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璐
摘 要: 根據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特點,依托整合性藝術教育模式,嘗試在生活中選取幼兒熟悉的多種材料,融多元化與趣味化于一體,從材料的創意、內容的創意、組織形式的創意等角度出發,通過感受、體驗、游戲等多途徑、多通道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熱情,讓創意貫穿美術活動的始終,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探險。
關鍵詞: 多通道融合 美術活動 創意
為了凸顯美術活動的實效,讓每個幼兒在自主化游戲活動中更大限度發揮創造潛能,充分激發幼兒的多元創意,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
一、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體現創意之美
豐富多樣的生活材料、自然材料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和欲望,提高對美術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還能讓幼兒學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
1.利用自然材料,感受創意之美。
(1)走進大自然,選擇自然材料。
我園有專門的種植園地,這種自然區域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天然材料。于是,我們經常帶著孩子來到這里盡情嬉戲玩耍……孩子們穿梭于園地中玩捉迷藏的游戲,采集果實,收集樹葉,進行創意手工,用收集來的玉米皮編成蒲墩,再進行拼插,用稻草、蘆葦進行裝飾,這一切都是大自然賜給孩子們的禮物,大大增強想象性、合作性與創造性。
(2)利用“家長”資源,挖掘自然材料。
活動中我們強調家園攜手,緊密配合,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作用。于是家長們帶孩子喝喜酒后會每桌收集螃蟹殼、甲魚殼,洗凈讓孩子帶來,吃到田螺、螺絲等也會帶來,還有各種果實等,家長和孩子一起送來,“老師,這個可以讓孩子做些什么手工呢?那個可以教孩子怎么玩?”
2.利用現有材料,發揮創意之美。
(1)生活材料探索
我們在班級里設立“廢舊材料回收站”,讓孩子們養成隨時收集各種生活材料的習慣,將食品的舊雜志、包裝盒及果殼、蛋殼、石塊等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清洗干凈后帶來分門別類地投放到收集箱內,以備創作之用。開展美術活動時,將包裝水果的泡沫網,用顏料拓印,在拓印形狀上進行添畫;將放置雞蛋的蛋托充分利用起來,粘上彩色紙漿做成漂亮的蠟燭杯;在蛋糕胚子上粘上深淺間隔的色紙做成別致的煙斗。
(2)游戲玩具探索
材料和工具在美術教育中是孩子們學習、創造的中介與橋梁,運用特殊的美術材料、工具會使幼兒產生更濃厚的創作興趣。如水槍畫、針管畫、水槍、滴管都是孩子玩水的玩具,我們往水槍里灌進顏料,讓孩子噴射作畫;用針管裝顏料,進行染色創作,把玩具變為工具,能幫助孩子很輕松地把他們心里對世界的感知、對美的感受充分有創意地表達出來。
二、隨機多變的游戲內容盡現創意之源
《指南》指出:“幼兒活動內容的選擇應以觀察了解幼兒為基礎,要源于幼兒的現實生活,既滿足幼兒當前發展需要,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為幼兒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充分遵循這一要求選擇游戲內容。
1.根據相應季節選擇游戲內容。
當農作物豐收時,我們布置果實創意美工區,并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作,布置一座豐收屋,用吹塑板刻出房子的形狀,再將各色貼紙貼在上面,然后用核桃殼裝飾成屋頂、黃豆粘成墻、南瓜裝飾在門前,“農場一家”、“樹根的故事”等,一個個美術活動都被幼兒輕松愉快地“玩”了出來,而且百玩不厭,幼兒的創新意識隨之大大增強。
2.根據幼兒興趣選擇游戲內容。
有一天,我們在幼兒園散步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大石頭,并把大石頭帶回了教室,隨機生成了“石頭創意造型”的美術活動,孩子們收集鵝卵石,進行組合,拼出了彎彎曲曲的石子路、房子、花朵、樹等多種多樣的圖案,又用橡皮泥給鵝卵石裝飾上了五官和頭發,做成了憨態可掬的太陽娃娃,把鵝卵石壘高做成了高高的樓房、寶塔等,有的孩子拿起邊上的顏料和筆畫了起來。不久,這塊石頭就變得“五顏六色、色彩斑斕”了,孩子們的創意真是無處不在。
3.根據主題活動選擇游戲內容。
我們準備了一些蔬菜,如青椒、蓮藕、胡蘿卜、筍等,切合“豐收的季節”這一主題,引導幼兒利用蔬菜的橫切面進行蘸色印畫,當一塊塊蔬菜的切面在畫紙上呈現的時候,孩子們感到驚奇和興奮,他們運用吃剩的玉米滾出了彩虹的印記,有的孩子制作了苦瓜鱷魚,用水果和蔬菜做出了很多好看的服飾,添畫幾筆就是一個個漂亮的娃娃,看,身穿香蕉連體褲的姑娘,穿著包心菜裙的姑娘,穿著豆角比基尼的姑娘,真是處處充滿驚喜。
三、多元互動的組織形式體驗創意之樂
多元互動指各種教育元素的互動,多元互動策略指導下的活動,教師、幼兒、家長形成交流、合作的關系,使幼兒真正喜歡并樂意參加美術活動,激發幼兒創意。
1.集體交流,豐富創作經驗。
有意識組織孩子進行集體交流,讓他們在交流過程中獲得更多有創新的“閃光點”。
利用廢舊牙膏盒制作樓房并添畫完成作品《翠竹一條街》時,先組織幼兒集體討論:“翠竹一條街兩邊有什么建筑?”鼓勵幼兒把自己知識和經驗分享給同伴。“有好多小吃店、服裝店。”“有漂亮的小公園,有寬寬的水泥路,旁邊還有讓人們休息的椅子。”“還有蹺蹺板、蕩秋千、有吊環……”小朋友們高興極了,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地談論著,最后呈現的作品內容豐富、布局合理。
2.小組合作,發揮組員創意。
進行小組合作創作,讓幼兒在交流合作過程中充分發揮集體創意。
為了讓幼兒了解三原色的變化原理,我們巧妙結合故事《環游世界》,創設小黃人去旅行的情境,引導幼兒運用牙刷、噴壺等清潔工具將噴水、擠色、刷色貫穿起來,在刷色過程中自然呈現第三種顏色,拋出“他們會去什么地方旅行”這樣的問題,喚起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發揮幼兒想象,拓展他們的思維,有趣的故事情景中到處閃現創意的火花。
3.區域游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我們在區域中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材料,充分自我表現,增強自主創新意識。如“線條會跳舞”,提供一條細軟的直鐵線,讓他們嘗試將直線變成曲線,孩子們在游戲中想象和創造出了各種曲線——電話線、山形線、魚鱗線、波浪線,最后玩構圖游戲時,幼兒就能創造性地運用這些曲線創作了,他們大膽聯想和再現生活經驗,使枯燥的線條變化活動變得趣味盎然。
4.親子創作,集合創意無限。
除了孩子,家長也是藝術環境的參與者,開展“親子環保時裝秀”活動,鼓勵家長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親子合作、設計別具一格的環保時裝……他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廢棄物品,如廢舊紙盒、大大小小的塑料袋、舊桌布、蚊帳等,經過精心設計和制作后,漂亮別致的婚紗、藍精靈、孫悟空、超人、蝙蝠俠等一一誕生。
從小班到大班,引領幼兒與畫筆、顏料、體育器材、玩具、多種材料積極對話,從材料的創意、內容的創意、組織形式的創意等角度出發,讓幼兒自由想象、大膽創造,真正享受美術活動的奇妙,激發幼兒對美的創意表現,從中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