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各種政策利好“東風”相繼吹起,全國各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各地農村電商發展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農村電商;“互聯網+”;農村通信網絡;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平臺
一、渝東南農村電商發展機遇
1.政策層面:目前,“互聯網+”的風潮正在改變傳統產業的思維方式和運作模式,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各種政策利好接踵而至。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的中央1號文件中都重點提出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2015年的10月31日,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中提出,農村電子商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2015年4月9日,市商委下發了《關于印發重慶市電商進鄉村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商委發〔2015〕5號),重點扶持我市農村電商產業。目前,渝東南各個區縣亦乘著“互聯網+”的“東風”順勢而為,欲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以石柱為例,石柱正著力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相繼出臺了《石柱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實施方案》《石柱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相關政策,并依托石柱郵政分公司、石柱易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完成了郵政農村電商運營中心、供銷社石柱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建設。
2.市場層面:當前,隨著互聯網的逐漸普及和農村網民數量的攀升,網絡購物已經開始向全民擴散,農村受眾正在加速擴大,農村電子商務消費市場的潛力大有可挖。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截至2014年12月,我國農村地區的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了1.78億人,在全部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7.5%。還有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農村網民網絡購物用戶達7714萬人,年增長率高達40.6%,而城鎮網民網絡購物用戶為2.84億人,但是年增長率僅為16.9%,遠低于農村網民的增長率?;诖耍恍╇娚涕_始在農村開拓市場,電商銷售額在持續增加。據報道,2014年全國農村電商銷售額已經超過了1400億,有報告預測,2016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總量有可能突破4600億元。
總的來說,在農村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農村消費市場正迎來全面升級的歷史新機,這不僅僅是幾大電商平臺的機遇,也不僅僅是農村群眾的民生福祉或者是地方政府的新型政績,更是各地千載難逢的轉型機會。
二、渝東南農村電商發展對策建議
(一)加強農村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可以通過與一些電腦供應商開展合作,為農民提供一批品質有保證價錢又在農民負擔之內的高性價比的電腦網絡設備。同時,政府要與有關部門協調,妥善解決農民上網成本高等問題。二是可以與農村中小學校合作,嘗試對外開放學校機房,共同推進農村電商的發展,這樣可以為農村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節約一部分成本。三是加大對農村網絡的資金和技術扶持力度,引進好的軟硬件設備,升級農村電子商務網絡系統,加大網絡安全的技術支持,提高網上交易的安全性。
(二)打造完善面向農村的物流配送體系和機制
2015年5月底,國家郵政局、商務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快遞向西向下”服務拓展工程的指導意見》,旨在進一步健全城鄉快遞服務網絡,加強快遞在中西部、農村地區與電子商務的協同發展。渝東南各區縣要緊緊抓住這個難得的政策紅利,建立起高效完備的農村物流機制??蓪⑥r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納入到各區縣工業園區的整體規劃中去,將物流園區部分區域用作電子商務創業園。形成集“商品貿易、物流配送、融資支持、創意學習、實訓模擬”等為一體的電子商務園區,打造一個集所有以電子商務形式銷售的產品展示、倉儲、物流、配送等一體化的整合服務平臺。
(三)加強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是人才因素,農村電子商務要實現健康良性發展,就應當做好人才的培養。一方面,要改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環境,為引進專業化的電子商務人才做準備,例如通過改善工作條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來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充實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建設的崗位上來。另一方面,要加強培訓力度。一是通過對大學生村官、支教老師進行電子商務技術培訓,讓他們掌握電子商務的專業知識,并帶領村民學習電子商務知識,開展電子商務活動。二是考慮借淘寶、京東等大舉進入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的機會,在人員培訓上要為其提供便利。三是與高校和企業建立聯系,在農村開展電子商務相關講座,將產品與電子商務相結合,同時引進電子商務成功案例,讓農民感受效果了解未來農村的發展趨勢。
(四)加大農村電子商務宣傳力度
在農村電子商務活動中,農業生產者當然占主體地位,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對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宣傳活動,鼓勵和幫助農民上網,引導農民積極參與電子商務??梢詫⒊晒\用電子商務的地區作為示范,從該地區抽調成功的有經驗的電子商務人員對農民進行宣講,傳授一些網上交易支付的經驗。同時還可以組織一部分有號召力的農民群眾到先進示范的地區進行考察,體驗先進的購物模式或銷售模式,讓他們相信電子商務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促進作用,從而帶動更多的農民轉變觀念,逐漸適應并參與到新型的網上交易活動中去。此外,為增強農民在從事電子商務活動中的風險防控意識和技能,還應宣傳如何有效抵制或防范木馬程序。
(五)構建專業適用的電子商務平臺
一是要優化布局,改變農村電子商務網站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加強各區縣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鄉鎮站點建設。二是要搭建多種形式的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民提供信息咨詢服務,提高農民的信息應用能力。首先在內容上,要發布對農村電子商務具有指導意義的信息,比如有助于農民生產決策的信息、農產品市場需求的評價或預測的信息和各地農產品供求情況及價格走勢等。其次,要提高網站信息的開放度,促進各種信息資源的共享。再次,要加強網站使用的可操作性,切實發揮其推動農產品銷售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李艷.關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的研究[J].廣東科技,2014,(24).
作者簡介:羅麗莎(1986-),女,湖南人,重慶市石柱縣委黨校教師,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