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穎
摘 要: 教學內容是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主要環節,是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和教法與學法的依據,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關鍵,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 中職學校 教學內容 有效性 課程整合
以往,《PLC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內容的現狀是:多數的PLC教材,在編寫時是按照基本工作原理、基本指令系統和基本編程應用等分成各個獨立章節。編者按照結構嚴謹性進行編書,教者要考慮有利于學生的認知過程而開展教學。如果教者按照這種順序進行教學,則要將全部基本指令學完,再學基本應用,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在“教、學、做一體”、“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結合我校的實訓條件、到企業尋找典型工作任務,切實從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需求出發,以項目或任務為載體,合理選用和安排教材內容,整合每次課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整合和設計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出發點。下面談談我們的具體做法。
一、精心設計第一課的教學內容
上好第一課是實現一門課程有效教學的關鍵環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精心準備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清楚地明白四個問題:(1)為什么要學本課程,向學生介紹與我校有校企合作關系的企業的相關工作崗位對本課程涉及的知識與技能的要求,使學生明確本課程與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的關系,并讓學生了解真實的招聘信息,使學生知道學習本課程后對今后的工作有用。這樣,才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和動力;(2)本課程學什么內容,用課件呈現本課程的總體知識框架,簡要介紹課程內容、教學要求及如何安排課程內容;(3)怎樣學習本課程,告訴學生本課程理論、實踐的課時分配、學習形式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做好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并對本課程各個環節的學習有充分的預備度;(4)本課程的考核,向學生講明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的考核項目及所占分值。第一節課講清規矩后,學生才會認真對待每一節課的學習過程。
二、合理補充和設計教學內容
1.對抽象理論知識的處理
在以往教學中,學生對教材中S7—200PLC的內部元件(軟繼電器)的文字說明理解較困難,對教師的講解感覺抽象,進而不能較好地掌握PLC輸入、輸出端子分配和編制程序。教師查閱資料,參考教材《電器及PLC控制技術》(第2版),通過增加PLC控制系統的等效電路的學習、復習交流接觸器或中間繼電器(硬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和常開觸點、常閉觸點的動作特點,再結合電路的狀態引導學生分析簡單的PLC等效電路,變抽象知識為具體實際的電路通路與短路分析,據此,設計了《S7—200系列PLC的軟繼電器》課的教學內容,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滿足分層教學的需要
教學內容的多少要適量。從學生實際出發,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具體教學中,我們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知識基礎好、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第二層是知識基礎中等,有一定學習積極性的學生;第三層是知識基礎較差、不愛學習的學生。課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四名學生為一組,每組均包括三個層次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個性特點,教師指導小組內的分工,使每個學生得到適合自己的任務。尤其是在剛開始的實訓課上,在小組分工中,第一層學生作為程序設計員;第二層的學生作為接線員和檢查員;第三層的學生作為程序輸入員和操作員,為不同層次學生安排適當的學習難度和內容,使小組內的成員都獲得成就感,都有提高。隨著教學內容的推進,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逐步改變分工,那么第二、三層的學生就有勝任第一層學生所能做到的可能性。
3.補充教學內容
我們走訪企業了解到:變頻器及變頻器與PLC的組合被廣泛地應用在工業控制場合。結合學校的實訓條件,增加西門子440變頻器的理論知識。通過書籍、網絡查找西門子440變頻器的實訓指導書和使用手冊,將變頻器的理論知識整合在如下的實訓項目中:變頻器功能參數設置與操作;變頻器外部端子控制電機正反轉;變頻器的外部模擬量(電壓)方式的變頻調速控制;基于PLC數字量方式多段速控制和基于PLC的變頻器外部端子的電機正反轉控制,等等。
4.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
中職生的學習特點是不愛學習理論知識,對教師的講解充耳不聞。作為教師,我們要想辦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與技能基礎和置位復位指令的特點,結合實訓條件,適宜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教師課前準備學案,在小組合作中,在學案引領下,由學生動手實驗,從中發現和歸納出置位復位指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課前,教師指導小組長合理分工,小組成員分別扮演程序輸入員、接線員與記錄員和調試員等,完成相應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融入職業角色。這樣做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深刻理解置位復位指令的使用,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在走訪企業中,我們了解到除了必備的知識與技能外,企業需要有團隊合作精神、能正確分析和解決問題和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的員工。我們意識到: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教學內容的整合與設計要能滿足行動導向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和引導文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這樣才能有助于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據此,盡量以真實的工作項目為載體,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分解在項目中。我們補充實訓器材,讓學生在完成真實的項目中實現與企業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這些項目分別是用PLC實現三相異步電動機點動與連續正轉控制、三相異步電動機Y—△降壓啟動PLC控制線路的安裝與調試和三臺電動機分時啟動PLC控制。
通過我們對教學內容整合與設計的實踐研究,編寫了校本教材,并應用于實際教學中,89%以上的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教學效果良好。我們要緊跟工業技術發展的腳步,加強校企合作,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不斷追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