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瑞,李玉艷,童 琦,于傳寧,3,周 穎,紀紅蕾,劉 俊,李亦然,武俊青△
(1.復旦大學生殖與發展研究院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計劃生育藥具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32;2.重慶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院 400020;3.復旦大學,上海 200032)
?
重慶市1 732例流動人口性生活情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
趙瑞1,李玉艷1,童琦2,于傳寧1,3,周穎1,紀紅蕾1,劉俊2,李亦然1,武俊青1△
(1.復旦大學生殖與發展研究院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計劃生育藥具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32;2.重慶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院400020;3.復旦大學,上海 200032)
[摘要]目的分析重慶市1 732例流動人口性生活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為提高流動人口性健康水平及相關部門的服務水平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多階段隨機整群抽樣方法,對1 732例已婚和未婚有性生活的流動人口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采用SAS 9.3進行統計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Ordinal有序回歸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男性流動人口和配偶/性伴侶進行性方面交流的頻率高于女性,OR=1.53(95%CI:1.24~1.89);低年齡組的對象性相關交流多于高年齡組;小學及以下組對象交流頻率低于學歷較高組;外、港、臺資企業的對象交流頻率高于其他工作場所的對象。男性流動人口自報性生活頻率高于女性,OR=1.84(95%CI:1.40~2.42);呈現低年齡組的對象性生活頻率多于高年齡組現象,在工廠工作的對象性生活頻率低于外、港、臺資企業對象性生活頻度。與經常交流的對象相比,交流頻率一般的對象出現性苦悶及性壓抑狀況的OR為2.75(95%CI:1.71~4.41),交流較少的OR為2.60(95%CI:1.45~4.66)。結論男性、低齡、高學歷的對象性交流頻率較多,年齡和工作場所是影響性生活頻率的最重要因素,舒緩工作壓力,增加性問題交流有助于改善性苦悶和性壓抑。
[關鍵詞]流動人口;性;健康;橫斷面調查;影響因素
20多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成為城市中的特殊人群——流動人口。重慶市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直轄市,截至2012年,流動人口數量已超過1 100多萬人。流動人口在流入地多從事低層次的建筑、商業、服務、工礦等勞動強度大的工作[1-3],陌生的環境及來自精神、物質、生理上的需求等種種原因,導致流動人口性行為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產生一系列性和生育方面的問題[4]。而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對性的問題總是諱莫如深[5],所以看到了大量針對流動人口避孕節育方面的研究,但是對流動人口性問題的研究較為鮮見,但實際上性問題是人口與健康中不能被忽視的重要問題,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本文通過對重慶市1 732例流動人口性生活情況調查及影響因素的分析,希望引起更多人對該問題的關注,為提高性健康水平及相關部門的服務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3年6~10月,多階段隨機整群抽樣調查流動人口2 032例,將其中已婚和未婚有性生活的1 732例作為本文研究對象。流動人口的入選條件:(1)人戶分離;(2)年齡18~49周歲;(3)在所選地區居住3個月及以上;(4)自愿;(5)夫妻只選其中一人參加本課題。
1.2方法
1.2.1抽樣方法多階段隨機整群抽樣,第一階段:重慶市19個區,利用隨機數字,隨機抽取4個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江津區、北碚區)。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所抽取的4個區中,選擇流動人口聚集的工廠車間、建筑工地、服務娛樂場所、流動白領工人集中的外資、臺資或港資企業各4個,共16個點作為研究現場(非隨機)。第三階段:預調查后,調查所選點內的所有流動人口。
1.2.2調查方法根據研究的設計、文獻綜述、研究目的和預調查來設計調查表。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經過嚴格、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對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考慮的隱私的問題,問卷由流動人口自填,調查人員負責對出現的疑問進行解答。主要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場所、收入情況、流出地信息等;性生活頻率、及交流頻率、性苦悶和性壓抑等的情況。
1.3統計學處理由專業人員對調查問卷定量數據進行審核,并對合格的調查問卷進行編碼。用EpiData3.2軟件建立數據庫,設置數據輸入范圍、類型、跳轉等輸入檢查程序。由雙人雙遍錄入數據,并進行一致性校對,糾正錯誤。運用SAS軟件編程進行邏輯校對和檢查。采用SAS 9.3進行統計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Ordinal有序回歸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本人口學特征在納入研究的已婚和未婚有性生活的對象1 732例中,男性流動人口946例,占研究對象的54.62%,女性786例,占45.38%;以20~29歲對象所占比重最大,為687例,占39.67%;對象婚姻狀況主要為已婚者1 307例,占75.46%;學歷以初中和高中學歷為主;在工廠中作業的對象占到了研究對象的37.70%。見表1。
2.2流動人口與配偶/性伴侶性交流頻率、性生活頻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1 732例中,有1 613例填寫了“與配偶/性伴侶的溝通或交流”情況調查表,應答率為93.13%。1 613例中,有921例的對象認為其與配偶/性伴侶的溝通或交流處于一般狀況,占57.10%,19.84%(320例)的對象回答該種類型的交流“很少”,只有23.06%(372例)的對象“經常”與配偶/性伴侶進行性方面的溝通和交流。以和配偶/性伴侶性方面的交流頻率為應變量,各因素為自變量,擬合多分類變量Ordinal有序回歸分析。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流動人口和配偶/性伴進行性方面交流的頻率高于女性,OR=1.53(95%CI:1.24~1.89);呈現低年齡組的對象性相關交流多于高年齡組現象,與40~49歲對象相比,30~39歲組交流頻率的OR為1.41(95%CI:1.08~1.84),20~29歲組對象OR為1.78(95%CI:1.34~2.35),<20組對象人數較少,95%CI值區間較寬;小學及以下組對象交流頻率低于學歷較高組;外、港、臺資企業的對象交流頻率高于其他工作場所的對象。見表2。

表1 調查對象基本人口學特征
1 732例中,有1 107例調查時與配偶/性伴侶居住在一起,比例為63.91%,其中有1 053例填寫了平均每月的性生活頻率,分析結果顯示流動人口平均每月的性生活次數為5次(P25=3,P75=8),將其按中位數分為兩組(<4次,≥5次),分析其可能的影響因素。以性生活頻率分組為應變量,各因素為自變量,擬合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流動人口自報性生活頻率高于女性,OR=1.84(95CI:1.40~2.42);呈現低年齡組的對象性生活頻率多余高年齡組現象,與40~49歲對象相比,30~39歲組性生活頻率的OR為2.80(95CI:2.00~3.93),20~29歲組對象OR為2.50(95CI:1.74~2.3.58),在工廠工作的對象性生活頻率低于外、港、臺資企業對象性生活頻度。見表2。

表2 和配偶/性伴侶性方面交流頻率的Ordinal有序回歸分析及性生活頻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n(%)]

續表2 和配偶/性伴侶性方面交流頻率的Ordinal有序回歸分析及性生活頻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n(%)]
2.3流動人口性苦悶及性壓抑狀況的發生情況和影響因素分析1 732例中,有1 693例性苦悶及性壓抑情況進行了自報,其中感到性苦悶和性壓抑的對象有292例,占17.25%,其中占據首位的原因為工作壓力大,有164例,占56.16%的對象回答了此原因,其次為生活壓力大、子女教育大等。擬合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后發現,性交流頻率少的對象出現性苦悶和性壓抑的情況多于交流頻率多的對象,與經常交流的對象相比,交流頻率一般的對象出現性苦悶及性壓抑狀況的OR為2.75(95%CI:1.71~4.41),交流較少的OR為2.60(95%CI:1.45~4.66)。見表3。

表3 出現性苦悶及性壓抑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n=1 693)

續表3 出現性苦悶及性壓抑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n=1 693)
3討論
以往研究表明,性生活質量與伴侶/配偶因素緊密相關,良好的夫妻關系和性問題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夫妻性生活質量[6]。此次調查結果顯示,男性、低齡、高學歷的對象更加易于和性伴侶/配偶談及性這一敏感話題,這可能與傳統觀念在性問題上對女性的束縛和要求有關,也顯示出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針對性問題有了更加開放的態度,高學歷對象由于文化程度的提高,自助意識進一步加強,性觀念也更為積極。國內相關研究也顯示,隨著社會經濟地位提升,流動人口的行為會隨著外在條件改善而變化[7]。這提示在相關服務提供中應該加強宣教,不僅讓服務人員能夠做到坦誠談性,也要提高服務對象自我意識的提高,正確對待自身的性問題,加強伴侶之間的相互交流,增進感情,提高性生活水平和滿意度。
年齡和工作場所是影響性生活頻率的最重要因素適度、和諧的性生活對舒緩壓力,提高婚姻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國內一項針對長壽老人的調查顯示,性生活對生命質量至關重要[8]。此次調查結果顯示:重慶地區流動人口月性生活頻率的中位數為5次,與文獻[9-10]10年前針對流動人口的調查結果較為接近,但是低于近年來非流動人口性生活頻率[11],同時也低于每周2次以上的推薦水平,顯示出與非流動人口相比其性需求的滿足程度較低,同時現有的性生活頻率也不能完全滿足健康需求。以往研究認為性生活頻率受到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因素的影響,本研究在分析性生活頻率的主要影響因素時發現,年齡和工作場所是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年輕對象相對性需求較高,所以其性生活頻率較高,在工廠打工者的性生活頻率相對較低,這可能與工廠多采取半封閉式管理及住宿要求對性生活造成不便有一定關系,進城務工人員承擔著由社會轉型所帶來的成本,他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但部分務工人員在城里缺失性生活,從道德合法性層面分析這對務工人員有失公平[12]。這提示在關注流動人口融合問題時,如何更多的其提供便利,解決擺在其面前的“性”障礙問題的重要性。
與和諧的性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相悖,性苦悶和性壓抑不僅可能引起個體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困惑和疾病,還會因此引起一系列的家庭、社會問題性[13],而流動人口由于自身的流動性,寂寞感更加強烈[14]。本研究調查發現有17.25%的流動人口有性苦悶和性壓抑的情況發生,而工作壓力是造成目前流動人口性苦悶和性壓抑的最重要原因,隨著流動人口的不斷增加和對有限勞動崗位的激烈競爭[4],很多流動人口為了生計奔波,影響了其性需求的滿足。本研究還發現伴侶之間對性問題的相互交流對于性苦悶及性壓抑有著良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在暫時無法改變大環境重大壓力的情況下,幫助流動人口伴侶之間加強相關問題的交流,可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之一[15]。
參考文獻
[1]余小鳳,何驚春,易輝容,等.重慶市九龍坡區2006~2009年流動人口HIV監測結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1,40(9):893-895.
[2]王承寬,周建芳,全碎蓮,等.溫州市流動人口調查與計劃生育研究[J].人口研究,2006,30(4):90-92.
[3]俞麗萍,俞佳櫻,劉海瑞.城市流動人口健身意識的社會學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6(12):47-50.
[4]鄭立新,伍園園,黃江濤,等.廣東流動人口性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南方人口,2012,27(1):10-15.
[5]徐伍,陳兵海,蔣先鎮.長沙市民性生活滿意度調查[J].中國性科學,2013,22(9):99-113.
[6]胡蕾,胡佩誠.城市女性性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2008,22(10):732-738.
[7]楊博,李樹茁,伊莎貝爾阿塔尼.流動人口的風險性行為——社會經濟地位與社會資本因素探析[J].南京社會科學,2015(1):91-99.
[8]張儉.中國長壽之鄉彭山老年生活方式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2.
[9]陳錫寬,武俊青,高爾生,等.已婚育齡婦女性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1,16(1):33.
[10]周建芳,溫勇,丁鋒,等.已婚育齡流動人口性生活頻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5,11(4):262-263,279.
[11]朱江,鐘春俐,陸衛群,等.貴州省部分少數民族已婚男性性生活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0,18(10):612-615.
[12]陳力祥.進城務工人員性生活權利之道德合法性辯護[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7(6):110-115.
[13]黃盈盈,王文卿,潘綏銘,等.男民工與階層、社會性別、性的主體構建[J].社會,2011,3(15):114-132.
[14]姚遠,熊鴻燕,李大興.重慶市九龍坡區流動性人口艾滋病綜合干預模式實踐與評價[J].重慶醫學,2012,41(15):1529-1531.
[15]陸衛群,朱江.少數民族已婚婦女性生活現狀調查研究[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32(5):25-27.
The analysis of sexuality situ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1 732 migrants of Chongqing*
Zhao Rui1,Li Yuyan1,Tong Qi2,Yu Chuanning1,3,Zhou Ying1, Ji Honglei1,Liu Jun2,Li Yiran1,Wu Junqing1△
(1.The Key Laboratory of Reproduction Regulation of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ShanghaiInstitute of Planned Parenthood Research,Institue of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China;2.Chongqing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Science andTechnology Research,Chongqing 400020,China;3.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exuality situ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1 732 cases of migrants in Chongqing,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sexual health of migrants and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MethodsThe multi stage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the subjects.A total of 1 732 married and unmarried migrants who had sexuality were included into the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SAS9.3 software was use to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χ2 test and Ordinal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 to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ResultsThe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of sexuality of male migrants was higher than the females,OR=1.53(95%CI:1.24-1.89);young people had the high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of sexuality;the frequency of low education groups lower than higher.The frequency of subjects worked in Hong Kong,Taiwan,overseas-funded enterprises are higher than other workplace.The sexual life frequency of male migrants is higher than the female,OR=1.84(95%CI:1.40-2.42);the sexual life frequency of low age group was higher than high age group,the frequency of sexual life in factory workers was lower than the Hong Kong,Taiwan,overseas-funded enterprises workers.Compared with the subjects who communicate the sexuality issues often,the frequency of sexual depression and suppression was higher in the migrants who communicate general and rarely,the OR was 2.75 (95%CI:1.71-4.41) and 2.60(95%CI:1.45-4.66).ConclusionMale,younger,highly educated migrants have a high sexual issues communication frequency.The age and the workplac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frequency of sexual life.Ease the work pressure and increase the communication of sexual issues will help to relax the sexual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
[Key words]migrants;sexuality;health;cross-sectional study;influencing factors
doi:·調查報告·10.3969/j.issn.1671-8348.2016.11.028
* 基金項目: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2012BAI32B08)。
作者簡介:趙瑞(1982-),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生殖流行病學研究。△通訊作者,E-mail:wujq1688@163.com
[中圖分類號]R1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48(2016)11-1534-05
(收稿日期:2015-11-21修回日期: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