能,切實幫助他們。同時教師要幽默、負責,用愛心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到寬松、愉快、自由,愿意參與學習活動。 和諧是指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十分融洽,相處的十分愉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完成的。同時新課程的教材也對教師新的要求,課本的絢麗多姿,知識由此生成,并且知識的連慣性更強。因此,教師要不斷的鉆研教材,要明白編者的意圖并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還要學會整合教材,是教材與學生達成一種和諧的美,實現本堂課的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新課程中提到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有價值的數學,學生感覺到學習不是外部強加的,而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他們就會樂意地多參與課堂教學中去。
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勵每一位學生積極自主學習。
愛因斯坦曾把興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給學生留下自主活動的空間。教師要具備調控教學的能力,根據學生的學習愿望,隨機而變,相機誘導,激活學生的身心需要,想學什么就學什么,想怎么學就怎么學,促成學生以積極的情緒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特性。通過師生交往、互動實現學習方式由被動式向自主式轉變。在教學中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設疑制造懸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數學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學習起來才會樂此不疲,課堂中才能真正體現以升為本,才能真正引導參與到數學學習。濃厚的興趣對學習的推動力是任何強制力量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揭示矛盾,設疑生趣;聯系生活,激發興趣;制造懸念,引發興趣。
四、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愿意自主學習。
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和教學效果有直接關系,數學知識的本身是很抽象的,他們在學習數學時如教師的教法不當,容易引起枯燥的感覺。這樣學生自然就不愿意參與,提不起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要達到運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起探求新知識的動機和興趣,不依靠一些形象生動的手段是難以實現的。
在一堂課中,不僅在課的開始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動機,而且還應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不斷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經常處在問題情境中,從而始終保持認真、主動的態度和情緒,能使學生自始至終自主在學習中。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是為學生終生學搭建基石,是為學生終身發展做好充分準備。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形式是多樣的。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獨立開展活動,也可以根據需要讓學生與同桌或小組的同伴共同開展活動。注意學生參與活動的有效性,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才是是最重要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思考、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