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勤
【摘要】高中階段,信息技術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在高中階段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在教學時需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當前信息技術的受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也受到教師的關注,新課改的推進使得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積極投入到信息技術學習中,實現優質的教學效果。本文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高中 信息技術教學 合作學習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56-01
新課改提倡合作學習,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更應注重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精神提升,合作學習必然成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策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技術性和應用性,肩負著培養高中生信息素質的使命。合作學習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目標以及方向,有助于激發師生的合作動力,使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依靠,承擔責任、共享成果,促進課堂教學成果的優化。
一、合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中應用的意義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調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教師轉變了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合作教學有助于學生之間的溝通,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及體驗為核心內容,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于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素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合作學習還能夠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積極開發學生的思維。在高中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個體差異,依據學生的學習、認知、興趣愛好等劃分小組,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能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獲得進步[1],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明確學習計劃,完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策略
1.依據新課標制定合作學習目標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實現學生的終身學習是教育教學的總體目標,需要將其劃分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在合作教學中,需要注意將知識、技能、生活以及學科間的融和,避免信息技術被孤立,保證理論實踐的有機結合。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系統性,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以及合作創新意識能力。教師應選擇具有開放性的內容和問題,科學使用信息技術促進合作學習的推進,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強化合作能力。
2.科學進行合作小組的構建與劃分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極愛是應科學的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每個小組的成員可以為6人,設置一名組長,成員之間可以互補,使小組成員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信息能力進行小組的初步劃分,結合混編要求,使每一小組中都有成績優、中、差的學生,同時注意混合男女學生,使思考問題的視角更加豐富。根據學生的行為習慣、思考方式等差異,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合作,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對于小組長,需要由信息知識扎實,合作協調能力強,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擔任,小組長能夠在學習中協調組內的關系,營造良好的氛圍,提高組員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學生自愿的基礎山,成立信息技術的興趣小組,比如可以劃分為程序設計小組、網頁設計小組、課件制作小組等,使學生在自主、寬松的氛圍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促進信息能力的提升,獲得良好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3.結合信息技術環境開展合作學習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如果科學的使用信息技術環境對于教學效果的實現是極為有利的。有助于教學互動的開展,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教學,保證每一項教學活動都能夠在合作下順利完成,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意識與能力。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校園一景”為主題,設計網站或者是多媒體作品,學生各自確定主題,應用媒體進行選題、策劃和信息的呈現,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完成教學任務,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促進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依據教學任務,學生之間進行科學的分工,明確各自負責的內容,更好的提升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的策略是與新課標相適應的,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水平,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信息素質。當前怎樣提高信息技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需要考慮和研究的問題,教師應科學的認識到合作學習的意義,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科學使用信息技術平臺,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科學的進行信息技術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促進教學效果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畢春苗.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1,11:92-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