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高等職業教育活動中,課程是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基本單位與直接載體,課程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筆者分析了高職課程評價體系的內涵,提出了構建原則, 構建了高職課程建設評價體系的框架。
【關鍵詞】高職 課程建設 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16-02
一、高職課程建設評價體系內涵
高職課程評價是指研究、評價課程價值的過程,是由判斷課程在改進學生學習方面的價值的諸活動構成的,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促使教師創造性地教育教學,促動教學領導者和監督者實施全過程的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建立產業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改革機制。
二、高職課程建設評價體系構建的原則
堅持“以評促建、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方針,把課建設與課程評價工作結合起來,把學院投資建設與課程自我發展結合起來,堅持以下原則:(一)導向性原則。以培養滿足企業和地方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以提高學生能力為重點,突出反映高職教育區域性和職業特色。(二)實效性原則。課程建設評價是為了通過評估達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目的。(三)發展性原則。課程建設評價是為了課程改進和課程發展服務的。(四)整合性原則。課程建設評價是一個整體,必須以整合的思維予以整體把握。(五)可行性原則。課程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和評估程序力求重點突出,簡明扼要,便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高職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課程建設評價指標的遴選和修訂依據
課程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評審指標體系》及相關文獻為參照,突出課程內容要和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要和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要和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要和終身學習對接,對課程建設中涉及到的相關標準提出更明確、更具體和可操作性的要求重點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凸顯職業教育的特色,體現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的要求。
(二)課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內容
課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了共八項評估指標,二十一個主要觀測點。如下圖:
(三)課程建設評價實施程序
課程建設評價分為課程自評和專家評價兩個方面、三個步驟進行。1.課程自評。課程建設評價材料的第一要件為課程自評報告及其附件。課程自評報告是對課程建設成效、師資隊伍構建和教學資源利用的全面總結和概述。此外,各被評價核心專業課程需按固定模板和范式提交,反映各門專業主干課程概況的課程簡況表以及課程建設方案,作為支撐課程評價結論的主要材料和文件。2.材料評審。評估專家委員會依據本方案,對提交的相關數據材料進行評審,形成評估結論的建議報告,并報評估委員會審議。3.現場評審。課程負責人進行現場答辯,評估委員會根據評審情況,提出解決方案或整改意見。
四、結語
高職課程評價是引導和鑒定課程開發、建設、實施的全過程及其結果的重要手段,更是課程質量的保障,是課程反思和課程創新的推動器,對促進課程結構整體優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亞萍.“產學合作”模式下的高職課程評價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研究,2013(12)
[2]金萊.基于能力導向的高職課程評價模式改革[J].高教論壇,2013(1)
作者簡介:
許媛(1986-),女,湖北武漢人,碩士,教務處干事,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和工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