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姬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56-01
自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以來,在新課標、新理念的洗禮下,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產生了巨大的轉變。老師的教法不斷創新,形成了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的局面。但是不管課堂怎么改革,語文味永遠不能丟,而且要越改越濃。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與學生共享濃濃的“語文味”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一、豐厚底蘊,感染學生
在語文觀摩課上,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專家或者是優秀的教師,他們剛一出場時,看上去相貌也很平凡,但只要他們在臺上站上一會兒,就立即親和了學生,加上出口成章,辭藻豐富,妙語連珠,以及熱情洋溢的表情,自然大方的儀態,學生又怎能不受感染,不被熏陶呢?反之,一個自身語言貧乏、口頭語不斷,面無表情的教師,無論如何也難把課上得有滋有味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讀書是最好的備課”。只有平時博覽群書,教師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滴的水,才能有課堂上的精彩呈現。許多優秀的語文教師,都是愛讀課外書,有著豐富的文學底蘊,有廣博的見聞。語文教師只要善于學習,引得源頭活水,站在講臺上,就胸有成竹,就能從身上散發出的濃濃書生氣,書卷味,學生自然也會受到感染,也會愛上語文。老師對文本進行深刻的解讀,設計出精彩的環節,就能把學生帶進美妙的語言文字中去。加上愛好廣泛,在課堂上能調動各種知識積累,揮灑自如,那么,學生就會更愛上語文課了。因而,要讓語文課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對教師自身的素質要求是很高的。
二、情感朗讀,煽動情感
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古老、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通過一遍又一遍反復地讀,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默讀、分角色朗讀、教師范讀等多種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在教學《巨人的花園》一文時,我為了讓學生能真正走進文本,采用了多種的朗讀方法。首先,我讓學生美讀課文,帶著喜愛的心情感受花園的美麗,用歡快的語調讀出花園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又通過研讀課文,找出花園變化的句子。為了讓學生體會巨人先前的自私、任性、冷酷,使春天離開了花園。我又讓學生邊讀邊想象巨人趕走孩子的語句。再通過表演朗讀,加上學生的評議,學生深刻認識到巨人是多么自私呀!當巨人用寬容善良之心融化了堅冰,從此,他的花園里又春意盎然,充滿了歡聲笑語,它又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讓我們隨著孩子們的歡笑聲,快樂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學生就是這樣通過老師一次次,一個又一個環節朗讀的引導,深入地體會了文本。言為心聲,在讀的時候,他們自然就能把內心的情感通過讀體現出來。如果這堂課沒有這樣的朗讀指導,那課堂教學效果一定乏味得很,哪來的語文味呢?
可見,學生讀書到位與否,可以成為評判一堂語文課成敗與否的重要標準。
三、推敲詞句,體會妙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因此,語文教學應重視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抓聽說讀寫訓練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讀與寫的能力。如果這個能力培養不好,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就受到制約。因此,要把語文基本功訓練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要安排足夠的時間,加強指導,低起點嚴要求,讓學生從識字寫字開始,遣詞造句,讀寫結合,進行扎扎實實的基本功的訓練。如:教學《荷花》一課,教學中,“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字,學生能在老師的換用不同的詞語進行對比后,體會到了荷花的生機活力。老師趁機進行寫字指導。
由此可見,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有時需要讓學生,推敲推敲詞語,領悟一下句式,理一理作者的思路等等,求得理性的規律性的認識,再遷移到其他文章的閱讀中去,這就舉一反三形成了閱讀能力。只有這樣閱讀教學,語文味才會更濃,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教學。
四、引發想象,激情表達
小學課文大多文質兼美,文字凝練,意境深遠,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找出文本中利于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教學點,精心設計想象環節,讓課堂的精彩再次綻放。教學《太陽是大家的》這首詩歌時,就有兩處的可讓學生大膽想象的教學點:1.太陽一天中為人們做了多少的好事:她把金光往鮮花上灑,她把小樹往高里拔,把陪著小朋友們在海邊玩耍……老師讓學生找出了太陽一天中為人們所做的三件好事,并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后,又讓學生對省略號進行了大膽的想象,也當小詩人作詩,續寫。學生都躍躍欲試,課堂氛圍真好,語文味教學在此時充分體現了。2.結尾處,太陽還會與等它、盼它的外國的小朋友說什么呢?會對處在戰爭的,飽受饑寒的小朋友說什么呢?這些拓展些的環節,不正是很好地體現語文課堂的語文味嗎?
總之,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多種手段,使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結合教師語言的魅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濃濃的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