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
[摘 要]教育游戲的本質含義就是在游戲中獲得知識教育,在教育和游戲之間尋找一種平衡,教育游戲可以增加使用者對個人情感變化的掌控能力,對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教育游戲;幼兒教學
一、教育游戲的特點及在幼兒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教育游戲具有趣味性
教育游戲具有普通游戲的根本特性—趣味性。在針對幼兒教學所開展的教育游戲中,趣味性應該是所有教育游戲特點中的前提要素。眾所周知,活潑好動、易受外界事物吸引和影響是所有幼兒的天性,如果教育游戲不具有趣味性,或者趣味性不能很好的起到吸引幼兒注意力的作用,那這種教育游戲就是失敗的,失去了趣味性的教育游戲,就會變得與書本教材毫無差異,不僅過程枯燥無味,而且很難起到教育的目的。幼兒階段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初始階段和筑基階段,該階段的教育成敗直接關系到幼兒今后的性格建立、思維方式、生活習性等多方面發展。因此,趣味性十足的教育游戲能夠起到將教育和孩子天性相結合的作用,對于幼兒的后續教育起到了“敲門磚”的作用。
2.教育游戲具有自主性
教育游戲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中家長和教師的人為影響,通過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空間,讓幼兒在教育游戲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求知,用親身經歷感知身邊的具體事物。幼兒對于外界新奇的事物總是能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教育游戲的作用就是給幼兒創造這樣一種自主環境,幼兒在游戲中,可以擺脫家長和教師的成人觀念,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選擇自己想要的物品,所有行動和想法完全遵從自己的內心,通過這種較高度的自主性,能夠激發幼兒對身邊感興趣事物的探索精神,并在探索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對幼兒今后自身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3.教育游戲具有交互性
交互性體現在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能夠引起幼兒與其他人產生良好互動的游戲可以吸引幼兒積極參加,并且更容易達到教育游戲要達到的目的,也可以提高幼兒和他人的交流及表達能力。交互性與上面提到的自主性并不相矛盾,類似于自主創新和團隊協作的關系。幼兒在進行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進行相互的溝通交流,家長和教師在一定程度上的引導可以幫助幼兒教育游戲的更好進行,同時,教育游戲中的交互性也能夠幫助幼兒建立與他人交流合作的團隊意識。
二、教育游戲與幼兒園課程整合出現的三大問題
1.目標不夠深入、具體,缺乏之間的聯系與整合幼兒園中的游戲課程目標與其他各領域缺乏有機聯系,目標不夠深入具體,沒有具體的措施進行有效整合;開發的游戲課程基本上是一個個獨立的活動方案,缺乏深入研究。
2.資源缺乏深入挖掘,忽視課程真正價值所在表現為:一方面,多數幼兒在選擇游戲時更偏向于根據自身對游戲的喜愛或者熟悉程度,教師經常忽視一些對幼兒有發展價值的游戲。另外一方面則缺乏對游戲內容改編的理念,對傳統游戲的改編,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而缺乏深入挖掘。
3.實施途徑零星分散,缺乏長效的運行機制實施途徑缺乏長效的運行機制,過于零散。例如形式多樣的民間游戲作為一種傳統的游戲形式,踢毽子、斗雞、老鷹捉小雞等深受幼兒的喜愛,穿插在各種活動中,但也是曇花一現,實際上沒有真正將民間游戲與幼兒園課程進行內容整合,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長效運行機制。
三、教育游戲與幼兒園課程整合的策略
1.會“看”——善于觀察幼兒所需,及時給予材料支撐
教師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是很重要的,它是在開展區域游戲活動的洞察點,是實現游戲與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一要善于觀察,及時發現幼兒的關注點和興趣所在;二要根據游戲進程及時調整更換材料。如在手工區中,幼兒的動手能力也是有差異的,教師根據幼兒能力水平,操作難易程度,給他們提供不同的制作材料,分為幾個逐層步驟:有的卡片只需根據物形狀剪下,屬于簡單步驟是;有的卡需要剪出動物的具體部分再加以粘貼才能完成,屬于較難步驟;而提供立體動物模型則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步驟。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幼兒的發展特點,提供相應的材料。
2.善“說”——全程把控游戲過程,適時進行對話引導
在幼兒游戲中,老師的語言引導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要利用對話,幫助幼兒,引導幼兒完成任務。實現有效對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明確目標;(2)抓住核心問題;(3)態度親切,尊重孩子需要。如有次在超市游戲中,筆者發現“收銀員”斌斌離開了收銀臺,在走廊里享受地當起了“顧客”。也許是超市里的物品品種繁多,活動豐富,吸引了他的目光,當時筆者并沒有要求他立刻回到崗位上去,而是說:“斌斌收銀員,我剛才買的東西還等著你算錢呢,怎么跑到這了呀?”這樣既不破壞斌斌做小客人的愿望,也保持了原有的游戲情境,天真的斌斌馬上回應筆者,通過間接的對話筆者才明白原來斌斌是因為覺得“收銀員”總是收錢,不好玩,小客人也不排隊,還不能到別的區域做客,才離開崗位的。于是筆者又以“顧客”的身份向“收銀員”詢問起超市開展的特價活動:“斌斌收銀員,今天你們超市大甩賣的活動真熱鬧,可以向我介紹嗎?”于是斌斌指著陳列的物品,向筆者介紹。活動隨著我們之間的互動而顯得更加生動有趣了。教師的適時介入是整合游戲與教學的重要途徑。教師選擇恰當的介入會促進幼兒的成長。
3.會“教”——挖掘游戲與教學的整合點,巧妙設計和開展活動
游戲是教學的重要載體,游戲的過程也是教學相互促進的過程。游戲教學過程中幼兒和困難點、興奮點都可以成為整合點。“扮家家”音樂教學活動中,筆者發現幼兒能很快熟悉“炒小菜、娃娃肚子餓”等歌曲內容,還能在歌唱時即興做出各種動作,就及時組織“扮家家”表演游戲,讓課程中的內容與游戲的情景性得以融合。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也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基本內容。在幼兒園里,對于游戲和課程這兩大要素,教師要進行有效整合,堅持統一融合的原則,有效促進幼兒的學習,保證幼兒的游戲性體驗。
參考文獻:
[1] 辜國敏 . 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策略 [J]. 華夏教師 ,2013(06):19-21.
[2] 王瑜春 . 淺談幼兒教育中游戲的價值及應用 [J]. 科技信息 ,2010(3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