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丹
摘要:合同作為民事活動最為常見的法律行為,是民商事法律風險的高發區,鑒于其在民商事活動中的重要性,一般民事活動主體對合同的法律風險進行簡要描述,對一般公司經營者總結合同中法律風險多發頻發的事項,起到提醒注意,以期規避和預防合同簽訂和履行中的存在的風險。
關鍵詞:合同簽訂;履約;風險;防控
中圖分類號:D923.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1
一、合同簽訂中的風險防范
企業對外簽訂合同,無外乎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和誰簽,二是怎么簽。首先要對合同的主體審查,其次要對合同簽訂形式內容和主要條款審查。
二、合同履行中的風險防范
簽訂了一份內容齊備的合同并不代表沒有任何風險,在合同的實際履行中,有可能出現不履行合同、部分履行合同等情況,下面就以商品購銷合同為例,簡要介紹合同履行過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風險防范方法。
(一)供方應注意的問題
1.要加強貨物的簽收管理
有效的貨物收條可以表明供方是否履行了買賣合同的主要義務——交付貨物,貨權轉移證明是發生糾紛時主張債權的重要證據。有效的貨物收條上應注明所送貨物的品名、型號、單價、數量、批次、金額、收貨日期、送貨人,以及收貨人的簽名和收貨單位的蓋章。
2.要及時對帳,要求欠款方出具欠款確認書或還款計劃書
對于交易頻繁的長期合作的客戶,供貨方應定期與對方對帳,如果買方表示確因資金困難而無法按約支付貨款的,供方可應及時與其簽訂還款協議承諾書。簽訂還款承諾書,應注意:
(1)欠款事由,因什么事而欠款?共拖欠多少本金?利息多少或利息如何計算?違約金多少或違約金如何計算?應當什么時候還款,現在延期到什么時候還款?是一次性還款還是分期還款?
(2)約定詳細的違約責任;
(3)要約定如果首次還款期滿仍不依約還款,部分履約,則視為全部貨款到期;
(4)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
(5)約定擔保,盡可能找到信譽較好的第三方企業為買方做擔保;
(6)協議應加蓋欠款單位的公章。
3.接收支票時應注意的事項
接收支票時應審查以下內容:
(1)收款人名稱是否正確;(2)書寫是否清楚,字跡有無涂改,改寫處是否有蓋章,是否符合支票管理規定;(3)大小寫的金額是否一致;(4)印鑒(包括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的印章)是否清晰;(5)如果是經過背書的支票,應審查背書上下家是否連續。
4.開具票據時的注意事項
如果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對方要求先出發票并掛帳,應當讓收票方出具收據,并且要在收據中注明“以上款項未付”,或者在發票背后加注一行說明:“請付款方在收到本發票××日內將本發票記載金額之款項劃至××賬號。”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打消付款方利用發票做文章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該張收條同時具有了欠款確認書的作用。
5.收款時應保證收貨人與付款人一致,以免因不當得利被要求返還
接收支票時應審查支票上的付款人與合同上約定的需方的名稱是否一致(除非合同中約定的收貨人與付款人不同),如果不一致,則應要求付款方出具書面說明表示該款項是代需方支付的款項,這樣才能保證交易過程的對應和聯系,才能表明收款方有合法的權利收取該款項,否則可能引發糾紛,被付款人以“不當得利”為由索回,而屆時再向收貨人索取貨款時,很有可能收貨人已不知所蹤。
(二)需方應注意的問題
1.驗收貨物時應注意的問題
通常,驗收是接收標的物一方的權利也是其義務。接收人對接收的標的物,如果沒有及時進行驗收的,沒有履行應盡的合同義務,則需對產生的法律后果承擔責任。驗收時,如不能及時檢驗的,在簽收單上切不可注明“合格”或“未檢驗”的字樣,但可以注明“待檢驗”的字樣。
2.對于質量問題應及時提出書面異議
當需方發現標的物存在質量問題時,應在合同約定的質量異議期內及時向供方書面提出異議;在質量異議通知中應當詳細具體地說明貨物存在的質量問題所在,有數個質量問題時,應一一列明,否則需方就未通知的部分瑕疵很可能喪失請求權。切勿只提出口頭異議,并以此為由拒付貨款。
3.付款時應注意的問題
付款如果是現金,實際收款人必須是合同中指定的收款人,或者是持供方授權委托書的人。付款后應讓收款人出具現金收據,列明付款金額、付款事由等。付款如果是通過銀行直接劃帳,應保存相關銀行的交易記錄。在貨款支付方面,必須嚴格按照合同的約定,要求簽約對方單位以約定的付款方式付款。一定要杜絕僅憑付款方變更即改變付款對象的情況。
(三)其他應注意的問題
合同履行中如果出現糾紛,應先本著友好協商來處理問題,遇到法定條件或者合作方違約可能損害我方利益等情況,可以采取中止履行合同,和解除合同的方法來維護我方的權益。
1.中止履行的條件:《合同法》第68條規定:“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同時,中止履行合同還必須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對方有上述情形之一,否則不能輕舉妄動。
2.解除合同的條件:《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以上是合同的法定解除權。要注意該權利的行使也要遵循《合同法》的規定,否則不發生解除合同的效力。比如要向對方發出解除合同的通知、要在合同約定的解除合同期間或者合理的時間內發出通知等等。
參考文獻:
[1]孔祥穎.淺談企業合同審查要點及簽訂過程中的法律風險防控.管理學家,2010.
[2]穆修梅.試論企業合同簽訂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2.
[3]董萍.論合同簽訂過程的法律風險防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