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魁龍
摘 要:供電可靠率是衡量一個供電系統對用戶持續供電能力的一個主要指標,是供電企業經營管理、安全生產、營銷與優質服務綜合管理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衡量企業對用戶的供電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也反映了供電企業滿足國民經濟需求的能力,是供電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
關鍵詞:供電可靠率;供電企業;管理
電力市場的開拓是供電企業增加主營業務收入的最直接手段,但是企業自身在電力市場開拓方面的作用不很明顯。增加主營收入的另一個途徑就是提高供電可靠率。對于供電企業來說,通過減少各種事故異常停電、計劃停電和限電停電時間,提高供電可靠率指標來實現,這也是供電企業的出路和奮斗目標。
一、供電可靠率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原因
1.科技方面
(1)技術力量薄弱。工作人員的整體業務能力較低,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相關專業教育,對于設備的操作不熟練,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出現異常運作情況后,不能第一時間準確的處理,延長了故障時間,降低了供電可靠率。
(2)電網不夠堅強。我國國土資源遼闊,電網覆蓋面積龐大,一些傳統的電網出現了嚴重的老化現象,影響了電力能源的正常供應,同時一些偏遠地區和地質條件比較復雜的地區,電網的鋪設能力還不夠。
2.管理方法方面
(1)管理思想陳舊由于以往計劃經濟體制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理念仍有存留,造成管理思想陳舊,不能開創性的開展工作,適應不了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2)管理方式粗放。以往的供電可靠率管理是粗放式的管理,供電可靠率管理網絡人員是單一的“統計員”,既不能做到事前控制,也不能做到事后分析,不能從源頭上對供電可靠率加以管理,致使供電可靠率指標不可控,造成供電可靠率指標較低。
3.管理體系方面
(1)組織結構方面。供電公司在組織結構構造時是建立生產和營銷兩大管理系統。絕大多數情況下,兩者業務沒有交叉,但供電可靠率管理恰恰是個例外。針對供電可靠率這一特定管理對象,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出現了在兩者管理界面上兩不管的“管理真空”現象。
(2)指標管理方面。根據國家標準及省市公司的有關要求,有針對性的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指標考核體系,但是在指標管理上仍然無法擺脫絕大多數供電企業的通病,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供電可靠率指標管理僵化。在集中分配電力資源的初期,這種統一的指標確實起到了作用,但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前提之下,各地區和各部門的用電能力和用電需求出現了層次化,因此,對供電可靠率的指標進行單一的界定難免會桎梏其發展。②供電可靠率指標管理上重罰輕獎,各級供電可靠率責任部門缺乏積極性。經濟獎勵是每一個企業發展的必勝法寶,當前的管理辦法對于優秀團隊和個人的獎勵力度不夠,難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所以工作效率也相對低下。
二、供電可靠率管理創新途徑分析
1.加強配網規劃和改造優化配網結構
提高供電可靠性是個系統工程,應從電網的規劃、設計以及對現有配電網絡的優化改造入手。積極開電網規劃的編制工作,對規劃的編制進行充分地論證,對規劃內容進行整理,重點加強對提配電電網供電可靠性的規劃。還根據配電不斷發展的實際情況修訂配電網規劃。
此外,加大現有低壓配電臺區改造力度,規范低壓配電臺區的型式、供電半徑及主要電氣設備的選擇。以典型設計為基礎充分考慮各地實際用電負荷的負荷結構、自然增長率,選用質量可靠的、技術先進、產品成套較好的設備物資解決老舊臺區設備質量差、互換性差、技術落后、能耗高、長期過負荷等問題。按模塊化、系列化、標準化的思路進行配電網的設計、建設改造。
2.實施狀態檢修和帶電作業縮短停電時間
在某些情況下計劃檢修對配電網可靠性的影響大于故障的影響。尤其是按周期的計劃檢修,在一定程度上對用戶停電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對供電可靠性的進一步提高造成了障礙。我們應該大力提倡狀態檢修,亦稱視情檢修、預知檢修、適應性檢修。它使檢修工作做到有針對性,目標明確。這樣對運行正常的設備避免了那種盲目檢修和過度檢修的狀況。開展狀態檢修停電次數可以大大下降,既減少了檢修工作量,又減少了對用戶的停電次數,無疑對運行的安全和供電可靠性帶來明顯的成效,消除了事故隱患,提高了供電可靠性。
當前我國傳統的檢修方式已經不適應運行設備的需要。此外提高計劃停電時間的利用效率,有效減少停電時間,也是大大提高電網的可靠性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減少計劃停電時間。我們可以在有條件的地區要開展10KV配電系統的帶電作業。帶電作業是避免檢修停電,減少停電時間,增加系統可靠性,保證正常供電的有效措施。
三、加強配網管理工作,提高可靠性水平
1.建立完善的供電可靠性管理體系
建立專門的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管理機構,配備專門人員,執行統一口徑,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多部門管、都不管責任不明確,統計口徑不統一不同部門為了不通目的對數據進行重復統計。建立企業統一的信息數據平臺實現可靠性數據的共享保證統計數據,有用性、準確性、及時性。實行目標管理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提出可行的預期可靠性目標,組織指標的層層分解細化,落實具體保證目標實現的措施,并嚴格進行考核形成有效激勵機制促進供電可靠性提高。
2.加強配電網管理的基礎工作
我國大多數企業對企業很多基礎工作重視不夠,普遍存在設備臺帳不健全不完善或者是與實際情況不符,對運行設備的技術狀態不了解。這一現象在農村配電網尤為突出,部分企業對設備應該進行的基本巡視、測試工作都不能保證缺乏對設備的保養維護。各供電臺區普遍存在設備銹蝕、集污、漏油;接地電阻超標;接地線斷裂;安全距離不足、40%的臺區存在各種安全隱患。在低壓配電網也普遍存在接線不規范、私拉亂接、存在大量不合格產品等等。這些都嚴重威脅客戶和電網安全對供電可靠性造成極大的影響。企業只有從關系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沒個細節入手,扎實做好每件小事,才能給供電工作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也只有扎實的基礎管理工作才能提供準確的基礎資料,找到影響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主要原因和改進措施。
四、結語
提高供電可靠性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工程,需要幾個部門的相互配合,甚至與政府部門的協調溝通;要全員都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需要從規劃到施工到運行全過程的監管;需要諸多環節的合理有機結合;需要在管理上不斷的提高;才能更好的提高供電可靠性。
參考文獻:
[1]陳淳、吳廷進.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措施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0(4).
[2]朱劍.淺談影響配網供電可靠性因素及改進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