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摘 要: 話語分析是現代語言學里的一個新興學科,是當前語言學界很多學者關注的課題。語言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從不同角度揭示了話語的結構特征和使用規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目標語(英語)的學習內容,正確有效地使用教師話語對英語課堂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新課標 英語課堂 輸入假設理論 輸出假設理論 話輪轉換
一、引言
《英語課程標準》(教育部,2011)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課堂是教師利用交際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和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場所。教師話語在語言課堂上起著雙重作用,它既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重要工具,又是學生習得語言的重要來源。在英語課堂中恰當地使用教師話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在實施新課標背景下,本文從課堂話語分析的角度,對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話語量各占比率,課堂中教師提出什么類型的問題,課堂中的話輪轉換等問題進行實證探析,結果發現教師話語存在不同的特點,分析他們的話語對日后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研究過程
本研究中筆者觀摩了4位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通過課堂觀察錄音記錄了英語課堂中教師的話語,并在課后及時統計和總結數據。為了統計結果的科學性,本次研究的對象是同校同年級同性質的班級。本研究的焦點在于描述英語課堂話語變量所占的數量和百分比。統計結果如下:
(一)教師話語量和學生話語量。根據錄音分析本節課中教師話語和學生話語(包括學生跟教師朗讀,回答教師的提問,學生之間的對話、討論等)所占用的時間量,結果表明在本節課中,雖然傳統的教學課堂“滿堂灌”不復存在,但新課標提出課堂內的自主學習、合作參與、思考過程、情感體驗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根據輸出假設理論(Swain 1985),Swain認為,盡管理解輸入語對二語學習很重要,但必須通過有意義的語言輸出才能達到對目的語運用的準確性和流利性。輸出在語言習得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推動學習者確實感受到有提高和發展自己目的語的需求(Swain 1985)。
(二)課堂上教師采用的提問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對教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課堂提問可分為兩種: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前者是指提問者已知道答案的問題,后者是指提問者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本研究研究課堂錄音中教師采用的兩種提問方式在提問問題中所占的百分比,研究表明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封閉式問題遠遠多于開放式問題,占總數的74.8%。課后對上課教師進行采訪,教師們認為采取封閉式問題是由于課堂時間,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經驗都很有限。另外,本節課有教師聽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設計一些會話者知道答案的封閉式問題,避免冷場。同時,數據顯示女教師的課堂提問總量要比男教師多。從心理學角度看,女性多于男性使用疑問句,像附加疑問句等,表達一種不安全感或者不確定性(McLemore,as cited in Freeman&McElhinny 1996)。
(三)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話輪轉換(turn-taking)。“話輪指會話中一個參與者在一定時間內連續說出的話。其前后為其他參與者的談話,也稱作conversational turn(話輪)。在這一框架中,話輪轉換被看做是協調的并受規則支配的會話行為相互作用的一個方面”(李延福,1996,p.846)。下面有一則英語課堂的錄音摘錄:
T:Can you read this question?S:Where did Zhang Hua do when the fire took place?
T:Can you answer this question?S:He rush out to save Mrs Sun.
T:He rushed out to save Mrs Sun.OK.
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四個教師都采用了“T-S-T”話輪轉換模式。錄音摘錄表明教師的話輪比學生多。Fairclough提出談話中具有影響力的說話者擁有的話輪最多,所說的話輪最長,引導著雙方之間的交流,控制著談話的內容及誰什么時候說話,并且可以打斷別人。
三、話語分析對英語課堂的教學啟示
根據以上研究的統計結果,可以提供一些英語課堂的教學啟示:
(一)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能夠使用它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交際,所以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多創設會話情境。由于課程設置的限制,大部分初中校一周內英語課是五六節,課堂之外鮮有英語交流的機會或者有交際是流于形式的操練,所以英語教師有責任給學生提供更多語言輸出的機會。同時,根據輸入假設理論(Krashen 1985)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語言輸入,教師可以將學生所學語言與他們生活聯系起來。例如在英語課堂中滲透社會、娛樂、體育等真實的英語材料,讓他們感覺英語就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這些輸入的語言材料要以學生的現有水平為基礎并稍稍高于現有水平,那么學生就會既有興趣又有動力地去學習英語(Krashen 1985)。初中生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思維明顯發展,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提出開放式問題,而對水平較低的學生多提出封閉式問題。這樣教師可以兼顧不同認知水平和學習風格的學生,給學生提供更多用英語雙向交際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感受。
(二)課堂教學活動中,男女教師的課堂提問存在差異。女教師課堂提問的次數往往多于男教師。也許是女教師更感性,比較善于教學情境的創設,多于男教師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在英語課堂上通常話輪是由教師分配和控制的,并且教師為了訂正學生在表達上的錯誤及時或隨意打斷學生的話語。為了改變固有的話輪轉換模式,教師可以采取學生一對一練習、小組練習和角色扮演等交際活動,使他們在較為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順利完成話輪轉換,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四、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看出,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當適度控制話語的數量,注意提問的科學性和靈活性,改變教師控制的話輪轉換現象。同時教師話語也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體現尊重與信任,授之以漁。但是,本篇話語分析針對的是四節常規教學模式下的初中英語課,分析的變量和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總之,話語分析是一種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直接和有效的方式,英語教師應當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做錄音謄本分析,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精彩更高效。
參考文獻:
[1]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London:Longman,1989.
[2]Freeman,R.,&McElhinny,B.Language and gender.In S.L.McKay&N.H. Hornberger(Eds.),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don:Longman,1985.
[4]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In S.Gass&C.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pp.235-253).Rowley,MA:Newbury,1985.
[5]李延福.國外語言學通觀.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