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文
?
民間工藝創新創意研究
——以浙江省松陽縣為例
■課題組/文

浙江松陽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民間工藝保護較好,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這些凝結著松陽人民1800年來智慧與創造傳統文化,其內在的資源利用價值進一步凸顯出來。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松陽“文化名縣”全面建設之年,深入開展民間工藝創新創意研究,將“文化”、“創意”、“品質”和“尋根”糅合在一起,培育創新創意的綠富美文化產業,對發揚松陽人文精神、傳承民間傳統文化、升華田園松陽文化意義重大。
何謂民間工藝?從字面上看,“民”可以理解“民間”“民眾”“平民”,“藝”可以理解為“工藝”“手藝”“技藝”。民間工藝是適應民眾生活的需求,適應各地的自然環境、由廣大民眾自發創造、享用并傳承的民間技藝和民間藝術。民間藝術的產生和傳承,都是應現實生活的需求,這種需求既包括物質層面的,也包括精神層面的。與此相對應,民間工藝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所以民間工藝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層面是指物質形態的民間工藝,廣義上理解的民間工藝還包括非物質形態部分。
本文所指的民間工藝是廣義層面的,既包括物質形態,主要是指民間技藝,也就是傳統手工藝,文化部門曾經作過分類,主要分為六類:一是古建筑營造,如石雕、木雕、磚雕、彩繪、漆藝,以及灰塑、泥塑等;二是生活用具制作,如釘秤、箍桶、棕板床制作、彈棉花、傳統家具制作等;三是燒造技藝,如青瓷、黑陶、風爐、陶器制作等;四是金屬工藝,如打鐵、打錫、補鍋等;五是編織扎制,如藍布繡花、麥稈扇、織彩帶、編篾、篾席、打草鞋、做布鞋等;六是食品類,如古法紅糖、松陽火腿、曬紅煙等,還有其他如傳統造紙、傳統制香、樂器制作等等。也包括非物質形態,包括民間音樂、民間戲曲、民間習俗、民間傳說等等。
(一)民間工藝的保護發展情況

近年來,松陽民間工藝的保護發展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如2010年將部分的傳統手工技藝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行整體保護,并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手工藝人的摸底調查工作,挖掘出一批具有田園松陽特色的手工藝人;2014年組織開展了“尋找手工藝大師活動”,評選出手工藝大師10人和優秀手工藝大師8人;2015年組織開展了首屆創意作品設計大賽,評出金獎作品1件、銀獎作品2件、銅獎作品4件、優秀獎作品7件。同時,開展了一系列傳統技藝的展示活動,如樟溪鄉田園文化節的制草鞋、刨煙絲,齋壇鄉農耕文化節的麥稈扇編織,板橋畬族鄉風情文化節的織彩帶等,有的開始走向產業化發展,如端午茶、香腸、火腿等領域,已涌現出仙人源、正德和、誠天和等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二)民間工藝保護發展存在的問題
松陽的絕大部分民間工藝,還停留在以滿足生產生活需求為目的的階段,尚未實現從手工制品向手工藝品的轉變,功能用途單一,科技含量不高,工藝上與品質精美的手工藝品或藝術品還有一定差距。在經營模式上,也基本上處于傳統的自產自銷狀態,主要是以實體店或大件采購的方式進行銷售,除食品類之外,大多還沒突破“地域性”、走出“小圈子”范疇,生產產業化和銷售網絡化程度不高。更要緊的是,隨著現代物質生活的改變與市場經濟的沖擊,有些民間工藝的市場日益萎縮甚至消亡,經營形勢十分嚴峻。加上傳統手工藝品的制作加工過程耗時耗力,與工業產品批量化生產的高效益相沖突,其人工成本無法與經濟價值相匹配,無法吸引年輕一代進入手工藝行業,造成手工藝行業后繼乏人的尷尬局面。
(三)民間工藝創新創意的意義
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民間工藝凝聚著松陽人民的智慧與創造,更是1800年來縣域文化的重要組成。因此,推進民間工藝創新創意對傳承松陽文化意義重大,是落實“文化名縣”的具體行動。以突破創新、跨界融合實現民間工藝與現代設計的完美交融,發揚松陽人文精神,升華“田園松陽”文化,有利于培育地域特色的綠富美文化產業,更好地滿足旅游市場和人民日益增長的品質文化需求,并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增收。
(一)民間工藝創新創意的原則
民間工藝是經濟和文化的雙重載體,作為實用的藝術,民間工藝根植于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智慧,同時也蘊涵著區域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思維方式。民間工藝反映的是民眾的一種生活形態,不僅與民眾的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是民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民間工藝創新創意,首先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保護好民間工藝的精神內核;二是守住民間傳統的工藝特質。
但是,保護不是“凝固”維持原貌,也不是放在“真空”里與世隔絕,更不能“屏蔽”客觀的現實生活,或憑一時的熱情和號召,或靠一場“運動”來解決。探尋民間工藝的創新創意發展,以適應現代文化生態環境,是保護、發展和傳承民間工藝的一個新課題。如果把創新創意比喻為民間工藝發展的驅動力,那么功能適用無疑成為最好的保鮮劑。也就是說,我們對民間工藝,不是為保護而保護,也不是為傳承而傳承,而是要讓民間工藝能夠適應和滿足現實生活的需求。這種需求可以是物質性和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審美性和藝術性的,還可以是文化性和價值性的。
(二)民間工藝創新創意的思路
民間工藝創新創意就是在保持傳統手工藝特色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設計理念與形制,變的是使用功能和形制,不變的是傳統手工藝的精神內核和工藝特質。目的是重新激活消費需求,為傳統手工藝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和適宜生存的土壤。其中,創新側重于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和新功能、新工藝的開發;創意側重于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和現代時尚元素的注入。
一方面,運用好傳統文化元素和制作技法,注重工藝材料、設計元素、制作技藝的多維度和多元化應用。在發現、選擇和提煉文化要素、設計要素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松陽文化特色的圖形、符號,轉化為民間工藝產品的藝術表達語言,并進行品種系列化、造型精細化設計,將民間文化元素與工藝品制作技藝契合,突出個性化的造型和設計審美,使民間工藝品成為集實用性、審美性為一體的時尚佳品。這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面向大眾,將民間工藝向文化創意產品轉化,或是將特色工藝元素移植到日常生活用品上去,或是以制作傳統用具的材料和工藝生產現代生活用品;一種是面向高端消費群體打造定制產品,通過純手工的制作結合潮流設計,充分體現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與價值。
另一方面,注重與科技發明中的新材料、新技術結合,將傳統的民間工藝推陳出新,注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使傳統與現代形成共融互補,使民間工藝“高大上”或者“時尚化”起來。這也分兩種類型:一種是運用新材料制作民間工藝,或者利用新技術對原材料進行處理后,再按傳統工藝來制作,既能保持民間工藝的傳統屬性,又能促進傳統工藝品的品質提升;一種是功能的延伸和創新,在保持民間傳統的工藝特質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技術改造,增加民間工藝的展示、體驗等功能。
(一)開展民間工藝創意設計大賽
民間工藝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在產品形式和產品內涵上進行相關的創新創意。2016年,松陽縣計劃組織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民間工藝創意設計大賽。創意設計大賽主要依托三支力量:一是松陽本土的工藝美術設計大師及其他有興趣參與創意作品設計的社會各界人士;二是來松陽寫生畫畫的全國各地師生;三是重點聯系幾所省內有設計專業的高校。大賽旨在將松陽文化、現代科技、時尚創意元素融入到松陽民間工藝中,充分激發設計師的創作靈感,創作出更多既能展示“田園松陽”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又具有時代氣息的民間工藝創意作品,促進獨具松陽地方特色、適合市場需求的文化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創意設計大賽分幾個類別:
產品類:要求緊緊圍繞主題,創意獨到,設計新穎。可以是日用工藝品、陳設工藝品;體現當地習俗的民間工藝品;結合旅游開發的具有紀念意義,或具有觀賞性、實用性的產品。主要體現以下特點:一是市場開發性:具有延展開發的市場空間,要適合電子商務和旅游市場的推廣,并具備批量生產的可實施性。二是理念生態性:立足松陽文化資源特色,以“生態、綠色、環保”為主線,突出文化理念,充分體現田園文化。三是歷史傳承性:主題突出,紀念意義明顯,具有鮮明的地域民俗、歷史人文內涵及底蘊。四是時代創新性:創意新穎、獨特,融時尚、情感、消費于一體,不落俗套,傳統工藝推陳出新。五是藝術欣賞性:主題鮮明、形式獨特、制作精湛,具有一定的收藏、饋贈價值。

“金點子”:從新功能、新業態開發的要求出發,創新改造民間工藝,開發能與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回歸相呼應、與個性化定制相呼應的新型業態和新功能,賦予民間工藝新的生命力。注重征集能將田園文化、DIY概念、來料加工、電子商務、新材料、新技術有機結合,能把“文化”“科技”“創意”“品質”“尋根”糅合在一起,拓展松陽民間工藝品的功能和文化內涵的金點子;注重征集向品質生活用品轉變、向旅游工藝品轉變、向收藏藝術品轉變、向時尚業態轉變的新思路。
包裝類:針對現有的民間手工藝品,如釘秤、刀具等,以及特色農產品,如白老酒、茶油等,進行產品包裝設計,植入文化元素、科技要素,輔之以營銷創意和競爭策略方案策劃,結合電子商務平臺及旅游市場等資源,進一步打開市場,提高民間工藝特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二)進行民間工藝創業項目策劃
通過前期舉辦的民間工藝創意設計大賽,將大賽中可利用的“金點子”進行整合拼盤,總體策劃,從中選擇若干個極具可行性的項目,再進行新功能、新業態的整體策劃,并包裝成文化創意項目進行招商,推進具體實施。
以釘秤為例。松陽傳統木桿秤還是一種衡器具,以實用為主,我們可以將其發展為工藝品,通過改變桿秤的材質、外形、內涵得以實現。如在秤桿上附上迷你型的如意,或將如意圖案雕刻在秤桿上,并將秤鉤改造成愛心形狀,也可用秤砣制作成立體心形,在上面可刻上購買者的名字,利用這一系列的外觀改造,賦予其“稱心如意”的意義。在此過程中,可以鄉村798文化創意園為平臺向高校師生征集產品外觀形狀、藝術圖案的相關設計,結合松陽特有的民間文化,注入本地元素,如在秤盤上印制松陽高腔臉譜圖等。也可以邀請木工、鐵匠、陶藝等方面的專家來研究制作桿秤的可行性,如將秤砣變為陶瓷制品。另外,還可以添加一些釘秤的小故事使桿秤這一工藝品更加飽滿。在創意項目實施后期,通過大力宣傳,利用網絡平臺,旅游景點等渠道進行銷售。
再如傳統造紙,安民鄉李坑村流傳著古老的手工造紙技藝,其工藝流程、工具仍與兩千年前造紙術發明之初一樣原始古樸。可從發展旅游的角度,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挖掘提升這一資源。原始的造紙流程與道具固然可以成為旅客瀏覽參觀的焦點,還可考慮轉化應用運用現代生物技術,開發天然植物染色劑,在綠色環保的基礎上,豐富紙張的色彩,讓其五顏六色地晾曬在竹竿上,又可成為古村落一道別樣的風景。此外,可考慮研制一整套木質造紙工具模型作為紀念品供游客購買。
(三)促進創意設計成果轉化應用
積極探索科技切入民間工藝的結合點,緊緊扣住成果轉化這個“牛鼻子”,加快促進創意設計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對符合各類發明專利申報條件的創意設計成果,鼓勵并指導參與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等專利申報,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并加強與企業對接,以購買專利、技術合作等多種方式,促進創意設計成果的產業化轉化。
同時,對于市場潛力大的手工藝品,重點就產品加工、營銷理念、營銷方式、推廣渠道、市場前景分析及參考價格等方面進行整體性策劃,可結合來料加工進行手工制作,并通過旅游市場特別是電子商務網上市場進行推廣,條件成熟的可進一步培育形成地域品牌。
此外,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研發設計與民間工藝產品生產、市場開發的結合,促進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在松陽民間工藝傳承和創新中的實際運用。
(四)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政府部門要從落實“文化名縣”的戰略高度,突出創新化、時尚化發展方向,引入“四眾”新模式(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引進外部優勢資源,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推進相關政策的落實,聚力營造民間工藝領域創新創業的氛圍,著力培育一批基于民間工藝的新興文化產業,促進民間工藝與旅游市場、工藝品市場有機結合,讓民間工藝重新煥發活力,在傳承和創新中實現傳統手工藝的復興。
以眾智促創新,打造松陽民間工藝“眾創空間”。以鄉村798文化創意園為主基地,建成松陽民間工藝的“眾創空間”。注重線上線下的人才引進,加強與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等相關院校的設計專業進行合作,集聚資源,實施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新。
以眾智促創業,提升銷售和展示平臺。大力培育可為松陽民間工藝包裝、展示和銷售推廣服務的中介機構、電子商務平臺(公司),承擔起對內業務發包和對外業務承攬展銷的職能。積極打造松陽民間工藝展示和銷售集散地。大力推動民間工藝與松陽“古村落”這張金名片融合發展、交相輝映。以傳統村落為立足點,推動民間工藝在古村落中的復活,讓民間工藝回歸到傳統村落、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中。
以眾扶促創業,共助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成長。鑒于民間工藝保護開發兼具的公益性和市場性。可由政府主導,形成部門會商機制,進一步深入研究可供開發的特色手工藝等資源,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對松陽的傳統手工藝品的開發及發展進行調查、論證,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強的規劃方案。出臺一些鼓勵優惠政策,鼓勵和調動全社會參與開發、制作、生產和銷售的熱情,建立產業鏈式的手工藝品生產基地和商品街、專賣場、批發點等。以政府生態產業基金帶動一批以民間傳統工藝產品開發為主業的科技企業,調動部門資源、創新專利等扶持政策,并借助眾籌等新型融資方式,讓更多的創業者實現初創時期的低成本創業。
課題負責人:龐亞君
課題組成員:葉麗麗、宋昌正、繆建鴻、何雯婷、牟依婷、張向軍、施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