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松泉
作業,是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為使學生鞏固、深化課堂教學內容,系統地理解、掌握、運用知識體系,有目的地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練習。作業,作為教與學的交叉點,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最經常性的一項實踐活動,是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鞏固知識、深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教師用來檢查、了解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駕馭和調控教學活動的一種重要途徑,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也強化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學數學幾乎天天要做數學題,認真獨立地完成數學作業能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精神,使其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因此,要指導學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做到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按時完成,發現錯誤,及時訂正,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一、培養作業習慣
1.作業本要有規定草稿的地方。
對學生作業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作業本上。從作業的完成情況可以看出學生的態度,并且認真完成作業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但是,常常會發現學生因計算失誤而整道作業題都錯了,其情況有:(1)計算能力不過關;(2)計算不認真;(3)沒有筆算,馬虎口算。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我將作業本進行了規定:每頁作業紙的右邊的或劃分出來,作為草稿區。每頁紙的作業題的橫式計算或豎式計算的草稿都在這草稿區完成,這樣就可以養成做題目打草稿的習慣;通過學生的草稿,老師可以看到學生筆算失誤的原因(有的是數位不對齊,有的是小數點不對齊,有的四則計算不過關,有的書寫錯誤,有的則是從草稿抄正到題目上抄錯了等)。這樣了解了錯誤的原因,便于對學生進行糾正,并且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2.專門的草稿本。
每個學生都要準備一本草稿本,對于不能口算的數學題,要先打草稿,在草稿本上不要東涂西畫,要層次分明,步驟清楚,便于檢查驗算。“草稿紙不要太草”孩子對草稿紙往往不太認真,急急忙忙,寫得亂七八糟。可不少孩子錯題往往就出在這個草稿上。由于草稿寫得亂,往往計算出了問題,或草稿過亂,孩子往作業紙上抄正時常常抄錯了,因此,管理好草稿紙是很重要的。有的老師會對學生說草稿可以寫得快一些,草一些;其實草稿寫得亂,表面看是省了時間,可實際上往往費了時間,也形成了應付思想。如果草稿不亂,就可以減少很多錯誤,有了錯誤也便于檢查,這就等于贏得了時間。
二、講究講評方法
1.填空題和選擇題的解題要求。
做《優化設計》配套練習、試卷或其他練習的填空、選擇部分,我都要求學生在題目上列出算式,答案填在空格里。這樣雖然比較費時,但是如果學生有做錯的題目我們根據學生列的式子一下子就知道了,這樣講評時就能對癥下藥。這種習慣的養成便于學生認真對待每一道題目。良好解題習慣的養成,為教師的講評省去了不少力氣。例如一道六年級試卷的一道填空題,一個三角形的頂角和底角的度數比是2∶1,頂角是( )度,底角是( )度。學生在做這道試題時,就出現如下列式:
①180÷(2+1)×2和180÷(2+1)×1
②180÷(2+2+1)×2和180÷(2+2+1)×1
③180÷(2+1+1)×2和180÷(2+1+1)×1
通過學生列出來的式子,我們就清楚地看出學生錯誤的根源在哪里,講評時就可以更準確地講出問題所在,也可以對這些題目更清楚地進行分析和再練習。
2.對于試卷的講評。
我反對整班一起講評,每次試卷講評我一般把90分以上的同學先“放”到教室外去,因為這部分同學的知識比較牢固,學習好的同學自覺性也比較高,讓這部分同學在教室參與講評,會滋生成績差的學生的依賴性。把剩下來的那部分同學留在教室里講評,效果比“全班灌”好。第一,他們會聽得比較專注。第二,沒有好的同學可以依賴了,他們對錯的題目會改得比較認真。第三,學生比較少,教師照顧的點也比較集中。
3.對學困生的錯題的講評。
學困生是教師最頭疼的,如何才能提高學困生的理解水平,幫助學困生提高成績呢?在講評時,我主要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對于應用題的講解。多讀題目,四遍,五遍……做到熟讀。只有在了解了題意基礎上,對學困生的講評才感到相對的簡單些,老師問的問題,他才能回答得準確些。第二,相對容易的題目。學困生把這類題目做錯了,教師講評后還是訂正錯了。這時教師不要急于發脾氣后就把答案給講出去了,只要說一句話“錯了,再去改一下。”反復兩三次后,學困生就能充分思考了。如果還是做不出來,老師再來講解,這樣既把題目解決了,又讓學困生經過了一番思考,效果不錯。例如一道數學題:甲乙兩地相距40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出發到乙地,前3小時行駛了 ,距離中點多少千米?
這樣理解能力較低的同學就會出現錯誤:
①400-400× (中點誤以為終點)
②400× -400× (學生跟我說題目錯了,減不了)
對出現錯誤一的學生要求多讀題,看清題目的每個字,理解意思后再完成,果然學生通過仔細讀題與理解,自己了解到錯誤的地方,并且自己解決了錯誤。
對出現錯誤二的學生,要求他畫出線段圖,并把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在線段圖中體現,通過幾次畫圖,學生把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畫在線段圖中,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看出 的路程已經超過了中點,應該列式:400× -400× 。
4.講評試卷時,要對試卷里的知識做歸納安排,不要按題目順序一題接一題地講評,這樣講評的效果很差。
要按照試卷中的知識點,整理成系列的知識,綜合講評。例如六年級上冊圓這單元的試卷,我們就不要按照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計算題、畫圖題、解決問題等部分依次講評,而是應該根據試卷中出現的題目,把有關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圓的畫法、圓的面積、環形面積、組合圖形這樣的分類,把相同類別的題目串起來講評,這樣系統知識的講評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以上是我在數學教學中的感觸,認為規范學生的作業習慣和講究講評方法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