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林
摘 要:學生的發展應該是素質全面發展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也已勢不可擋。在初中學段,學生脫離了“懵懵懂懂”,開始重視自我,但是各方面的行為習慣與能力還沒有完全養成,所以,在初中學段實施素質教育,對于學生的素質發展作用極大。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每一個學科都展現著自身獨特的魅力,語文學科也是如此。本文中筆者就對素質教育中的初中語文教學淺談了自己的幾點認識。
關鍵詞:素質教育;影響;初中;語文教學
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怎樣實現其健康發展呢?就要在學校教育教學方面入手。目前,人們普遍認同的教育方式就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素質發展、全面發展,將教育定位于“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初中學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其實施素質教育意義巨大。那么,作為初中學校教育重要組成學科之一的語文,其課堂中該如何實現素質教育教學呢?
一、教師正視素質教育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實踐者,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推動者,素質教育的實施自然離不開教師發揮作用。學生自身素質提升的關鍵在教師,與教師在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方式、教師的自身素質以及教師在教學中所選取的材料都有莫大的關系,所以說,要想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就必須對教師有一定的要求。教師要增強自身的素質,還要改善教學方式,給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才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不同課文要采用不同的授課方式,很多時候就算是同一文體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有《春》和《濟南的冬天》這兩篇文章,在《春》的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的是朗讀教學體會法,這就便于學生的理解;而《濟南的冬天》應該采用討論歸納法,實際上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益處。
二、形成語文素養
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語文素養的養成,對于素質教學理念的推行有直接的影響。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師,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學生的創新發展為主,重在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任何能力的提升都要有一定的知識作為支撐,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發展,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為主,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素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分階段教學和分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做好復習工作,要定時對學生進行檢查,查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經研究發現,在語文課程中涉及各方面的知識,更有利于進行素質教育,對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三、實施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其實已經不是教育新話題了,在素質教育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應用分層教學促進全面發展的實踐早就已經開始了。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教學就應當從點到線再到面,這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質量。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學生做作業的情況以及與其他學科的老師展開交流溝通,并且從課堂和課外觀察學生,積極地了解沒疑問學生,依據學生的興趣展開教學。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每個單元后都有寫作與口語的練習題,初中語文老師可以利用這些題目,對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學習能力展開考察,激發出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情況下展開因材施教,從而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四、確定全體目標
學校教育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都應該得到教師的關注,但是“全體性”這一點在學校教育中不會發生改變。教育的對象是所有的學生,因此初中語文老師在運用因材施教法展開教學時應當區別主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在整體的教學中進行個體教學。同時,初中語文還是一門變動的學科,它和人們的生活有著直接的關系,時時刻刻都在不斷豐富與發展著,這也是初中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最大區別。因此,語文老師在教學時,應當充分利用語文學科這個獨特的特點,在文學知識的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給予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與機會。例如,初中語文老師在講解《金色花》過程中,有的學生能夠閱讀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內容,而有的學生能夠理解詩中運用兒童的角度來表達的思想感情,老師不能夠一味地強調學生做到統一,而應當讓領悟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學生帶頭朗讀,引導其他學生去領悟,引導其把握詩文的中心思想,并且在此過程中分析詩文。因材施教并不是單獨教學,而是通過這種相互教學的方式,實現學生個人的發展。
五、學校實現高效管理
在我們關注教育教學時,往往著眼于課堂,事實上,課堂存在于學校,學校管理會直接影響教師教學效果。學校有關領導應當注重因材施教對教學以及對學生的重要性,真正注重因材施教教學方式的落實。大力提倡和鼓勵老師嘗試因材施教法展開教學,并且做到勇于創新,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從而實現素質教育。學校應當適當的調整考試制度,在學生考試過程中觀察學生,使得教學變得更有針對性,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學校在選擇老師的過程中應當把年輕的老師作為教學的核心,并且與有豐富經驗的老師開展配合,年輕的老師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學方法,而年紀大的老師更加具有教學經驗,因此他們之間相互配合才能夠得到新的教學思維,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水平。在管理班級過程中,學校可以適當的調整班級的數量,遵守優劣互補的原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其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這也是素質教育的目標。
總的來說,素質教育目前已經得到人們的普遍肯定,教育者們急需解決的問題不是該不該推行素質教育,而是該怎樣高效的實現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新課標提出的重點發展方向,重在提升學生的自身素質。本文以初中的語文教學為研究對象,從兩方面進行研究,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自身素質的幾點建議,為素質教育的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