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姝蘭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教會學生熟練運用母語進行交際,最為基礎的則是說話,這是與他人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學生將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是一個由內化到外化的過程。低年級學生詞匯量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這些影響了學生說話能力的提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怎樣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說話,使學生樂說、善說,真正做到“能說會道”呢?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想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愿學、樂學,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寬松愉快的環境,使學生身心愉快,樂于思維,敢于表達。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我們更應該順應兒童心理,巧妙地設計各種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的情境,以調動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在教學《找春天》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我首先布置學生在家附近找春天,然后又帶領學生去公園找春天。學生的興趣很高,用心去觀察,從而找到了春天。桃紅柳綠,草長鶯飛,百鳥爭鳴,泉水叮咚,無不給學生美的感受,激發了學生想說的欲望。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也同樣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即一切要適合兒童年齡特征和心理需求。如《學會解釋》、《小小辯論會》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有話可說,容易激發他們與人交流、溝通的欲望。我們有了學生樂于說的內容,還需要有樂于說的形式。因此,我就安排了一些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口語訓練開啟學生的話匣子。經常利用晨會課、課間十分鐘,讓學生講故事、笑話、自我介紹、見聞趣事、游戲后練說、小組討論等,讓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無形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說。
二、鼓勵引導,讓學生敢說
有時學生想說但又不敢說,該怎么辦?這時就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引導,因為教師的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教師的愛,教師的鼓勵,會使學生充滿信心。因此,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教師抓住學生想說的動機,予以及時的鼓勵,恰當的引導,會使學生的話匣子徹底打開。首先,必須消除學生怕說錯的心理。為了讓學生敢說,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在每天上課前,先讓學生口述昨天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要求自己說給自己聽,說完后再請一兩位同學說給大家聽。起初學生會覺得不好意思,也感到無話可說,往往說一兩句就閉口不語了。即使這樣,也要對敢于說話的同學鼓勵表揚,從而增強學生信心。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欲望,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膽子壯了,口齒也就清楚伶俐了。
三、授之以“漁 ”,讓學生會說
口語交際訓練必須配合以起黨的說話練習方法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因此在口語交際課上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1.看一看,說一說
這里的“看”是指觀察。即讓學生觀察圖畫,觀察實物,觀察動作,觀察自然等等,然后要求學生把觀察到的結果用口語表達出來。“看”與“說”是統一的,看不好就很難說好。蘇教版小語低年級教材圖文并茂,新穎活潑,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看圖,創設語言環境,誘發學生說話,是進行口語訓練最有利的時機。
低年級的小朋友,對說話,寫字的姿勢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但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和老師說話,上課回答問題,坐在教室聊天時,坐姿總是千姿百態。在口語交際《說話要注意姿勢》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說話姿勢和提高口語交際水平。我讓學生注意觀察圖上人物站與坐的姿勢,同時,還讓學生隨時觀察其他同學的說話姿勢(同時錄像)。在進行練習時,讓學生邊回憶邊看錄像,再仔細觀察后描述錯誤的說話姿勢,討論說話姿勢不正確的危害,從而進一步掌握正確的說話姿勢,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往能力
2.畫一畫,說一說
在課堂學習的各個環節上,教師可以通過一個個富有思考性的提問,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思維訓練,給學生以更多的答問說話的機會,使他們的口語更有針對性,更有說理性,更有條理性。如,第三冊練習中的口語交際《秋天來啦》,教學時,我先帶領學生在校園內“找秋天”,引導學生觀察具有秋天特征的事物,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活動,先用彩筆畫下自己找到的秋天,回來后,把畫的內容講給大家聽,比一比誰找得多、誰說得好。最后回到課本上,按順序說說“秋天來啦”。這樣,把課堂搬出教室,走進自然,學生樂于表達,訓練扎實有效。
3.對一對,說一說
低年級學生說話前言不搭后語,這是常見的現象。為了讓學生把話說得連貫,我們可以設計一些相互聯系的小問題,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逐一回答,然后再把回答的話連起來說一段話。這就是“對說”。如,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小玩具,我們可以設計以下三個問題:①你有什么玩具?②你最喜歡什么玩具?③你為什么喜歡這個玩具?學生以問題為線索,就可以說出這樣一段話:“我有塑料水槍、戰斗陀螺、遙控汽車等玩具。我最喜歡的玩具是變形金剛,因為它能變成各種各樣的機器人。” 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有意識地給學生留下懸念,也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如,有一名學生經常上學遲到,原因卻沒有說清楚。我馬上說了一句話:“這件事讓老師想起一個小故事。”正當大家翹首以待時,我提出要求:“大家可以猜猜這是一個什么故事,猜對了老師就講給大家聽。”同學們議論紛紛(這也是一種訓練),有的學生不僅說出了自己猜想的故事,還談了故事要說明的道理。這樣,借助一個懸念,給學生提供了話題,創設了發展自我的“時空”,進行了口語表達的訓練。
4.演一演,說一說
好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表現自己也是每個孩子本能的欲望。通過組織學生嘗試進行合作表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巧妙地使他們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在自主合作的活動中全面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形成“角色意識”,從而自覺學說,大膽表達。如,第一冊練習3中的口語交際,把“打電話”的口語交際訓練置于模擬表演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選取說話素材,又將所學到的交際語言運用到生活中去,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指出的: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口語交際能力。
四、口語交際融于生活讓學生多說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生活。在生活實踐中多說多練能很快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讓他們變成一個能說會道的孩子。
低年級兒童喜歡做游戲,把口語交際訓練融于各種游戲之中,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使每個學生都活躍起來,增加了學生練說的機會,擴大了口語交際的“面”與“量”,有利于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如,組織學生開展吹泡泡活動,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同學吹的動作、泡泡的顏色和形狀,讓學生痛痛快快地吹。接著,趁學生余興未盡,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描述吹泡泡的語言訓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開展問路、購物、做客、采訪等課外實踐活動,引導他們把自己參加活動的所見、所想講給同學聽,把做與說結合起來,使他們不僅有興趣說,也有話可說,促進了口語交際與實踐的結合。”
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隨時隨地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