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 要:立足于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現狀,通過多樣化設計課堂教學、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注重實施差異化教學四方面,探討了巧妙設計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重要課題,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方法;課堂活動;差異化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4-0088-01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初中體育在注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更加著力于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初中生正處于長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良好的體育訓練,能幫助學生強健身體,還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和品質,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因此,要注重體育教學,避免教學方法的枯燥、單一,用豐富多樣的活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一、多樣化設計課堂教學
初中體育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讓學生背誦體育知識,也不能把體育課當作副科,應付了事。體育課程一旦束縛在教案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法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另外,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討厭體育,也會影響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很有必要。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設計,將課程變得有聲有色。教師可以在課堂設計中,按照學生的興趣合理劃分課程安排,也可根據不同種類的運動進行體育知識的講解。例如,學生比較喜歡球類運動,教師就可以設置專門的課程講解足球、排球、乒乓球等體育知識和競技技能。當然,教師的課程安排,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發育狀況進行,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體育運動技能和良好的身體素質。
二、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
初中體育課程本身是知識傳授與實踐訓練相結合的課程,體育課若脫離訓練和實踐,就喪失了其存在的價值。排除天氣因素,體育課應把操場或訓練場作為課堂主場,讓學生在操場上放松身心、得到鍛煉。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設置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比如組織一場足球比賽,讓學生們分成甲、乙兩隊,每個隊伍中有參賽選手、后勤保障隊,還有啦啦隊,當然這些要根據學生的意愿和比賽規則進行安排。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讓他們感受體育的魅力、體育精神的同時,體會團隊精神,讓學生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讓他們互幫互助。教師在安排體育活動時,要以教學需要為主要標準及抓手,注重對學生的體育鍛煉。另外,教師的課程安排和訓練強度的設置,都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可操之過急,更不能半途而廢。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學活動中經常使用的輔助設施,而且被越來越多的教學課程所運用,對于初中體育教學來說,多媒體也將發揮著重要的效果和作用。在現代體育飛速發展的今天,體育知識也隨之發展和改變,體育教學已經不同于以往教師講課學生學習、教師演示學生練習的模式,有許多體育知識是無法通過演示就能向學生準確傳達的,而錯誤的傳達又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不僅無法實現運動目標,更有害于學生的健康。因此,進行科學的指導很有必要,可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在視覺和心理上形成基本認識,再加之教師的講解,能夠更加清晰、明了、全面地了解體育知識。例如,用多媒體技術演練田徑運動中肌肉如何發力、運動神經如何傳導信息等知識,學生可以清晰、直觀地看到。還可將運動中的注意事項加進視頻,指導學生在運動中如何正確發力,如何避免傷害等。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的應用,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約教學時間,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有更為直觀的感受。
四、注重實施差異化教學
體育課程對學生本身的運動能力、身體狀況、意志品質等有嚴格的要求,而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差異化教學。有的學生擅長跑、有的擅長跳,還有的擅長游泳,還有一些學生因為身體因素對體育項目不甚擅長。那么,教師在進行教學安排的過程中,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基于此,設計差異化教學。對于先天條件比較優秀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運動訓練的難度和強度,并相應提高對他們的要求。特別對那些體育特長生,就更需要著重培養,幫助他們更加科學地訓練,教師還可以對其進行一對一專業訓練,以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另外,對于那些身體素質先天差的學生,就要進行基本的體育訓練練習,幫助他們逐步提升體育能力,不可操之過急。另外,教師還要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特別是學生的以往病史,要在體育課程中保護好學生。教師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
五、結束語
初中體育教學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要鍛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進行合理科學的課程設計,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體育能力。培養德智體美綜合素質過硬的初中生,是體育課程的目標和方向,也是培養新時期社會所需要的優秀人才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徐麗娟.當前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08).
[2]張細謙.有效體育教學模式的創建與實施[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01).
[3]陳志丹.“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的有效體育教學目標[J].中國教育學刊,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