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玲大慶市第二醫院結核內科,黑龍江大慶 163000
?
Roy適應模式護理肺結核抑郁患者的效果探討
趙亞玲
大慶市第二醫院結核內科,黑龍江大慶163000
[摘要]目的探討Roy適應模式護理肺結核抑郁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方便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該院住院50例肺結核抑郁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Roy適應模式護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及ADL生活質量量表分別評估患者干預前后抑郁狀況及生活質量。結果試驗組干預后,SDS評分(30.47±4.56),與對照組(51.23±4.87)及干預前(58.56±5.62)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ADL評分在干預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的ADL評分無變化(P>0.05),試驗組干預后ADL評分明顯降低,與對照組及干預前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結論Roy適應模式能顯著的改善肺結核患者的抑郁狀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Roy適應模式;肺結核;抑郁;生活質量
肺結核屬于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之一,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肺結核診斷率的提高,肺結核的新發病例數量逐年升高。該病治療過程漫長,且容易反復發作,且具有傳染性,患者在承受巨大的身體壓力的同時,往往承受著心理方面以及社會方面的壓力,患者容易形成焦慮、抑郁等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利于患者機體的康復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最新一項調查顯示,肺結核患者焦慮情緒的發生率為62.59%,抑郁情緒的發生率為66.30%[1]。因此,針對肺結核患者抑郁的狀況實施有效的護理對患者整體康復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Roy適應模式護理方式是近些年來應用比較廣泛的護理模式,該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采用Roy適應護理50例肺結核抑郁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1.1.1納入標準①肺結核患者的診斷篩選參照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制定的肺結核診斷標準[2];②入組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③無認知障礙,能獨立完成或在家人的幫助下完成對問卷的填寫;④SDS評分患者符合輕度以上抑郁。
1.1.2排除標準①重癥肺結核患者;②病情危及生命或預計生存期過短;③疾病累及重要臟器;④精神障礙或其他精神類疾病。
1.1.3一般臨床資料方便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大慶市第二醫院住院的肺結核患者50例,按照患者入院的時間順序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各25例。對照組:男24例,女11例,年齡(35.52±8.32)歲,病程1.2~8年;試驗組男23例,女12例,年齡(34.83± 7.56)歲,病程1.3~7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入院常規護理:①建立個人資料庫。對患者的一般信息進行登記,建立電子資料庫;②健康教育。印刷宣傳冊,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③院外的電話隨訪。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Roy適應模式護理,具體如下:①評估。了解患者的的患病過程,以及家庭、學習、工作等一般資料情況,在此基礎上,評估患者產生抑郁的原因;②干預。鼓勵患者與他人進行社會交往,并主動幫助患者建立社交圈,組織集體活動,同時進行認知輔導;根據患者入院前學習工作經歷,激發患者有益的興趣和愛好,重新融入家庭和社會;③評價:對患者進行主客觀評價,責任護師詳細記錄與患者接觸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并按階段要求認真完成問卷調查,掌握干預過程中患者的變化,在實踐的過程中調整計劃,順應護理的需要。
1.3觀察指標
1.3.1SDS評分用于患者入組時的篩查以及干預后的效果評價,SDS抑郁自評量表以患者感受為基礎通過問卷形式測評,表內包括20個條目,匯總于4個特異性癥狀,分值高者抑郁狀況嚴重。
1.3.2ADL評分ADL評分量表以調查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高級日常生活活動兩為基礎進行評價,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12項基礎日?;顒?、13項中等日常活動;高級日常生活活動包括6項外出活動、5項社會活動,每一項分設3個標準,評分1~3分,得分越低,自理能力越好[3]。
1.4統計方法
采用SPPS 13.0軟件對所錄入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SDS評分
兩組患者以SDS評分>50分入組,且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干預前后,SDS評分顯著下降,與對照組及干預前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1。
表1 SDS評分比較結果(±s)
表1 SDS評分比較結果(±s)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t值 P值試驗組(n=25)對照組(n=25)t值P值58.56±5.62 57.85±5.53 0.124 >0.05 30.47±4.56 51.23±4.87 5.345 <0.05 5.213 0.64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s)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試驗組干預前(n=25)試驗組干預后(n=25)對照組干預前(n=25)對照組干預后(n=25)組別27.73±9.32 (16.54±6.12)*#27.21±8.88 23.17±6.67 35.73±8.15 (27.83±9.34)*#35.35±7.86 32.42±7.53 17.36±2.53 (12.22±2.45)*#17.53±2.36 16.22±2.23 7.87±2.03 (6.86±2.02)*#7.57±1.92 7.23±1.65日常生活能力基礎 中等高級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外出 社會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ADL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ADL評分在干預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的ADL評分無變化(P>0.05),試驗組干預后ADL評分明顯降低,與對照組及干預前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對于反復發作的肺結核患者,病程也相對延長,患者精神負擔負荷增加,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王琰采用SCL-90量表調查了160例肺結核患者,結果顯示恐懼、焦慮、抑郁和人際關系敏感是結核病患者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4]。李慧靜[5]調查了肺結核合并焦慮和醫院得相關因素,結果顯示肺結核合并焦慮、抑郁情緒占40.0%,肺結核不合并焦慮、抑郁情緒占60.0%,對抑郁評分有影響的因素有性別、年齡、年人均收入、病情、醫療保險狀況。針對肺結核患者抑郁狀況,實施有效的護理,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況與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研究我們采用了Roy適應模式護理方法,對25例患者實施科學護理,結果顯示,試驗組干預后,SDS評分(30.47±4.56),與對照組(51.23±4.87)及干預前(58.56± 5.62)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在SDS、ADL評分均有顯著改善,提示Roy適應模式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形成積極的情緒,患者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Roy將人視為一個適應系統,人不斷地識別環境中的刺激,通過生理與心理調節來適應環境,如果人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賴4個方面表現出適應性的行為反應,就能有效維持系統的整體性,保持健康[6]。Roy適應模式在臨床護理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有機磷農藥中毒病人、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血液透析病人、乳腺癌病人等[7]。段婧等[8]應用Roy模式護理主動脈夾層焦慮患者36例,結果情緒穩定為17例,比例為94.44%。該研究將Roy適應模式引入到肺結核抑郁患者臨床護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臨床上提高肺結核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與提高生存質量,提供了新的方向。綜上,Roy適應模式是改善肺結核患者抑郁狀態的有效方法,其方法亦符合現代護理的理念,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孫海燕,楊本付,王忠東,等.青島市肺結核患者焦慮、抑郁狀況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動物仿制,2015,31(7):725-727.
[2]尹鳳鳴,周友乾,任彬,等.肺結核患兒血清對氧磷酶活性與氧化應激指標的改變及其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5):625-627.
[3]竇麗亞.功能訓練對老年癡呆患者ADL評分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38(12):1141-1142.
[4]王琰.肺結核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34):133-134.
[5]李慧靜.肺結核患者合并焦慮和抑郁情緒相關因素調查[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2,23(5):334-335.
[6]徐秀瑛,姜小鷹,吳小琴,等.運用Roy適應模式護理抑郁癥患者效果分析[J].安徽醫藥,2009,13(6):698-701.
[7]彭學葉. Roy適應模式的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全科護理,2010,8(1):254-256.
[8]段婧. Roy適應模式護理對主動脈夾層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文摘,2016,16(4):203-204.
Effect Observation on Roy Adaptation Model in the Nursing of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ZHAO Ya-l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uberculosis,Daqing Second Hospital,Daqing,Heilongjiang Province,16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oy adaptation model in the nursing of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Methods 50 cases of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5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s,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te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y adaptation mode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epression cond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respectively evaluated by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ADL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re w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SDS score in the test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30.47±4.56)vs(58.56±5.62)],[(30.47±4.56)vs(51.23±4.87)],P<0.05,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AD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P>0.05,there was no change in the ADL score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P>0.05,the ADL score in the test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obviously decreased,and there w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P<0.05,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Roy adaptation model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Roy adaptation model;Tuberculosis;Depression;Quality of life
[中圖分類號]R1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6)04(c)-0150-03
[作者簡介]趙亞玲(1972-),女,山東金鄉人,學士,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結核內科護理。
收稿日期:(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