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完善既符合市場經濟發展方向,又能代表國家維護國有資產權益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是彌補我國國有資產出資人缺位、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重要途徑。文章闡述了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概念及特征,剖析了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設新型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策略思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企業文化;文化建設;國有資產經營公司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國國有企業正在面對著全球性市場競爭。如果不能通過深化改革及時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后果將十分嚴重。因此,借鑒國外先進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推動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對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概述
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是指國家單獨出資設立,經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和授權,以持股方式從事國有資產經營活動的公司法人,是國有資產的投資主體、經營主體,也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主體。國有資產經營公司雖然是代表國家經營國有資產的特殊機構,但根據政企分開的原則,應把經營公司塑造成具有經濟功能并按市場經濟原則進行組建、經營和管理的企業。
從法律關系上看,經營公司無論采取怎樣的經營形式,都應以企業的身份從事活動,必須納入《公司法》的調整范圍,使其按照《公司法》的規定進行組建而不宜另外制定一套特別法律。
從我國改革的實踐和改革的需要看,把經營公司塑造成純粹的經營性實體,與其他普通的公司一樣進行正常的經營和競爭,可以有效防止其變成“翻牌企業”,同時也是提高國有資產經營效率的重要保證。
從經營對象來看,經營公司雖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這種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其經營對象是一種特殊商品——國有資產產權,而不在于其組織和經營本身。
從組織和經營上看,經營公司與普通的公司企業沒有什么本質區別。把經營公司定性為符合《公司法》基本要求的公司企業,應是一種比較合理而現實的選擇,那種試圖賦予經營公司特殊組建程序和管理方式的觀點未必有利于經營公司的合理運營與發展。
二、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積極推進改革創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依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一)組建時存在的問題
1.組建過程中行政色彩很濃。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在組建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過程中,政府主導痕跡明顯,組建過程行政色彩很濃。更多的政府行業主管部門都試圖實現自身的人員和職能轉移,最終達到撤消機構的目的。
2.組建的目標不明確。組建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時的目標往往不明確,主要表現在:一是國產經營公司在承擔經濟目標的同時是否還要承擔社會目標?應該以哪個目標為主?二是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涉及的領域和行業較多,不僅在一般競爭性行業存在,而且在公共、公益性行業也大量存在。一些行業性國有公司所集中的市場份額過高,已形成了類似于“行政壟斷”的情況。
(二)“出資人缺位”的問題
在國家-國資委這一關系中,也突出存在著委托代理問題:一是國資委并不是真正的出資人,與自然出資人相比,缺乏對企業利潤追求的動力,也缺乏監督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二是國資委公務員們的身份仍處于政府官員和企業領導者的兩難境地,他們可能并不真正關心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而只是關心他們從事這項工作所能得到的個人利益以及政治上的升遷或經濟收入。
(三)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
1.董事會存在的問題。當前,我國國有企業董事會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這主要表現為:一是許多集團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仍然由行政機關任命,董事會受政府的干預較大,獨立性較低;二是董事會不健全,功能不完善,職能不強;三是從董事會成員的構成看,董事會絕大多數成員是本企業管理人員,外部獨立董事占比低。
2.經理層監督與激勵的問題。一是監督問題。我國國有公司的董事會缺乏對經理的有效監督。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現象較為普遍,董事會成員與經理人員是交叉任職的,同時監事會形同虛設,也不能對董事會和經理層實行有效監督;二是激勵問題。我國國有企業經理層收入市場化水平低,中長期激勵明顯不足,不利于調動經理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健全的國有資產監督體系還未建立起來。由于我國國有企業的委托代理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代理人”的關系,國有資產初始委托人的監督積極性和監督能力較弱。同時,我國新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在發揮各級人大的監督作用方面還很欠缺,通過法律、行政、社會等途徑對國有資產進行監督的體系還未完善。
三、建設新型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策略思考
為更好地發揮國有資產的整體效益,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針對現有國有資產經營管理體制存在諸多問題,提出以下策略:
(一)進一步明確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目標定位和職能
進一步明確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目標是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的功能,提高國有資產運營效率,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因此,根據這一目標,我國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主要針對經營性,特別是盈利性的國有資產上。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作為獨立的企業法人存在,國家就應該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職責和權利,把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其首要目標,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三層架構中承上啟下的中間層次,起“隔離帶”的作用,體現出新體制下國有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有分離以及政企分開。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作為企業法人,以受托代理的國有資產為管理對象,從事資本經營和產權經營,不承擔行政職能,做到自我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
(二)規范政府和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職能關系
國有企業和其他企業一樣獨立接受公共管理部門有關的職能管理,接受國家審計部門的獨立審計。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以受托國有資產為對象,從事資本經營活動,不承擔行政職能,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在此基礎上,政府要轉變觀念,切實做到政企分開、政資分開。
建立國有資產經營代理人和國有企業經營狀況的考核評價體系。不能再按原來的與考核黨的系統和行政系統干部一樣標準考核國有資產經營者,也不能由企業的職工來評價,要由出資人代表,即“國資委”或者資產控股公司和經營公司來考核評價,考核國有資產經營者主要是考核企業資產是不是做到了保值,經營是不是有利潤,資產的收益率是不是達到了社會平均水平或者高于社會平均水平。
(三)健全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
1.優化董事會結構及職權。一是改進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董事會結構。我國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目前的董事會成員以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為主,而且多數成員是從行政官員中任命。為了保證董事會決策的科學性,一定比例的董事會成員應該從具備經營管理能力的人員中任命,特別應該提高外部董事的占比;二是嚴格按照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授權進行,不能越權做出決定。同時依據公司的相關規定,不能越權處理經理職權范圍內的事項。
2.創新經理層激勵機制。加強經理層的監督和激勵是保證國有資產經營公司高效運作的基礎。我國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與多數國有企業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就是對經理人員的激勵不足。雖然近年來在國有企業中推行年薪制和股票期權試點,但是總體上來看,經理人員收入與其職責仍不相稱。有必要通過制度創新的方式為經理層提供更多的激勵機制,如可以采取虛擬股票期權的方式,充分調動經理層干事創業的激情。
3.強化監事會的監督職能。監事會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對外聘請的方式,聘用具有專業知識的相關人員作為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專職或兼職監事。同時建立管理機制,確保監事會能夠全面參加企業決策過程,獲得必要的信息。
(四)構建多層次國有資產監管體系
1.人大監督。加強人大對國有資產的監督體制,是全體公民有效行使監督權的保證。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借鑒國外經驗,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從以下方面行使對國有資產的監督權:加強人大的立法監督,積極推進國有資產相關法制建設,采取聽證會、代表視察、舉報調查、問責等形式監督國有資產的運營情況。
2.司法監督。在加緊我國國有資產管理相關法律立法工作的同時,還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這樣才能樹立起法律權威,才能促進國有資產的依法管理。司法機關在將執法監督重點放在企業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對國資委的監督和約束。
3.審計監督。在國有資產監督體系中,有效的國家審計監督機制應當發揮其他監督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通過積極開展年度例行審計、專項的項目審計或者資產評估、經理層離職或者調動時的離任審計等,監督檢查國有資產運行情況。
4.社會監督。國有資產監督不應該僅僅利用各種有形的法定機構和制度,而且要善于利用各種無形的經濟規律,充分發揮社會中介機構、廣大群眾和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共同構成國有資產監督網絡體系。
(五)加快完善資本市場體系
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市場經濟還很不成熟,資本市場發展較為滯后,缺少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來提供不同需求的交易服務。因此,一是要大力發展證券市場,努力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二是完善產權交易制度,促進非證券化的國有產權的流動交易。這樣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不僅可以根據有效的市場信息來有效率地配置資源,進行投資決策,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更能有效地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促進國有資產的合理流動。
參考文獻
[1]文洪朝.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思辯[J].現代經濟探討,2015,(9).
[2]產耀東.深圳國資國企綜合監管實踐芻議[J].特區實踐與理論,2015,(5).
[3]顧棽.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發展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2,(6).
作者簡介:呼暄東,男,北京人,就職于北京中冶投資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