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令+劉洋
[摘 要]慕課在中國的歷史并不長,發展卻十分迅速。上海民辦高校的慕課建設目前仍處于起步或籌建階段,慕課課程體系尚不完備,課程質量有待提高,慕課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面對慕課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境,上海民辦高校需要轉變教育理念,梳理教育資源,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制定慕課課程體系,優化教學資源,提升課程質量,制定和健全慕課管理機制。
[關鍵詞]慕課建設;現狀分析;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5-0052-02
慕課始于2008年,2011年在美國高校中出現建設和研究的小高潮,引入中國后得到廣泛關注,并獲得快速發展。2013年是中國慕課快速發展的一年,是中國的“慕課元年”。[1]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宣布加盟全球最大的在線課程平臺之一的Coursera。2013年10月,清華大學打造了首個中文慕課平臺“學堂在線”。201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學自主研發的中文慕課平臺“好大學在線”正式上線發布,面向全球提供大規模中文在線課程。
慕課的出現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上海交通大學張杰校長認為,“慕課的運作模式已經從根本上觸動了傳統高等教育的根基,這最終將形成全新的大學格局”。[3]對于民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的教師來說,這是挑戰,更是機遇。在慕課建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上海民辦高校由于資金、人員有限,在慕課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一、上海民辦高校慕課建設存在的問題
1.重硬件建設,輕技術支持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然而,設備(這里是慕課建設必需的服務器和網絡設備)只是項目的基礎或者工具,真正發揮作用的應該是軟件開發和軟件設計的主體。硬件建設相比較而言看得見、摸得著,購買和督促都比較便捷,軟件建設相比較而言卻有點“虛無”,不容易考核,見效慢。因此,財力有限的民辦高校不愿意在軟件建設上投入更多。慕課建設情況亦是如此。事實上,慕課建設所需要的技術培訓、在線支持、團隊建設很容易被弱化,甚至是被忽視。
2.重課程數量,輕慕課質量
隨著慕課平臺的建設完畢,上海杉達學院校內的慕課建設數量急劇攀升,由2013年的12門猛增到2015年的69門。隨著慕課數量的增多,我們發現,由于缺乏監管,慕課質量良莠不齊。有些慕課只重視視頻效果,忽略了課程的合理設計,對慕課的內涵認識不夠深刻,重點把握不好。有些慕課由于知識點缺乏針對性和連貫性,學習者無法獲得有效的信息,課程完成率不高。
3.多單打獨斗,輕團隊建設
目前,慕課建設迅速發展,成為教育界的新寵,幾乎所有教師都躍躍欲試,每個人都想建設屬于自己的慕課。事實上,有不少教師已經申請了慕課建設的課題,但建設團隊只有自己。首先,慕課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僅需要視頻、PPT、作業,還要有討論交流。要確保授課團隊始終參與討論,光靠授課人個人是遠遠不夠的。其次,慕課團隊還要有對學習者的學習進度進行跟進的課程建設團隊(教研室、課程小組)、視頻錄制團隊(錄像、補錄、投影設備維護等)、后期制作團隊(內外景合成、動畫、字幕、美工)等。
4.重視頻制作,輕討論交流
視頻是慕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慕課分為線上內容和線下交流兩部分:線上內容包括知識點講解視頻、小測驗、作業題、補充講義、在線考試、線上討論與交流等;線下內容包括線下答疑、翻轉課堂和學習社區。在慕課建設過程中,任課教師往往更加重視視頻設計和錄制,忽略其他的環節,尤其是交流環節。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許多慕課的單向發帖人數較多,雙向和多向交流較少,教師與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交流仍顯不足。如果學習者的問題得不到充分討論和及時反饋,其學習成果也就會大打折扣。
5.重“教”,輕“學”
慕課建設沿襲了傳統教育模式的“陋習”,從“教”的角度出發,缺乏對學習者個性化的分析與設計,缺少差異化教學內容。講授型、總結型、推理型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慕課形式占絕大多數,發散型、探究型、實驗型的以學習者角度出發的慕課較少。學習者以點播觀看為主,不利于提高其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6.缺乏整體規劃,尚未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
目前,上海民辦高校的慕課建設缺少管理機制和相應的建設制度,有些課程還不具備建設慕課的條件就開始盲目建設、重復建設。由于大家各自為政,都希望搶占先機,缺乏統籌,慕課建設陷入孤立的課程建設與重復課程建設并存的混亂局面。
7.慕課管理機制尚不成熟,需要進一步完善
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說,慕課還是新生事物,相應的管理機制尚不成熟。一方面,任課教師、課程的遴選機制還沒有具體的規定。因此,慕課建設有一定的重復性和不完備性,無法形成完成的課程體系。另一方面,慕課建設缺乏考核、監督、激勵機制,慕課質量無法得到保障,魚龍混雜,給學習者選擇造成一定的困擾。任課教師與學習者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雙方無法從中受益,對于不同人群的考核機制缺乏積極有效的探索和總結。
二、上海民辦高校慕課建設問題解決對策
1.軟硬結合,為慕課建設提供良好環境
硬件建設必不可少。應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根據目前的需求和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選擇存儲容量、響應速度、并發訪問量適中的數據庫服務器和應用層服務器。同時,也要注重軟件環境建設,選擇技術成熟、服務響應速度快的供應商和在線支持的技術服務團隊。定期開展慕課建設培訓、交流會,提升任課教師和慕課建設團隊的技術水平和建設理念。
2.提高慕課建設質量,打造慕課精品課程
只有深刻理解慕課內涵、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才能制作出收到學習者歡迎的慕課。慕課視頻的時長一般以15分鐘為宜,不宜過長,否則學習者的注意力就難以集中。每一段視頻都要有相對獨立的主題和相對完整的內容。這就要求建設團隊認真設計好每一段視頻的主題,主題既要精簡干練,又要完整有序,方便學習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有價值的知識點。同時,要考慮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問題,讓慕課有更多的“干貨”,以吸引學習者。
3.精心選擇建設的課程,注重團隊建設
教師應該盡量客觀衡量自己的教學水平,分析目前網上已有的類似或者接近的課程,判斷建設課程是否有特色和優勢、受眾范圍如何等。慕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如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2]和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它除了參與教育的雙方外,還有制作團隊參與,如課程建設團隊(教研室、課程小組)、視頻錄制團隊(錄像、補錄、投影設備維護等)、后期制作團隊(內外景合成、動畫、字幕、美工)。
4.注重學生參與的環節設計
慕課建設不僅包括課堂教學視頻的設計與實施,還包括在線作業、小測驗、考試等內容的設計。同時,應有學生討論區、線上答疑解惑區、課程維基等環節,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除此之外,還應該安排線下答疑、翻轉課堂、學習社區等線下活動。
5.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設計理念,以學習者為主體
學生是慕課學習的主體,慕課應圍繞學習者高效學習知識點的需求展開。慕課的設計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者的基礎、教學媒介特點等因素,設計出最恰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習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有價值的知識點。
6.根據學科特點,合理建設慕課體系
慕課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科學論證、系統規劃慕課的課程體系。在注重每門慕課建設的同時,要考慮該學科的系列化、結構化、完整性建設。同時還要充分考慮民辦高校的學生特點和層次,按照有所區分、避免重復、錯位競爭的原則,做好前期調研和論證,依托民辦高校現有的優勢專業資源,科學合理地設計謀劃慕課課程體系。
7.完善慕課建設機制,便于慕課建設的良性循環
制度建設是上海民辦高校改善當前慕課建設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公開、公正、公平的慕課建設考核機制。根據學校慕課建設的總體建設要求,制定遴選建設課程、任課教師的相關制度,對慕課的課程評價、考核評價等進行完善。另一方面,要建立規范的慕課監管和激勵機制。建立有效的慕課督導和評估指標體系,對慕課建設進行有效監管,確保學習者的訴求得到及時、準確的反饋,促進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在線溝通、交流;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對慕課建設成效較好的團隊給予職稱、個人績效考核上的政策傾斜。同時,將慕課學習成績與學分掛鉤,激勵學生參與慕課學習,并鼓勵其成為學習經驗的分享者。
三、小結與感想
慕課沖破了學校的圍墻,讓幾乎所有的學校、教師站在了同一個舞臺上進行公開競爭,而裁判就是學習者。[3]這對民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的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要認真總結在慕課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案并不斷實踐、摸索和總結。這樣周而復始,相信能夠設計出讓學習者滿意的慕課。
[ 參 考 文 獻 ]
[1] 王藝寰.大學慕課發展中的問題研究[J].學術研究,2014(7):239.
[2] 李素芳,等.以慕課促高職院校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之探索[J].科技資訊,2014(23):186-187.
[3] 陳江.慕課的建設與實施策略[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33-42.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