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婧寰
[摘要]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不斷挖掘紅色文化價值,使之逐漸成為一項重要的旅游資源,并以此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是社會轉型的必然要求。以山西武鄉紅色文化旅游為例,對社會轉型中紅色旅游如何助推地方經濟轉型發展進行探究,發現其問題并進行思考、提出建議,對于促進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產業價值,助推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紅色文化;武鄉;經濟轉型發展
紅色文化,是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并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我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進入轉型期之時,紅色文化不僅對大眾具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同時也成了旅游的重要資源。山西武鄉作為全國重點革命老區,武鄉的八路軍太行精神是紅色民族精神的代表。在國家提出“發展文化產業,使文化產業形成經濟實力”的發展需求大背景下,武鄉縣利用紅色文化旅游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而第三產業的發展又帶動就業的增長,就業人數的增加也意味著老百姓的收入在增加。這種商業模式提高了當地就業率,刺激了住房和交通的需求,改善了紅色旅游交通狀況。武鄉紅色旅游業的“紅”“綠”統籌的共贏發展模式既促進了武鄉經濟建設的良性循環,又將紅色旅游文化與愛國主義、脫貧致富相結合,這種發展模式使紅色旅游業取得了經濟和社會的雙重效益。
總結武鄉紅色文化旅游先進理念與模式,并發現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出合理的意見,對于其他地區應用文化旅游推動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有重要意義。
1武鄉紅色文化旅游的特點分析
1.1年輕化參與式的理念
武鄉八路軍文化園順應時代的發展,一改傳統的參觀學習模式,融入各種創新理念。在形式上,另外增加了體驗園、實景區、真人表演等元素,為的是讓游客在實景體驗活動中學習和感受八路軍抗戰時期的軍區生活和抗日民族精神。這些新元素的融入,吸引了不少年輕游客前來參觀學習。游客們可以在此穿一身軍裝,打一場游擊戰,當一回真正的抗日英雄,這些都讓游客更加由衷地感受到民族獨立的激情,更加深刻的領悟抗日民族精神的內涵。
1.2紅+綠的發展模式
武鄉縣奮力開創武鄉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新局面。在充分發揮革命老區的政治優勢的基礎上尋求新突破: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化、工業經濟循環化、第三產業規模化。這一發展模式突出一個“綠”字:特色農業產業化就是以培育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為抓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大力發展農業園區,形成綠色農業生產基地;工業經濟循環化就是實現“黑色”到“綠色”的轉變;第三產業規?;褪亲プ抑С脂F代服務業發展的機遇,完善配套設施,提高綜合效益,讓綠色產業引領百姓走上富裕之路。
武鄉縣緊緊抓住八路軍抗戰紅色民族精神的優勢,打響革命紅色老區牌,讓紅色旅游拉動第三產業規?;l展。以八路軍紀念館為中心,打造八路軍文化園;以板山、太行龍洞為中心,打造自然風景區園;以太行龍湖為中心,打造休閑度假后花園。并且全縣上下大力營造八路軍文化氛圍,積極支持和配合八路軍紀念館申報AAAAA級景區。還專門成立八路軍研究會,充分挖掘八路軍文化,真正實現武鄉縣“紅”“綠”共贏的發展模式。
2紅色文化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發展模式單一,缺乏總體規劃
武鄉的紅色旅游目前尚沒有一個總體規劃,紅色旅游開發呈現出明顯的各自為政現象。由于缺乏紅色旅游產品一盤棋的思想,導致武鄉紅色旅游產品開發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低水平重復建設。武鄉紅色旅游產品較為單一,以展示、展覽為主。由于這種旅游形式不能完全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導致游客在紅色景區停留時間短,重游率很低,這直接影響了武鄉紅色旅游客源市場的拓展。
目前,紅色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依然停留在低層次、簡單化的線路組合上,難以體現武鄉紅色旅游資源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紅色旅游文化的內涵,致使武鄉紅色旅游產品競爭乏力。
2.2旅游資源處于開發前期,資金存在短缺,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當前,隨著武鄉縣旅游業的大力發展,旅游服務的質量已經有所提升。但是,武鄉縣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提供全面優質旅游服務方面仍有欠缺,沒有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務體系。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旅游交通道路建設力度亟待加強;其次,武鄉縣的旅游接待設施嚴重滯后,經常會出現游客沒有地方住的現象。因此,武鄉縣應當致力于建設針對不同消費水平游客的不同等級賓館。由此看來,武鄉縣仍需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上不斷努力。
2.3專業人才缺乏,宣傳手段滯后
武鄉縣現處于旅游業發展初期,需要大量旅游專業人才,縣政府十分重視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并通過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完善考核制度來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即便如此,旅游專業人才,尤其是景區中層管理人才、宣傳促銷人員、規劃人才仍十分缺乏。
由于專業人才的缺乏,武鄉旅游宣傳方式也仍滯后不前。武鄉縣屬于革命老區,多年來,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在高科技和網絡運用方面明顯滯后,宣傳方式仍然使用傳統方式,缺乏創新理念與方式。
2.4地域格局存在局限性
眾所周知,旅游業是一個與地域格局息息相關的產業。武鄉縣加快紅色景區景點的建設,并且根據本地地域情況積極引導當地煤礦對接旅游開發,為紅色旅游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但是,由于山西紅色旅游資源大多分布在遠離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線的邊遠山區,距主要客源地較遠,游客進出比較困難。加之山西旅游交通的不暢,加大了山西紅色旅游景區的可進出難度,嚴重制約著當地紅色旅游的開發。
2.5內部管理和整合開發存在不足
資源的有效整合是形成旅游發展合力,增強區域旅游業整體實力的最佳途徑。武鄉紅色旅游資源與周邊其他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尚不到位,導致武鄉紅色旅游產品的近鄰效應未能充分發揮。武鄉紅色旅游開發更多專注的是紅色旅游資源內部的組合。同質旅游資源的組合使得旅途單調乏味,紅色旅游產品的吸引力也日漸衰弱。由于武鄉紅色旅游產品的開發缺乏地方特有旅游資源的融入,紅色旅游產品與其他旅游產品難以相互帶動,紅色旅游發展顯得勢單力薄,市場競爭乏力。
3對策思考與相關建議
3.1還原歷史,創新紅色文化互動體驗新模式
紅色文化旅游是一個很寬泛的產業體系。盡管傳統的觀光旅游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節假日休閑、會展、運動、商務、博彩、游樂、娛樂、修學、培訓、探險、創意產業、康體療養、房地產、餐飲、現代農業等,都已經在紅色旅游的大結構中形成共生。因此,多產業的綜合,成為紅色文化旅游開發的基礎。
首先,武鄉有其獨特的歷史印記,面對國內紅色文化旅游體驗方式的同質化趨勢嚴重的問題,其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要區別于其他紅色旅游景點,應深入發掘其獨特性,運用文化體驗情景再現模式,在創新與創意中追求文化旅游開發的差異化,通過特色打造,提升競爭力。其次,緊扣歷史時代的鮮明主題是文化體驗旅游的第一步。武鄉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主要是突破傳統紅色旅游發展模式,融教育與娛樂為一體,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模式創新,抓住消費者市場,對旅游項目進行創新設計,開發“紅色教育+素質拓跋+真人游擊+影視拍攝”等相結合的文化體驗新模式,讓游客可以親身融入實景,將歷史畫面呈現在消費者眼前,更能從頭腦中、情緒上增強歷史的責任感。最后,一般的文化旅游資源都存在分散性分布特征,一個文化資源在相鄰的地方都有,或者在每個地方只具有一個或幾個側面特色,沒有整體性。因此在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中需要采取主題化、集約化的手段,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整合,實現紅色風情立體化的全面客戶體驗。
3.2依據市場,打造立體化全方位的宣傳體系
拓展武鄉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市場渠道,必須借助信息網絡媒體,有針對性的改變宣傳觀念,設計宣傳口號,開發主題旅游月,推出優惠政策,舉辦體驗活動,提供優質服務,開發多種宣傳途徑,擴大紅色文化旅游的影響度,打造武鄉紅色品牌。
紅色文化資源宣傳途徑必須與市場群體相結合。武鄉紅色文化旅游在發揮其旅游觀光的作用時,還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責。其面向的市場群體有各機關單位的群體培訓、大學生、省內游客、省外游客等,必須針對不同市場群體,改變宣傳理念,開發適合各種群體的宣傳途徑。針對市場,要形成立體化的宣傳體系,結合不同部門和不同省份,開發不同渠道的宣傳途徑。紅色文化旅游是很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要特別注意針對高校市場,設計符合高校特點的宣傳途徑,如聯手高校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基地、邀請高校師生參觀、邀請高校專家講解武鄉抗戰歷史、聯合當地黨史研究室,出版武鄉抗戰史、學生暑期旅游優惠、和學生實踐研究建立資助合作等,都可以極大拓展高校市場的影響面。
3.3產業聯動,提升優質紅色文化資源深開發的軟實力
優質紅色資源的深入開發,除了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外,還必須注重虛擬體驗系統開發,注重歷史場景的深度體驗。這就要求摒棄傳統的陳列式展示形式,打造以游客為本的文化展演體驗模式,尋求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使文化展示從博物館中走出來、活起來,向互動、開放的動態形式轉變。這一形式的轉變不但要求高素質的培訓人員和專業的技術人員,還需要全區域的社區群眾的力量,更涉及區域內產業服務的聯動體系。
一是強化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聯動產業相融合。山西武鄉有著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以特殊地理環境孕育的抗日戰爭為主的“八路軍文化”,既有血性、剛性的一面,也有柔性、生活化的一面;既有在戰場上頑強不屈、英勇殺敵的一方面,也有在生活、工作中積極創造、富有親和力的一面。在完整展示紅色文化的歷史特征的同時,必須與產業開發相融合。紅色文化資源的產業化開發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既要注重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看到經濟的帶動效應和品牌打造,更要注重與之相關聯的人才、融資、技術、體制、環境等相關系統內環節。
二是推進紅色文化創新與人才引進、培養相促進。紅色旅游人才培訓和管理涉及不同崗位的服務人員,必須針對不同崗位人才,建立分級培訓體系;政府部門需要根據需求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培訓任務;通過統籌相關政府部門、社會資源,各方聯動實施培訓,完善“逐地舉辦、區域聯動,推動發展”的培訓模式推進紅色文化創新與人才引進、培養相結合,提升武鄉紅色景區深開發的“軟支撐”。
三是注重紅色“軟文化”與企業發展的品牌結合。整合地域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紅色文化較高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將其注入企業經濟品牌中,使得該品牌相關產品能夠在較高的起點上獲得更高知曉度和信任度,即紅色經濟品牌打造。首先,注重紅色經濟品牌打造。發揮紅色文化作為“政治品牌”所帶來的影響力,開發相對應和詮釋紅色文化品牌的產品。其次,注重紅色經濟品牌對經濟的影響。企業產品與紅色品牌相結合,創造出“商標”的影響力,其知名度必然會大幅提升,加之對企業產品質量提升,市場會逐漸延伸,贏得消費者信任,經濟效益會不斷增加。最后,紅色品牌會給地域企業注入發展活力。紅色文化資源憑借豐富的文化內涵,可以帶動區域內旅游、交通、餐飲、住宿、服飾等產業發展,形成旅游觀光為核心的產業鏈組合。
參考文獻:
[1]張克偉.沂蒙紅色文化資源產業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
[2]劉艷.山西文化資源產業開發對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