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蓉
護理干預緩解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負性情緒的效果觀察
付蓉
目的 觀察和探究護理干預緩解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的負性情緒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76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39例,對照組采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的一般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比2組患者圍手術期前后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評分。結果 入院時,2組患者的抑郁和焦慮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出院后,2組患者的抑郁和焦慮評分均有下降,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干預能顯著緩解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負性情緒,值得在臨床應用和推廣。
護理干預;子宮肌瘤;圍手術期;負性情緒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患者常出現陰道出血、腹部腫塊、壓迫癥狀等癥狀[1]。因子宮作為女性重要器官的特殊性,許多患者在圍手術期會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研究發現,適當的護理干預可調節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2]。為探究護理干預緩解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負性情緒的效果,本次研究選擇76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39例,臨床效果與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江西省宜春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76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39例。對照組年齡33~60歲,平均(45.8±10.7)歲,手術方法:肌瘤切除術10例,子宮切除術
17例,子宮動脈栓塞術10例;觀察組年齡34~65歲,平均(48.7±12.9)歲,手術方法:肌瘤切除術9例,子宮切除術18例,子宮動脈栓塞術12例。排除傳染病史、精神病史和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各44例。2組患者的年齡、手術方式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2組患者在圍手術期內均采取子宮肌瘤手術的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除此外,再結合綜合護理干預。在患者入院時,對2組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分,患者出院后再統計2組患者的抑郁、焦慮評分并進行比較。
1.3 護理方法
1.3.1 術前護理干預 術前對患者進行B超、血常規、凝血障礙試驗等檢查,注意圍手術期的營養支持。術前3天每天擦洗陰道2次,進行陰道準備。護士在日常交流中態度要友善誠摯,通過與病患和家屬親切交談,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和信任關系。注重向患者講解子宮肌瘤的病程進展和手術的治療方法。采取子宮切除術式的患者往往更易產生憂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對于這種情況,護士要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護,及時疏導并做好術前宣教,幫助病患及家屬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3.2 術中護理干預 在手術室中護士將患者擺正體位,建立靜脈通路。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原則進行術前消毒,避免術中感染。術中輔助醫生的手術操作及麻醉,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例如平均動脈壓、心率、呼吸情況、心電圖和血氧飽和度等,當遇到異常情況,及時向醫師報告。
1.3.3 術后護理干預 在術后要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如腹痛、惡心、嘔吐、陰道出血、便秘等,使其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在術后飲食方面,應注意需待患者排氣后方可進食,并按照水-流食-半流食-軟食-普食的順序[3]。對于子宮切除的患者,其術后的性功能和生育會受較大影響,護士可告知患者術后堅持長期服用性激素可維持女性特征,從而緩解其心理壓力。也要給予患者和家屬積極的心理暗示,減少負性情緒,并通過護理人員自身積極樂觀的言行影響病患及家屬。在患者出院后堅持隨訪,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藥物使用、飲食及心理情況,判斷危險因素以便隨時做出護理干預計劃的調整。
1.4 評定方法及標準 在入院前及出院后,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測評2組患者的負性情緒,2個量表均20個條目,用以評定調查對象的焦慮、抑郁主觀感受[4]。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入院時,2組患者的抑郁和焦慮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出院后,2組患者的抑郁和焦慮評分均有下降,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圍手術期前后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x±s)
子宮肌瘤作為女性生殖器官的一種常見疾病,多發于3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臨床上多采取子宮切除或介入治療,往往會對患者的性功能及生育產生較大影響,可能會導致家庭關系特別是夫妻關系的不和諧,從而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5],所以對患者進行恰當的護理干預是極為必要的。
羅明利[6]等研究發現,護理干預對于緩解患者圍手術期的負性情緒具有顯著作用,可緩解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的焦慮及抑郁狀態,促進患者術后的恢復。在本次研究中,采取術前、術中和術后三個階段的綜合護理干預,從上述環節入手,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術中密切監測、術后心理護理干預及營養支持等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在入院前后應用SDS和SAS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評定,發現出院后,2組患者的抑郁和焦慮評分均有下降,但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這與陳詠梅[7]研究結果相同。綜合護理干預的順利實施與顯效需要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和能力來支撐。有文獻[8]報道,為形成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需加強對護士共情能力,即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以減少患者的負性情緒。綜上,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內,給與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能顯著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值得在臨床應用和推廣。
[1] 劉曉華.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中的效果[J].吉林醫學,2014, 35(9):1955-1956.
[2] 趙蕾.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前負性情緒及應激反應的效果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2012,5(4):121.
[3] 成玉芳.婦科子宮肌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2):217-218.
[4] 朱小玲.心理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負性情緒及性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7):1273-1274.
[5] 何艷.心理護理干預對子宮全切除患者睡眠時間及負性情緒的影響觀察[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9):304-305.
[6] 羅明利,王碧.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負性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5,21(9):304-305.
[7] 陳詠梅.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前負性情緒及應激反應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0):227-228.
[8] 胡敦蓉,魏萬宏.臨床護士工作壓力與共情能力分析[J].當代醫學, 2012,18(20):13-1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6.069
江西 336000 江西省宜春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