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龍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和提高,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學識,了解和掌握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尤其是一線教師必須更新觀念,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培養出優秀人才。為此,筆者認為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應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
教師要不斷強化思想意識,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和執行黨的教育方針、路線,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把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放在首位。做到熱愛自己的事業,關愛每個學生,為人師表,嚴于律己,努力進取,更新管理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只有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擔負起教育學生的重任,為社會培養出有道德、有理想、有學識、有能力、敢擔當的優秀人才。
二、增加教師的文化知識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如今“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自來水”,源源不斷地流淌。因此,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得心應手;才能在新課程改革時期居高臨下,解難釋疑;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教師的文化知識要不斷更新,要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不斷攝取來自各個方面的知識養分,不斷接收和學習新事物,不斷將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際相融合,才能使自己免于落伍。學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如,三通兩平臺、城鄉聯合體、友誼校、外出培訓學習等)給予教師更多的學習與培訓機會,教師都要堅決地、不打折扣地參加,同時教師必須用一切時間自學,學習新課程理論和新的教學方法,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反思(如,撰寫案例、課后反思、教育敘事等)。
三、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
近年來,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年輕特崗教師不斷充實到教師隊伍中,給予教師隊伍極大的補充力量。他們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專業性較強,特別是音、體、美教師充分顯示特長。我們要充分利用他們的專業特長,承擔專業性較強的學科,發揮他們的長處,彌補教師隊伍的不足。同時給予他們更多機會培訓學習所擔學科的知識,不但要熟悉掌握學科知識,而且要學習一些其他方面的學科知識,這樣在教學中方能游刃有余,對教學大有益處,所以要想提高教師素質,專業特長對于教師的素質來講至關重要。
四、加強教師的語言表達
一個教師語言表達能力,對于一堂好課影響甚大。抑揚頓挫的聲調、優美的語言描述和具有親和力的話語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平常聽課都有這樣的感覺,同一節內容相同的課,不同的教師講課效果各不相同。語言表達能力強的教師講后學生掌握就牢固一些,反之則差一些。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要求更規范化。因此,教育者走在前面,提高語言表能力,才能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
五、增強教師的溝通能力
教師不應停留在傳授知識層面,還要學會與學生和家長溝通。要與學生、家長建立民主和平、互幫互助、互尊互愛的新型師生關系及師家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家長之間要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和共同教育。因此,教師課堂上要成為平等中的首席,課下要讓學生把教師當成他們可以依賴的長者,課外要讓家長把教師當成可以信賴的朋友。學生的喜怒哀樂,家長的不解才會向教師表露。這樣教師才能掌握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輔導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六、加大教師的培訓學習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進,對教師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個別學校現有條件不能夠滿足教師需求,不能夠更好而有效地提高教師能力。因此,要創造一切有利條件為教師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落實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精神。同時要注重教師個體差異,既有先天條件的差異,又有環境影響的差異,這種差異決定了教師不能達到統一的教育目標,而應使每個教師都能在原有能力的基礎上得到提升。教師要根據自己所教的學科、特長、能力及學識等,有所選擇地積極參與各項培訓學習,從而做到更有效發揮自身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長補短,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鍛煉。
七、關注教師的業余生活
每一位教師在每一個學年,所承擔的工作都會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即使是班主任,也會因為所教的班里學生年齡的增長,或有一些不愛學習、小毛病多的學生,而對教師的心理或思想產生某種丟不掉的壓力。這就需要教師自我調節,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達到解壓的目的。如,教師不能夠及時解壓,就會產生不滿情緒,久而久之會產生職業倦怠,極不利于工作。因此,教師要學會自我解壓,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如,課余時間多做自己喜歡的事)。學校盡可能地為教師創造條件,豐富教師的業余文化生活,使每位教師每天都能夠有好的心情和健康的身體,開開心心地工作,快快樂樂地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