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公式治理模式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目前,世界各國公司治理模式大致可分為:英美市場導向型、日德銀行主導型、東南亞家族主導型。本文分別闡述了這三種公司治理模式的基本特點和存在的優勢和缺陷,并進行了比較分析,最后結合我國公司的發展現狀,得出優化股權結構、強化董事會職能和完善市場體系的啟示。
關鍵詞:公司治理模式;國際比較;啟示
一、英美市場導向型公司治理模式
該種模式旨在通過公司內部制度安排,使股東和經營者之間權利相互制衡,從而將代理成本降到最低。英美兩國實行自由市場經濟,政府直接干預較少,有著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是這種公司治理模式的最典型代表。
1.基本特征
(1)股權結構
股權分散,流動性高。因其擁有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公司基本持股者為機構投資者和個人,共同基金和養老基金等機構持有者是主要持股者。近些年來,美國個人股東占總人口的比例約為50%,而英國這一比例為34%。
(2)資本結構
融資方式通常以股權融資為主,債券融資為輔,因此公司資產負債率較低。公司長期資金籌集一般遵循“留存收益-發行債券-發行股票”的順序。銀行不能成為公司股東,不能直接參與公司治理,因此,銀行融資較為有限,稱為“保持距離型融資”。
(3)治理機構設置
通常表現為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結構。為了降低治理成本,股東大會通常通過組建董事會將其權利下放,董事會也會下設各種委員會,幫助董事會行使各種職能。董事會由外部董事和內部董事構成,前者一般占據企業董事會成員中的多數,而后者則一般擔任比較重要的職務。
2.優勢
首先,董事會和經營者職權分工合理,經營者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注治理企業。其次,在該種模式下,股票通常呈現出流動性好的特征,正是由于其流動性,股票投資者能夠很容易買進賣出股票,從而降低了其投資風險,同時市場中的資源也能得到更為合理地優化配置。
3.缺陷
由于該種治理模式表現出股權分散的特征,致使股東很少直接去監督經營者,正是因為缺少股東對經營者的監督,常常導致“內部控制人”現象的發生。再者,股東評價經營者業績通常集中在股價的高低,這種評價機制的不合理導致經營者常常放棄企業的長期利益,而專注于眼前利益。
二、日德銀行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
日德兩國都具有集體本位主義價值觀,認為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追求集體長期利益,強調公司應該為利益共同體創造價值。而德國以銀行和職工持股為特征,日本以“債權人相機治理”和法人交叉持股為特征,都以內部治理模式為主,因此日德公司治理模式是典型的內部監控模式。
1.基本特征
(1)股權結構
公司以銀行為主要股東。銀行既是公司主要持股者,又代表股東行使投票權,同時也是公司資金的主要提供者,在公司治理中處于核心地位。此外,法人持股現象普遍存在,相對而言,個人持股比例較低。
(2)資本結構
融資方式通常為債務融資為主,股權融資為輔,因此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銀行既是公司債權人,又是公司股東,對公司進行治理。
(3)治理機構設置
德國分別成立董事會和監事會,從而將業務執行和監督職能相分離。監事會有權任免董事會成員,董事會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監事會監事一般不能兼任董事會董事。日本由于企業法人相互持股,董事會和經理層擁有實權,董事會成員通常為各部門高級行政長官。
2.優勢
由于該種模式下的企業的股東常常為銀行,比起其他股東,銀行是非常注重企業的長期發展,并不局限于當前利益,也能有效防止企業間惡意收購行為。其次,該種模式下通常呈現出法人相互持股的特征,而法人相互持股能夠有效提高交易效率,同時降低交易成本費用。
3.缺陷
正是由于這種公司治理模式下企業核心股東通常為銀行,如果無法對其進行必要的監督,常常會導致企業進行全面擴張,從而出現“泡沫經濟”的現象。其次,法人相互持股雖然有利于股權結構的穩定,但也增加了企業進行外部籌資的困難,來自市場的監督常常失效。
三、東南亞家族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
企業的所有權主要控制在由血緣、親緣和姻緣為紐帶組成的家族成員手中,主要經營管理權由家族成員把持,企業決策程序按家族程序進行。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是這種治理模式的典型代表。
1.基本特征
(1)股權結構
股權集中。該種模式下的企業多為家族企業,家族成員控制著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交叉持股是常用的一種手段,通過交叉持股,家族成員能夠增強其對企業的控制強度,同時旗下公司之間的關聯度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2)資本結構
東南亞國家家族企業通常都涉足銀行業,一些企業始于銀行經營,也有一些企業拓展到銀行業。然而,家族企業都是實現家族利益的工具,一些沒有涉足銀行業的家族企業由下屬企業相互提供擔保形式向銀行融資。
(3)治理機構設置
東南亞國家家族企業通常也設置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然而企業決策程序按家族程序進行。企業重大決策如新辦工廠、開拓業務、人事任免等一般由企業創辦人做出,家族其他成員做出決策也要得到成員家長的同意。
2.優勢
東南亞國家家族企業將家族和企業合二為一,在企業內部形成較強的凝聚力。其次,企業的經營管理受到親情和家族道德規范的制約,因此家族企業通常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最后,由于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都由家族成員控制,管理效率得到提高,降低了決策成本。
3.缺陷
東南亞國家家族企業奉行家長式領導,不利于企業科學化管理,企業發展后期可能存在獨裁和集權化傾向。同時,家族企業通常任人唯親,不利于建立科學有效的人事任免機制。最后,由于缺乏必要的外部監督,容易制約企業的發展。
四、公司治理模式的國際比較和啟示
1.公司治理模式的國際比較
公司治理模式的國際比較
2.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資本市場不夠發達,應以借鑒日德銀行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為主,隨著市場體系的完善,可逐步借鑒英美市場導向型公司治理模式。
(1)優化股權結構
我國國有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獨大”等問題,可借鑒日德公司治理經驗。首先,可通過逐步轉讓和上市流通致使國有股減持,完善國有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使股東之間利益得到平衡和相互制衡。其次,推行國有公司法人相互持股,促進銀行法人股東化。
(2)強化董事職能
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必須強化董事會的職能。首先,調整董事會的董事結構類型,采取外部董事和內部董事相結合,但以外部董事為主董事結構。其次,加快公司董事會各委員會的建設工作,設立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等職能委員會。最后,完善董事提名和任免機制。
(3)完善市場體系
目前我國市場體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產品流通存在障礙、資本市場不夠完善以及缺少職業經理等。首先,面對產品流通存在的問題,必須減少流通過程中的壁壘,使產品能夠跨地區跨行業自由流通。其次,資本市場制度創新。最后,加強培養職業經理人才,提高其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孔祥發.談公司治理模式演變趨同化趨勢及其啟示[J].商業時代,2012(34).
[2]尚小成.公司治理的一般形式與模型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34).
[3]姜鵬飛.兩大公司治理模式的差異與成因[J].法制博覽,2014(10).
[4]王舟浩,張園.國外公司治理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5]吳小林,郭蘇文.美、德、日公司治理模式比較及演進趨勢[J].湖北社會科學,2014(6).
作者簡介:宗雪(1990- ),女,漢族,江蘇省蘇州市人,研究生在讀,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