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
2016年1月24日至1月30日,根據學院的安排,我們一行21位專業教師到香港理工大學進行了為期6天的培訓學習。非常感謝以黃德輝教授為首的工業中心工作人員的精心安排和學校對基層老師的培養和指導。本次學習時間雖短,但內容豐富。先后聽取黃德輝教授的《教書育人與工作態度》、《項目驅動培訓的體驗》、《如何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效果》、《校企合作的困難及成敗關鍵》;澳門科技大學孫建榮教授的《基于學習為重心的教學大綱設計》;香港理工大學教師培訓中心的譚珮雯教授的《互動教育》等6個專題講座。26日下午在香港理工大學工業中心的機電實訓中心,分成4組親身參與到項目驅動教學過程中,成功組裝由學生自行設計的滑板車項目。與此同時參觀考察機電系“開放式智能制造平臺”“3D打印技術”。28日下午參與考察香港中文大學。通過此次培訓,我們聞到了新的觀點、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全新的教學模式。
一、寬闊眼界,增加見識
詳細言由四個部分組成,即理念先進,設備齊全,環境舒適,接待熱情。對我印象深,體會大的是其進步的理念。這種先進的培養理念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全人發展分為“德、智、體、群、美”五個方面,其教育內容全部貫穿于“正規教育課程、互通教育課程和非正規教育課程”之中。通俗講,這就是老師所為的“洗腦袋”。“洗了腦袋”我明白了:“以學生為中央”的教養理念、“行重于思,做重于說”的能力本位理念、“無為而治”的治理理念、標新立異的工作規矩;知道了預期學習成果為主體的教學思維;感觸到了香港理工大學開放、機動、多維破體式的教學辦法(互動式教學、項目驅動法教學);清楚了實效性課程開發流程及基礎要素;學習了“豪情投入—快活工作—發明奇觀—成績美妙人生”的事業實踐跟“協調”、“合一”的團隊精力;明白了綜合培訓和創意培訓的方式。說起來,這短短幾天的領會足以讓咱們沖動良久,所聽所聞都是那樣新鮮,那樣富有創新,那樣引人思考。
二、互動教學方法耳目一新
香港理工大學教師培訓中心的譚珮雯教授做了個關于《互動教學法》的講座。這講座的內容應該是大家最受啟發的一堂課,也是一線教師最值得借鑒的內容。她介紹的互動教學方法,氣氛很輕松,方法很新穎,能夠隨時調整班里的學習氣氛,及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加深師生感情,培養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這種互動教學的基本共識是課堂中師生要共同達到教學與學習目的。這種互動教學法的目的有三:一是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二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學習互動的種類有三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內容互動。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譚珮雯教授安排了多個互動項目,精心準備了互動教學資料,我們21個人共同參與其中,好像又回到了學生時代,真是受益匪淺。譚珮雯教授在給我們上課的同時,也穿插了這種方法,讓我們在聽課時感覺像學生一樣,跟老師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感到非常親切。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教學法,能夠針對學生的需要調整教學內容。在互動過程中,可以事先進行設計,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內容互動等形式進行,還可以通過不同的座位編排方式,有助于進行互動教學。雖然我在課堂上也用過這些方法,但由于班級學生人數多,感覺互動得不夠透徹,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師生不平等,有時沒有達到好的效果。我們應樹立現代培訓的理念,積極學習先進的培訓教育方式方法,努力嘗試先進的教學方式,緊密結合成人學習實踐性、多維性、感悟性和愉悅性的特點,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激發其學習興趣,在重視知識的基礎上更強調能力的提高和態度的轉變,充分體現出培訓工作開發培訓者經驗智慧的價值,培訓者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分享及能力提高的價值。
三、基于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設與思考
黃德輝教授做了關于《如何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效果》的專題講座,提出了新的理念——以企業的需要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香港理工大學之所以被企業界認為是最能培育首選畢業生的大學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手段實現的:“不斷了解企業、不斷為企業分憂、通過協助企業來培養學生、通過培養學生來協助企業。”有創新的理念,勇于創新,理工大不斷提升自己,實現院校與企業共贏,這些理念和這種發展模式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收這個新理念,黃教授精心準備了“土豆穿繩子”的互動教學。通過雇主的需求跟現有學生的水平的對比,提出學生需被提高的知識、技能、態度。
四、“共贏”是校企合作模式的鞏固基礎
黃教授認為:“成功實現校企合作的必需條件:院校要贏、同時保證企業也贏。以上缺一不可。”培訓機構怎樣和企業實現雙贏?這是現實中比較難的一個問題。首先要找到合作的方向或者說是合作項目。但合作項目并不是擺在我們眼前的,需要我們去發掘,去開拓。再者,合作是一個過程,是一門藝術,要實現雙贏就必須替對方著想,實現雙贏是長期合作的前提。
1.社會培訓項目要以企業的需求為向導,真正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才能把社會培訓的路子拓寬、拓深。黃德輝教授在講課中強調,企業是院校的客戶,老師授課必須以企業的需要為中心,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才能使企業向院校“消費”更多的教育服務,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才會更廣泛、更深入。今后的社會培訓工作必須目標明確,才會有出路。
2.在開展社會培訓項目時,必須考慮到成人學員的特點,以培養實操型、應用型人才為培訓目標,以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原則,重視課程培訓對學員的實際效果。培訓必須有針對性,否則,為培訓而培訓,流于形式,也不會有明顯實效。培訓的課程設置要綜合考慮學員培訓需求和所需技能的因素。課程設置要盡可能做到內容翔實、強調使用、案例與工作高度結合。
3.培訓教師要勝任市場需求,就必須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并且置身企業前線。黃德輝教授向我們提了一個問題,對我們觸動很大,他說:“昨天的教師,能否培養今天的學生,去面對及解決明天的難題?”他提問的犀利之處不在于昨天的教師能否教今天的學生,而在于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的更新性與應用性程度有多高。不少老師靠一門課程打天下,一本教案講幾年,沒有注意到對自身知識的及時更新,所開設的培訓項目形式老套,內容陳舊,無法滿足市場及社會的需求。我們一定要汲取這方面的經驗與教訓。
4.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以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開展培訓工作。七天共計上了七門課程,在這七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新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技術和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也深切地體會到了這種授課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我們在今后的培訓項目中,不僅要廣泛運用案例教學、PPT、聲頻、視頻及實物道具等技術與手段,更要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實際需求,重視培訓的實際效果。
在港的七天里,香港的各位同仁對于我們這批培訓教師,不論是教授還是普通的工作人員都非常熱情地接待,盡可能地回答我們提出各種問題。各項接待工作都非常到位。再次感謝校領導提供給予我們這次寶貴的學習經歷。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充分利用這次考察學習得到的經驗,運用到今后的日常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