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志華
如果說優等生是一顆顆耀眼的明星,那么后進生就是蘊藏在烏云后面的星星,只要撥開重云,他們同樣能發出奪目的光芒。歷年來,后進生的輔導工作是教育者孜孜以求亟待解決的難題。他們的人數雖不多,但常常給班級帶來不容忽略的負面影響。就他們本身而言,如果錯過黃金學習期,則以后的學習想法只能是海市蜃樓。這將會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大敗筆,他們也會因此失去一生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兩相權衡,教育者唯有無怨無悔地真正幫助他們轉變才是最佳出路。后進生常常因為學習成績較差而感到自卑,這是后進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狀況,因為學習成績差而導致大多數后進生對學習帶有強烈抵觸情緒,那么就要針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特點進行心理疏導,因材施教。我的座右銘是:“每個人心中都沉睡著一個巨人,它等待我們去喚醒。”它激勵著我對后進生不斷展開研究,不懈進行實踐。
2014年9月1日,我班迎來了一名四年級新生——朱子強,他的入學考試分數令我大跌眼鏡,語文0分,數學3分,英語5分。經過兩年多持之以恒地努力,我成功地將他語文和數學提升到了80分,英語上到了70分。究其原因,這一成功來源于我因材施教,以心促學,促進他想學—愛學—能學—會學,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堅信他是帶著夢想而來
夢想,是一種意識里的追求,動力的源泉,意指夢中懷想,有時等于理想,有時又區別于理想。夢想是一種以物質或非物質為基礎的思維鏡像,是一種超越現實物質,在思維中構建出完美物質形態,再用完美物質形態構成合乎主觀意念述事情節,最終達到自我思維中的理想與物質世界的高度統一。夢想是人類對于美好事物的一種憧憬和渴望,有時夢想是不切實際的,但毫無疑問,夢想是人類最天真最無邪、最美麗最可愛的愿望。著名心理專家郝濱先生認為,童年的夢想對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相關作用,同時和人們的現實生活相互影響。
我們學校是漢壽一所規模較小的私立學校,師資雄厚,師齡年輕,每個月放一次月假,是許多留守兒童家長的首選。對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放養就是他們的快樂。在此,沒有爺爺奶奶的呵護,沒有鄉野路上無拘無束的奔跑,沒有成群結隊玩耍的朋友,沒有可口的飯菜……而他愿意接受被局囿在這個狹小的四角天空里。我堅信他是帶著夢想而來,只是暫時輸在了起跑線上。“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當你真心想要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由此,我暗自下定決心要讓他從這里起飛。
二、貼近他的心,激勵他“想學”的愿望
教師真誠的愛是真正教育的前提,教師要主動與后進生進行交流溝通,想后進生所想,用愛心感染后進生,用耐心引導后進生,使得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與溫暖。關愛后進生時要考慮到他們的自尊心,溝通的時候不能居高臨下,應該與他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托爾斯泰曾說:“如果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個完美老師。”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教師并非掌握一切的主導者,而是指路人,教師應更多關注他們,盡力從各個方面尋找其過人之處,多為其提供自我表現、自我展示的平臺,表揚其進步,讓其在飽滿的情緒下進行課內外學習。后進生常常被學生鄙視,認為他們是班上的包袱、拖累等,使他們產生一種壓抑感,有厭學、自信心不強等心理障礙。魯迅先生有句話:“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這樣才會在尊重的基礎上,平等地與他們進行交流,真正發現他們的優點,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優點的地方,學生才能產生上進心。”基于這些理念,我主動采取適當的形式靠近他:經常找他談心,編座位時把他放在第一個,上課時多給他回答問題的機會。平時對他提出的問題耐心地回答,當面批改他的作業,發現他的進步及時給予贊揚和鼓勵。
三、腳踏實地,誘導他“愛學”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培養他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因材施教。孔子在《論語·為政》里指出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由此,我基于他語文為0的基礎,別的同學完成語文家庭作業要聽寫10個生字,我對他采取的是“給他自由,任其選擇”的方法。開始他決定每天聽寫三個生字,我欣然同意了。這樣堅持了一個星期后,我建議他嘗試每天聽寫5個生字,他說試試看,令人欣喜的是他堅持了下來。四年級一期期末時語文終于擺脫了0分,上到了二十幾分。再后來聽寫生字就可以和其他同學同步,當然成績也上升到了五十幾分。再后就嘗試著寫日記……到五年級二期語文就上到了80分。至此,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了穩定。
四、攻克難關,讓學生感到“能學”
黑格爾說:“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五年級二期期末他數學成績是15分,怎樣在六年級第一期攻克他的難關?這一難題十分嚴峻地擺在我的面前。我給他從小學二年級數學的乘法和除法講起,接下來跟他講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和簡便計算。“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個多月耐心的輔導,期中考試時數學上到了三十幾分。“時間就是成績”,接下來我緊鑼密鼓地開始了輔導的第二步,跟他講應用題。
讓他成績合格是對我的極大挑戰,既然選擇了我就不會放棄。美國杰納勒爾·喬治·S·巴頓說:“接受挑戰,就可以享受勝利的喜悅。”離期末還有三個星期時,我基本每天給他補2個多小時數學。有一次,我跟他歸納講了幾種類型的應用題,可第二天他就又理不清頭緒了,看到他不耐煩的表情,我也有放棄的想法,可他意志堅定,不愿放棄,這樣我又重拾信心。到最后一個星期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我每天基本給他輔導5個小時左右。“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終于,他在期末時數學成績上到了80分。這樣大的提升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是,我倆用辛勞和汗水做到了。這就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彈指一揮間,六年級二期已來臨,現在他上數學課能認真聽講,作業能完成得很好了,基本上他感到了自己“能學”。
五、嚴格把關,讓學生“會學”
馬卡連柯說:“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初中,那五彩繽紛、富有瑰麗色彩的生活正向他招手。六年級二期,為了真正把他培養成一個優秀的學生,我主動找他溝通本期學習目標和計劃。他確立的英語目標是90分,為了幫他實現這個對他來說高不可及的目標,我采取的方法是嚴格把關。他現在第一單元的單詞和A、B、C三部分,都已經在英語組長和我這里過關。我想本期只要做到嚴格把關,毫不放松,相信他的目標實現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這樣,在我的教學生涯中也完成一份美麗的答卷。
至此,我覺得每位老師真正付諸心于教學中,每個正常的孩子都能成為可造之才。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學之路漫長,還有許多學生在翹首盼望,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定不會辜負國家的重托,家長的期盼,孩子的渴求,社會的需要,同時為自己的人生涂上豐富而神奇的色彩。最后,我將繼續秉承美國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每個人心中都沉睡著一個巨人,它等待我們去喚醒”的理念,展開新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