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
結腸癌所致腸梗阻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
張雪峰
目的 探討分析結腸癌所致腸梗阻的手術方法以及治療療效。方法 選取結腸癌所致腸梗阻患者5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手術的具體病情將其隨機分為3組,未行減壓灌洗組14例,行結腸減壓灌洗術組15例,行結腸全切除術組29例。結果 患者經三種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后病死率、治愈率、復發率和吻合口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結腸減壓灌洗術治療后患者住院時間與其他2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結腸癌所致腸梗阻患者在確診后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予以有針對性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利于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結腸癌;腸梗阻;手術方法;治療療效
結腸癌所致腸梗阻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屬于急腹癥的一種,在結腸癌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與模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而造成結腸癌并發腸梗阻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1]。但是由于該病的發展速度較慢,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視。該病的治療難度相當大,患者在患病后常常伴有低蛋白血癥、水電解質紊亂等[2]。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本研究通過對58例結腸癌所致腸梗阻患者進行研究,發現對結腸癌所致腸梗阻患者根據患者自身情況以及病情特點制定適宜的手術方式,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治療效果顯著。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人民醫院收治的結腸癌所致腸梗阻患者58例做回顧性分析。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齡25~81歲,平均年齡為(52.36±10.5)歲。根據患者的手術的具體病情將其隨機分為3組,未行減壓灌洗組14例,行結腸減壓灌洗術組15例,行結腸全切除術組29例。入選標準:均有結腸癌病史,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肛門停止排便和排氣癥狀出現,查體有明顯的腹部刺激狀況,腹部有壓痛和反跳痛,腸鳴音減低或者消失,經影像檢查,確診為腸梗阻。所選患者中有16例患者伴有嘔吐癥狀,42例患者停止排氣,4例患者有低熱情況,26例患者出現腹瀉、或者便秘,亦或大便次數增多,35例患者出現便血,18例患者有粘液便,17例腹部出現腫塊,14例出現腹膜刺激征。
1.2 治療方法
1.2.1 術前準備 采用非手術治療方式無法治愈該疾病,患者進行手術的目的在于通過根治性或者姑息性手術恢復患者胃腸道的連續性,術者需根據患者自身情況以及病情特點制定相應適宜的手術方式。臨床常規治療72h,若患者情況緩解,則進行限期手術治療,若無顯著緩解,需行急診手術進行治療。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均要常規留置胃管,使胃腸保持持續減壓狀態,然后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糾正酸堿失衡以及電解質紊亂,充分補充血容量,協助環節進行相關檢查,注意對患者重要器官進行保護。術前需對腸道進行清潔處理,進行腸道消毒,消除致病菌,降低手術污染的發生率,可以促進患者術后的愈合和康復。
1.2.2 手術方式 右側結腸癌患者應用Ⅰ期切除吻合或者H期手術和短路手術給予治療;左側結腸癌患者應在梗阻位置的近處來應用橫結腸造口,再給予H期手術做根治性切除;針對病灶已經發生廣泛性粘連或者出現癌轉移而不能行腫瘤切除術的患者,則應該采取姑息性結腸造口術進行治療。通過解除癌腫對機體最致命的威脅,為患者贏得生存時間和質量,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
1.2.3 手術方法 19例患者行右半結腸切除術并且進行一期吻合,8例患者行橫結腸切除術并一期吻合,22例患者行左半結腸切除術并一期吻合,9例患者行左半結腸切除術并且進行一期造瘺及吻合。其中,未應用減壓灌洗的患者,出現糞便過度阻塞的現象,應給予結腸Ⅰ期切除吻合術進行治療。應用結腸減壓灌洗治療的患者,需在盲腸內置導尿管,切除有梗阻發生的結腸,灌洗管置入引流袋,對回腸末端給予腸鉗鉗夾,一定要保證無任何損傷。溫生理鹽水經導尿管導入,反復性灌洗,灌洗完成,松開腸鉗,拔除導尿管,縫合切口。應用結腸全切術治療,結腸的范圍是腫塊的遠端以及結腸系膜,需行回腸直腸吻合術予以治療。
1.3 觀察指標[3]對患者術后1年內進行隨訪,觀察患者的存活率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其中,并發癥主要包括吻合口瘺、肺部感染以及切口感染。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相關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文選取的58例結腸癌所致腸梗阻患者中,腸切除吻合手術中應用結腸減壓灌洗者15例,未經減壓灌洗者14例,結腸全切除者29例。患者經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后病死率、治愈率、復發率和吻合口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結腸減壓灌洗術治療后患者住院時間與其他2組患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手術情況比較[n(%)]
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發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多發于乙狀結腸與直腸的交界處,它的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人,具有臨床癥狀各異、起病隱匿、發展緩慢等特點[4]。患者在發病早期癥狀不明顯,主要伴有其它臟器器官病癥,因此在通常情況下不易察覺[5]。結腸癌的主要發病原因為纖維素攝入不足,高脂肪食物過多。該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中藥、免疫治療、化療為輔,手術的主要原則為保持排便與排尿功能、性功能,保護盆腔植物神經,盡量進行根治,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6]。一般而言,手術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通過對患者實施外科手術,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痛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7]。針對就診較晚出現完全性腸梗阻患者,應盡早行急診手術,要對其病情做到及時診斷,完善術前準備和評估,掌握手術最佳時機。準確判斷術中癌腫病變,結合患者整體情況,制定適宜的手術方式,是提高結腸癌并腸梗阻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8]。
綜上所述,結腸癌所致腸梗阻患者在確診后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予以合理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可以防止手術并發癥,利于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有效降低死亡率,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1] 宋金剛,杜福智.手術治療結腸癌致腸梗阻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3(9):201-202.
[2] 王洪政.68例結腸癌并發腸梗阻的手術治療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5):401-403.
[3] 趙延濤.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3):345-346.
[4] 江建成.65例結腸癌并發腸梗阻的手術治療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4(25):5639-5640.
[5] 張培,鄭士友,王振杰,等.26例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Ⅰ期吻合的治療體會[J].中華全科醫學,2015(8):1250-1252.
[6] 雍政,姜萬玲.分析結腸癌合并腸梗阻的手術治療方法及其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5(14):63-64.
[7] 馬玉濱.手術治療結腸癌合并腸梗阻臨床治療分析117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16):2643-2646.
[8] 李高舉.結腸癌合并腸梗阻手術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11):81-8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used by colon cancer and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Methods 58 case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used by colon cancer treated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sults After different surgical treatment, the cure rate, mortality, recurrence rate,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hospital sta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atients treated by colonic irrigation and the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by colonic irrigation (P<0.05). Conclusion Colon cancer patients in the diagnosi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be targeted for treatment, help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Carcinoma of colon; Obstruction; Treatment; Effect
10.3969/j.issn.1009-4393.2016.6.058
四川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人民醫院外一科 (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