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梅英
摘 要: 語感是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覺,一種對語言文字豐富的聯想、想象的感知活動,它是理解一切語言文字的基礎,是人們直覺地感受、領悟把握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語感的培養,可以把抽象的思維和形象的思維密切結合起來,有利于發展學生認知能力的感悟水平;重視語感的培養,還可以使語文課的課文文本帶給我們思想上的啟迪得以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感培養 途徑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132-01
學生閱讀時,能夠在感知和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產生語感,才能受到感染。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對語言有真切而敏銳的感受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在語言積累中培養語感
廣泛閱讀是積累語言經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閱讀同時涵蓋了無聲默讀與出生朗讀兩個方面,提倡閱讀與朗讀并重。閱覽是手、眼、口、耳、腦多種器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是直覺體悟語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速讀廣覽,這是訓練直覺思維的有效途徑。廣泛瀏覽,能拓展閱讀范圍,增加其詞匯的儲備,厚積薄發,促進語言經驗、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從而形成語言直覺。
二、在范讀中培養語感
一節好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范讀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正確的導向,激勵學生在模仿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聆聽高水平的范讀是獲得的語言的感受,常常勝過教師對語言的分析性講授。教師范讀得好,就可以感染學生,把學生帶入語言環境之中,激發他們強烈的朗讀欲望,特別是文中一些重點段落,關鍵語句,感情較強烈的地方,教師要讀給學生聽。教師繪聲繪色地朗讀給學生會產生強烈的語感。
三、在品析詞句中培養語感
語感是感性與理性相統一的,是一種對語言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的心理行為。通過“讀”所獲的語感多具有“感性”的因素,因此,語感的訓練還必須在“理性”上下功夫,指導學生深入推敲詞語,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就像葉圣陶獻身主張的那樣:“惟有不忽略探究,也不忽略吟誦,那才全而不偏。”
四、在想象中培養語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要以文中的形象因素為媒介,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加以想象和補充,在“活”得發散思維中,通過積極的體驗,使學生的語感像長了翅膀的小鳥越飛越高,達到美的升華。這是培養語感的好途徑。教師在鉆研教材,首先要找準“活”的發散思維點,從而使學生產生豐富的、合乎情理的、活躍的發散思維,是語感美達到升化,獲得最佳的效果。
五、朗讀訓練中培養語感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見的基本訓練方式。它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點訓練項目。朗讀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意的活動。其表現形式為用響亮、清晰的有聲語言來轉換書面的文字語言,它是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練習形式。在教學中學生對課文內容可通過朗讀去獲得感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掌握文章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揣摩作者蘊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課文準確的用詞,生動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課文內容立體化,形象化,進而對文章的內容產生真切墩銳的感受,自然而然的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從而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語言的感受能力,培養了語感。中國古代文人非常重視吟誦之功,道理就在此,宋代朱熹說:“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背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的爾”。清代作家姚鼐說:“大抵文字須熟練乃妙,熟則利病自明”。由此可見,朗讀不僅能規范學生的口語,更有利于學生增強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即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六、在實踐中培養語感
加強言語實踐是培養語感的一個重要手段。因為語感是在反復的言語實踐中,在對言語對象的直接感受中積淀而成的。正如馬克思所言:感覺是在自己的實踐中成為理論家的。培養語感一定要在課堂中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真正去動嘴、動手、動腦、動情。
七、培養語感的其他途徑
語感還要靠長期積淀,只有持之以恒強化實踐,養成習慣,才能形成對文章的感受能力。我們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語言實踐機會。課堂上要避免講風盛行的現象,要指導學生自己學習語言,增強語言的感知力。
另外,課余時間也可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比如,收聽廣播,每日一詩,天天寫日記,抄名人名言,辦手抄報,搞小記者采訪,等等。這些活動既增長了知識才干,又提供了語言實踐的機會,增強了語感。
語感還要靠長期積淀,只有持之以恒強化實踐,養成習慣,才能形成對文章的感受能力。我們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語言實踐機會。課堂上要避免講風盛行的現象,要指導學生自己學習語言,增強語言的感知力。如我在講授《桂林山水》一課時,要求學生先掃除認讀障礙,然后,通過自讀談談“發現”,談哪個詞用得好,妙處何在?哪個句子寫得好,好在哪?并讓學生獨立閱讀、動手、動口、動腦,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指導、點拔,逐步讓學生自己感知課文的語言。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在課內給學生創造讀、說、寫的機會,并逐步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在自己學習課文語言的過程中增強語感。
語感雖不可捉摸性,但絕不是不可知,它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來掌握。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學,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它對于改革語文教學,提高語文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另外,語感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有強烈敏銳的語感,這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語言對學生具有示范性,所以教師的語言,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特別是課堂語言,應力求做到準確、簡練、形象、生動,有節奏、有美感,這也是養成學生良好語感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