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強
【摘要】高校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搖籃, 創新教育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筆者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大實驗為例,探討實驗課教學改革對實現高校培養目標的重要性,并針對本門課程提出了改革的方案。
【關鍵詞】創新 高校教育 細胞生物學大實驗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76-01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大學教育的根本。高校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搖籃, 創新教育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的核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現為教育部直屬、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校,按照學校新的規劃目標和戰略思路,全校師生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正在為實現“突出產學研緊密結合辦學特色、創建世界一流農業大學”戰略目標而努力奮斗。因此,對實驗課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勢在必行以本校生命科學學院為研究生開設的細胞生物學大實驗為例,通過對課程內容、結構的調整,將本領域科學研就所需的基本實驗操作、儀器、流程貫穿在實驗設計中。6個綜合性的大實驗基本涵蓋了動植物細胞學研究涉及到的基本的三個環節:提取、分離、檢測,不但訓練學生掌握細胞生物學最基本的制片技術,并且將普通光學顯微鏡、熒光顯微鏡及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的使用層層遞進普及給學生。但是,就筆者的個人體會,該課程尚有改進的空間,詳述如下:
一、精簡和整合基礎實驗,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
經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和實驗課的訓練,研究生已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并且在參與和進行科研的基礎上,研究生對實驗課的要求已不僅是動手能力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在剛步入獨立研究的大門時,學生需要的是科研思維的培養,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設計、如何去實現。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可能已有很多的信息和線索,那么,課堂上提供給學生一條線,提示學生如何將很多的技術、方法融合進自己的研究,對學生將是非常有幫助的。目前的實驗內容里面有關動植物細胞、染色體的觀察有兩個實驗,作為本專業學生的重要實驗課程,應進一步對課程內容進行精簡,將制片、染色、觀察等基礎實驗內容進行刪減。然而,由于研究生的來源、背景不同,必須得有一定量的基礎實驗內容供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來認識、提高相關實驗技能,所以,對細胞生物學的基礎實驗進行整合,將動植物細胞、染色等的制片、染色、觀察融合進一個大的實驗,既節約出課時又能滿足各專業學生的需要。現行實驗指導中有關植物和動物細胞器的分離的相關內容重疊在三個實驗里面,筆者認為這幾部分內容可以進一步的整合,以增加其他的內容,比如基于大型精密儀器的實驗內容。
二、與大型精密儀器親密接觸,擴展學生的科研思維
大型精密儀器設備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發展高科技的重要物資基礎,是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熟練掌握大型儀器的使用,將為創新人才的培養發揮重要作用,也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我校的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建成之后,共有603臺各類型儀器可供校內外科研人員有償使用,其中有多臺氣象色譜、液相色譜、氣質聯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熒光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流式細胞儀等大型精密儀器。科學研究中,先進的技術手段能夠為研究過程提供非常大的助力,大型精密儀器的使用無疑能夠提供更新、更快、更精細的數據。將對大型精密儀器的了解和使用融合進實驗教學中,一方面拓展學生對科研的認識,具有在研究中使用大型精密儀器的意識,培養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型儀器的使用要求操作人員細致、耐心、嚴謹,學會使用和操作大型儀器也是對動手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對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從學歷型向能力型的轉變,對于解決研究生就業難也有一定的幫助,筆者建議將電子顯微鏡和流式細胞儀這兩個儀器加入到實驗的設計中。大型儀器設備是高校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作為具有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的“985”、“211”高校,必須提高大型儀器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更好地發揮大型精密儀器在教學、科研及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基于高校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在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合理的、循序漸進的改革,不斷探索和改進,為實現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志偉,諶其亭,李江勝,王宇, 陳琳.加強創新性實驗教學,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J].廣州化工,2015(2),173-174.
[2]陳遇春,王國棟.我國農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基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實踐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 2011.(6), 62-64.
[3]王國祥,戴琛,張春華.大型儀器設備服務本科生、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5.(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