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提高少數民族聚居區學生寫作水平的思路:養成三個好習慣(培養說普通話的習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寫日記的習慣);學會議論文基本寫法—“五段式”和“六段式”;拓展視野,積累素材。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全面系統的作文強化訓練,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提升 寫作水平 思路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4B-0117-02
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跟其他地區的學生不同,這些學生普遍以本民族的語言來進行交流,極少用漢語來進行交流,講普通話比較困難。雖然學生在學習中用的是通用教材,寫的是漢字,但在語言思維上用的卻不是漢語思維。有的小學和初中,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直接用本民族的語言來授課。由此,少數民族地區的的中學生在語文寫作上往往比較困難。因此,筆者針對實際,采用針對性的方法來進行教學。現將此法闡述于此,以求得大方之家的指點。
一、少數民族聚居區學生的基本情況
隆林各族自治縣少數民族人口占的比例為80%左右,在16個鄉鎮中,只有隆或、天生橋、椏杈幾個鄉鎮漢民族比較多,沙梨、扁牙、者保、巖茶等鄉鎮是壯民族聚居區,德峨是苗族、彝族聚居區。在這些少數民族聚居的鄉鎮中,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少數民族教師占了相當大比例,學生寫作水平參差不齊。
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周圍人都習慣用本民族語言思維和交流這一語言環境的影響,這些地方的學生學漢語就如學英語(只是在課堂學,而在平時都不用漢語思維和交流)一樣。因為周圍絕大多數是本民族學生,故他們平常基本不愿說或者不好意思說漢語;另外,少數民族教師相對較多,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他們通常也用當地主體民族的語言來教學。這樣,學生學習和實踐漢語的時間相對較少,因此不要說用漢語寫作,相當一部分學生就連平時用漢語來進行交流都不是十分順暢。
這些學生,在剛進入高中時,寫作水平相對來說都比較低。作文中考平均分都在30分左右。因此,筆者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措施,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二、培養良好習慣,教會作文技巧
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結合實際,筆者主要從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教會作文技巧方面入手。
(一)養成三個好習慣
1.培養說普通話的習慣
為學生創設用普通話交流的情景,讓學生養成用漢語言思維、交流的習慣。
首先,在入學或是每個學期開學初安排宿舍的時候,筆者有意識地讓不同民族的學生雜居,特別是對那些不善言談、說漢語較困難的學生,更是有意安排他們到漢族同學較多的宿舍,讓他們在漢語環境中進行頻繁的對話和交流。通過聽說訓練這部分學生的漢語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其次,為了鼓勵學生與老師交流的時候使用普通話,與科任教師達成共識,在與學生交流時盡可能用普通話。要求學生在班上開總結會或是組織其他活動時,也用普通話。經過一兩個學期的鍛煉,學生的漢語表達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2.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通過建立“班級圖書角”和訂閱報刊及到圖書室借閱圖書的方式,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有書可讀。成立課外閱讀小組,由各組制訂好學年讀書計劃,然后按時檢查本組成員的閱讀情況,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閱讀心得。由于經常讀,時時說,不斷地重復那些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語句,久而久之,學生在寫作時就自然進入一種漢語思維狀態。
3.培養寫日記的習慣
能聽、會說,不見得就寫得好。因為,說是短暫的思維,而寫則是一個相對清晰連貫的思維過程。剛開始時,學生可能不會寫,也不知道要寫些什么。所以,如何要求并指導學生堅持寫日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開始一二個學期,讓學生自由寫,想到什么寫什么,文章可長可短。每一二周,筆者就從寫得好的學生中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日記來范讀。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日記雖沒有文采,但有一種積極上進的思想的;二是日記充滿了真情實感的;三是日記寫得充滿激情文采飛揚的。此外還要兼顧全體學生,因為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得到老師的肯定。通過寫,發現不足;通過“讀”,來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語言表達越來越流暢,思路也越來越清晰。比如,某班的甲、乙兩同學,剛進入高中時,連漢話都說不流利,更不用說寫作了,第一個學期下來,每次語文考試作文都是留空,但經過一個學期不間斷寫日記,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如某班的丙同學,第一次寫《家》這篇命題日記時只有這么幾句話:“我對我的家沒有什么可說的,這不怪我,只能怪我的家?!笨墒锹犖曳蹲x其他同學的文章后,再寫,就變成:“聽老師讀了其他同學的文章后,我才發覺其實我的家也很溫暖,比如,每晚……父親都在家看著電視等我回家,當我一洗漱完進入房間,他就馬上關掉電視,還有……”
這部分同學之所以取得這樣明顯的進步,就是堅持不懈寫日記的結果。
(二)學會議論文基本寫法——“五段式”和“六段式”
常見的作文結構猶如普通民房的圖紙,任何建筑師在建設房子之前,總要先有一張圖紙(至少心里面要有一張圖紙),不可能想到哪建到哪。學生作文也一樣,在寫之前要先有一個總的構思,而這總的構思,就是作文的綱要。平時學會些章法,在一些人看來,是不值得提倡的。因為大家認為,對中小學生,不應該用一些框框條條去限制他們的思維。但是,我們也知道,就像無論汽車怎么變,都會有四個輪子;無論飛機是哪種型號,都少不了機翼一樣;任何一篇文章,有些基本的東西是無法改變的。作文,特別是議論文,都少不了論點、論據,都會有一個論證的過程。所以,筆者認為,在指導學生作文特別是寫議論文的時候,教會學生一些常見議論文的基本格式,很有必要。
筆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議論文的基本寫法,其中有“五段式”和“六段式”。
所謂“五段式”。就是全文安排五段,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要求明確、簡潔,中間三段把中心論點分解成三個分論點來展開;展開時注意四個環節:首先要提出分論點,然后對這個分論點進行論證,用事實論據來闡述,最后引申挖掘,將前面幾個環節歸結起來,引申到抽象的規律性,挖掘出事物的普遍性。最后一段,也就是第五段作總結。這種模式也叫“五段三分四環節”式。
還有一種“六段式”,全文分為六個段,第一段提出論點;第二段“詳例剖析,敘議結合”;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氣勢”;第四段“正反對比,凸現中心”;第五段“辨證分析,立論周全”;第六段“聯系實際,結尾升華”。六步環環相扣,一氣呵成,無啰唆拖沓之嫌,且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強。學生掌握后,可以有效地克服寫議論文中出現的內容空乏的毛病。
我們教學生學會這些常見作文模式,反復訓練這些模式,并不是要求學生只用這種模式作文,而是在學生連基本的寫作模式都沒有掌握的情況下,先學會這些基本的寫作模式。當學生寫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后,水到渠成,自然就會根據作文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表達手法。
(三)拓展視野 積累素材
由于學生學習時間安排比較緊,很難有時間去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而閱讀面不廣,見識不夠多,要想寫出好的文章,就很困難。如果讓學生學會或是有意識地從課本或生活中提取寫作材料,拓展視野,積累素材,那么就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比如《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的材料,我們就可以用在很多方面:首先,可以用在“愛國”這一主題,文中的燭之武,雖然對鄭伯長期沒有重用他心有怨言,可是當秦晉兩個大國攻打鄭國,祖國危在旦夕時,他還是“夜縋而出”,憑著自己的膽識和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逼退晉軍,讓祖國轉危為安。其次,可以用在“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方面,當鄭伯聽了燭之武“今老矣,無能為也矣”的怨言時,能夠當面承認自己錯誤,“吾不能早用子,是寡人之過”。也正因為鄭伯勇于承認并改正自己的錯誤,才贏得燭之武的原諒,也才有后來的說退秦師。再次,還可以用在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方面,如果燭之武對秦晉的關系不了解,或了解得不多、不深,那么他就不可能成功離間秦晉關系,從而達到保衛祖國的目的。
教會學生注意積累課文和課外名著名篇中的材料,多角度運用這些材料,就不會在煮“作文”這飯時,有“無米”之嘆了。
另外,讓學生積極深入社會,深入火熱的生活,精心積累生活中點點滴滴細小感人的材料,尤其是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多角度地觀察生活,透過現象看本質,拓展思路,緊貼時代,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情實感。
作文有法,又無定法。以上所述,僅是筆者的一孔之見,請諸君不吝賜教,以成就自己的作文教學成功之夢。
【作者簡介】左吉軍,男,現就職于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隆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