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王池富
?
立足新起點實現“十三五”教育科研良好開局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王池富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全市教育科研大會,主要任務是:回顧總結“十二五”武漢教育科研發展狀況,謀劃部署“十三五”武漢市教育科研藍圖。下面,我根據武漢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研究的意見,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全市堅持教育科研與教學研究、教學實踐的緊密結合,引領和促進了各級各類學校的內涵發展,充分發揮了服務教育改革發展和教育決策的功能。
(一)主要成績
1.教育科研工作呈現良好局面
在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的堅強領導、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下,“十二五”期間,全市加大了教育科研工作的統籌規劃力度。通過設立課題立項新類別,全市教育系統教育科研意識進一步增強,教育科研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空前高漲,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科研工作局面。
這五年,全市共承擔國家級課題76項、省級課題873項,下達市級各類立項課題1438項。其中,為大力推動群眾性教育科研工作,滿足一線廣大教師個人從事教育科研的熱切需求,市規劃辦首次推出教師個人課題研究,第一批立項467項,第二批立項486項。此項目推出后深受一線教師歡迎,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十二五”期間,市級及以上教育科研課題立項數和課題資助經費較“十一五”期間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各區校也普遍設立了區級課題和校級課題,通過課題研究解決區域教育改革發展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對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整體提升區域教育改革發展水平,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市屬高校、全市中小學教師積極投身教育科研,有力地促進了自身的專業發展,研究意識不斷增強,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各級各類教師的科研成果頗豐:在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上發表文章2篇,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245篇,在國家權威出版社出版專著115部,較“十一五”研究成果有較大進步。
2.教育科研服務決策和實踐的能力不斷提高
為加強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重大問題的研究,武漢市規劃辦還首次推出9項重大課題。其中《有效德育的目標、內容與路徑體系研究》《武漢市中小學高效課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已獲得首屆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其他7項重大課題即將結題,也取得了較豐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為教育行政部門提供了決策咨詢和參考依據,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另外,一批學校通過小班化、學校效能、校本研修等課題研究助推了內涵發展,成為了市區名校;一些區域通過本色德育、綠色教育、和諧教育等研究,促進了區域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3.教育科研管理效能進一步顯現
“十二五”期間,武漢市確立并堅持“統籌規劃,分類管理,質量導向”的原則,建立健全了全市教育科研管理規章制度。我們先后出臺了《武漢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武漢市教育科學規劃教師個人課題管理辦法》《武漢市教育科學規劃重大課題管理辦法》《武漢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中期檢查方案》等制度10余項,其中《武漢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類別轉化制度》提出的特別優秀的一般規劃課題,經統一評審可以轉化為重點課題的制度設計,對調動一般規劃課題研究者的積極性和提高課題研究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另外,還建立健全了“武漢市教育科學規劃學科專家庫”,自主研發了“武漢市教育科研信息化平臺”,借助這一科研平臺,市規劃辦完成了兩次課題專家匿名評審,實施了兩次課題中期檢查,及時發布學術動態、成果動態、各類政策文件和交流經驗做法。武漢市教育科研過程管理不斷強化和規范,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
4.課題成果轉化力度日益提升
課題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進實踐,課題成果推廣應用的目的就是為了產生科研效益。為通過真實現場闡釋教育科研如何轉化為教育教學的現實生產力,市規劃辦先后舉辦了學前、小學、中學三個學段和教師個人課題中期、結題共5次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對激發廣大教師的科研積極性發揮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5.教育科研培訓力度不斷增強
“十二五”期間,為適應傳統研究向實證研究的轉型,圍繞如何進行實證研究,市規劃辦特邀在漢知名專家學者,舉辦了兩次市級規劃課題負責人的專題培訓;為提高教師個人課題的研究質量,特邀全國知名專家來漢,舉辦了“如何做好教師個人課題”的專題培訓。科研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隊伍的科研素養,促進了課題研究質量的提升。
為促進科研隊伍的均衡發展,市規劃辦還組織部屬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家赴蔡甸、江夏,對各街(鄉鎮)教育總支干事、各學校(幼兒園)分管教科研的副校長(副園長)、教科室主任及承擔省、市、區各類課題的負責人進行了全員專題培訓,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歡迎和好評。
6.教育科研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有突破
“十二五”期間全市有關學校、機構與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溝通交流力度加大,簽署多項戰略合作協議,開展了相關項目研究。比如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先后與OECD成員國荷蘭國家(教育)評估院、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交流處、英國紐卡斯爾議會等組織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教育評價合作研究,交流分享研究數據和經驗。
(二)存在的問題
“十二五”期間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育科研整體水平和質量不夠高,高水平、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和精品力作不多;二是教育科研發展不平衡,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之間,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之間,城鄉、區域和校際之間差距較大;三是科研方法的運用仍顯不夠,低水平研究、重復研究尚未得到根本改觀;四是教育科研的投入水平不夠高,部分區、校按規定配套的經費落實不到位;五是有的區或校對教育科研的認識和重視不足,教育科研氛圍不濃,教育科研未能發揮應有作用;六是對市屬高校科研的指導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予以解決。
“十三五”時期,武漢市教育科研的發展既具備持續發展的有利條件,也面臨發展現代教育的重大挑戰。
一是國家戰略布局需要教育科研有力助推。黨和國家實施“四個全面”的發展戰略,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按照國家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武漢市提出“到2020年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定位,武漢市教育科研要主動作為,在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的理念下,著力加強立德樹人、教育公平、教育治理、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等方面的前瞻性研究,為推進教育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撐。
二是武漢市教育供給側改革期待教育科研持續發力。隨著武漢2049發展戰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等藍圖的勾畫,城鎮化進程急劇加快,加之人口政策的調整,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我們正形成兩股勢力的疊加,這一疊加使城鎮教育資源供給面臨重大挑戰。全市教育科研必須提前作為,尤其在如何提供優質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要持續探索,以發揮科研的先導作用。
三是教育事業發展現狀呼喚教育科研有更大作為。隨著城鎮化推進、城市擴容、全面二孩和戶籍政策調整,群眾教育需求特別是對優質教育需求不斷增加。武漢教育要在加大投入、優化布局、擴充學位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努力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武漢教育既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這一系列的重大發展舉措均需要教育科研有新回應
面對“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緊緊圍繞武漢“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堅持理論與實踐、課題研究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提升教育科研服務決策和教育教學的能力,為揭示教育規律、提高教育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
(一)未來五年的預期目標
1.總體目標
保持總量,提高品質,突出重點,注重績效,創優品牌。
2.具體目標
“十三五”時期,武漢市規劃課題分為五大類,具體類別及立項數分別為:重大課題8項,重點規劃及專項(名師、名校長、青年)課題150項,一般規劃課題260項,教師個人課題1500項。“十三五”時期,武漢市力爭承擔國家級課題80項、省級課題900項。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500篇以上,在國家權威出版社出版專著130部。打造科研品牌,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重大影響的科研品牌學校。加大新城區科研骨干的培訓力度,全覆蓋培訓課題負責人,培訓各類科研骨干2000人次。
(二)重點抓好五大任務
1.著力前瞻,統籌各類研究
立足全市教育改革發展需要,圍繞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為宏觀決策提供理論支撐和咨詢服務。統籌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研究。
2.著力創新,優化科研管理
一是優化分級管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區、校三級教科研網絡,建立科學、高效的市、區、校教育科研分工協作機制,增強科研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效益。二是加強過程管理。繼續加強課題中期指導、管理和服務,使中期檢查指導成為課題質量和研究能力提升的重要環節;創新同類課題橫向互動研討機制,支持跨學科、跨學校、跨地區的科研協作,全面提高課題研究水平和成果質量。三是不斷提高科研管理效能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注重科研檔案建設,積極探索科研績效評估。進一步加強各級教育科研機構建設,積極開展與科研先進地區和發達國家的交流與合作。
3.著力素養,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有計劃地組織區本、校本科研培訓。針對基層學校教師教學實踐經驗豐富但教育理論、研究方法不足的特點,積極組織科研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培訓,切實增強科研培訓的實效。二是有計劃地組織市級培訓。市規劃辦根據立項情況,適時組織各類課題負責人培訓,組織多種形式的課題互動研討與交流活動,不斷創新培訓研討方式,促進科研隊伍的區域、城鄉、校際均衡發展。三是加強科研與教研的協同和創新。加強科研與教研在教改課改、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中的協同和合作,搭建科研與教研合作、融通的平臺。
4.著力應用,促進成果推廣
一是加強課題中期、結題的成果推廣。市、區規劃辦在各類課題的中期和結題階段,積極推動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成果的轉化工作,及時摘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研究成果報告會、交流活動,發布研究信息,組織形式多樣的專題報告或學術研討,積極促進教科研成果的應用推廣,加強成果宣傳,形成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創意、經驗、理論、制度、模式和標準,總結推廣武漢市有影響的課題研究成果,促進研究成果轉化,使教育研究為人所信、所思、所悟、所用。二是實施“科研品牌建設戰略”,對團隊力量強、研究質量高、成果有影響力的單位或個人,根據需要給予專項資助和系列指導,通過長期培育,打造科研品牌。
5.著力常規,提升服務能力
一是加強課題選題指導。結合基礎教育實際,突出行動研究,加強實證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學性。二是實現課題結題的“三結合”。高度重視課題結題工作,堅持會議結題制度,將課題結題與“學習研討、成果提煉和隊伍建設”結合起來。三是大力推動群眾性科研工作。引導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圍繞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繼續開展好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四是做好教育部、全國規劃辦和省教育廳、省教科規劃課題的申報指導工作。
同志們,立足新起點,展望新征程,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崇高。讓我們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團結進取,奮發有為,為加快推進武漢教育現代化、實現武漢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良好開局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