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成
摘 要: 繪本能激發學生對繪畫的欲望和激情。將繪本和美術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欣賞繪本的同時,運用手中的畫筆,創作出有趣味、有心意的作品,從而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 繪本 美術教學 實踐研究
隨著繪本開始運用于小學教學活動中,各科不斷挖掘繪本中的資源,通過各種方式,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有效開展繪本教學。繪本中蘊藏著許多美術元素,給當下的美術教學帶來了鮮活生機。美術教師可以從美術學科視角進行不同角度的挖掘開發,探究繪本與美術教學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閱讀繪本中學習美術知識,掌握美術表現技法,提升美術素養。
1.選用繪本故事,整合美術資源
曹文軒說:“一個人讀書的興趣應該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中你沒見到好書,你一生很難培養好真正的讀書興趣。”繪本中大量生動有趣的形象,豐富的色彩,布置巧妙的構圖,吸引學生閱讀,感受繪本帶來的樂趣。繪本中循序漸進的故事情節,唯美的畫風,多樣的表現手法,豐富的視覺語言把學生帶入生動的圖畫世界,學生在繪本中可以品讀、暢游、體驗繪本帶來的藝術魅力。
繪本中充滿各種美術元素,造型、色彩、構圖都是學生需要學習、掌握及運用的美術要素。教師可以根據課堂需要,有選擇地從繪本中選取圖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自主欣賞、體驗、感受和交流。繪本《快樂的婚禮》中,可愛的小豬仔們利用油漆精心設計了不同款式的服飾,生動有趣,一場服裝創意大賽由此拉開帷幕。繪本中有創意的服裝設計和蘇少版《有趣的服飾》中如何讓學生設計出款式新穎的服飾殊途同歸,教師在教學中完全可以讓學生欣賞小豬仔們的創意服飾,然后欣賞討論、交流、感受和創意服飾的樂趣,為學生的創作打開想象的大門。
2.借用繪本故事,設計教學環節
一本繪本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事物和情節的變化,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借用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采用各種教學手段,設計教學環節,把美術知識整合到繪本故事的情節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精心設計整合的繪本故事。
在蘇少版二年級《在相同圖案排排隊》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借用繪本《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中的情節設計教學,整節課緊緊圍繞聽故事、找規律和用規律三個環節設計教學。在聽故事環節,教師講述公主準備去規則之城拯救王子的任務,創設童話般的教學情境。在找規律環節,教師根據繪本中公主遇到的景物,采用不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發現各種規律。在用規律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規律練一練,幫助公主解決遇到的各種困難。學生邊聽故事,邊找規律,邊學習美術知識。教學環節的設置與繪本情節緊密結合,既體現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的新課程理念,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最終,學生利用規則之城中所見所聞和積累的知識,幫助公主面對創作“在相同圖案排排隊”這一終極考驗。整節課的設計結合繪本的情節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掌握和運用美術知識。
3.巧用繪本人物,激發想象能力
兒童圖畫書研究專家柯南指出:“培養兒童想象力的一個重要起點就在于圖畫書。圖畫書能夠將文字形象化,一個沒有見過‘摩天大樓的孩子,如果只看到文字是無法想象出它為何物的。而在閱讀圖畫書時,他就可以通過想象將畫面與現實連貫起來。”
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想象,一直困擾著一些年輕教師。尤其是面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干澀的語言和無趣的圖片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和熱情。在繪本故事中,可愛的大象艾瑪、憨態可掬的胖臉、機靈的鼠小弟等這些繪本形象深深地吸引著學生。教師可以將一些有趣的繪本形象運用于教學中,讓學生愛上繪本形象,嘗試講述或續編繪本故事,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豐富學生的想象。
在《想想說說寫寫畫畫》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繪本故事中的胖臉,讓學生想一想,胖臉和木瓜子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讓學生大膽地思考和想象。接著讓學生說一說,分享胖臉與木瓜子之間的故事。在聽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其他同學續編故事中的新穎之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編寫的胖臉的故事,跟學生分享交流,感受續編繪本故事胖臉和木瓜子所帶來的樂趣。
在教學中,運用繪本故事中胖臉和木瓜子展開教學,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接下來胖臉和木瓜子還會發生什么故事呢?學生就會不斷想象和思考,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將會一直保持。
4.感受繪本情感,豐富學生體驗
閱讀習慣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協助學生以流利的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反應。閱讀繪本對于語言表達能力尚處于發展階段的學生而言,既是吸取新訊息的過程,更是印證舊經驗的歷程。閱讀繪本過程中,其中的故事內容若與舊有經驗相似,則往往會促使學生回溯自己經歷過的人事或情境,并借此學習如何以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正如錢鐘書先生所說:“理之于情,如水中鹽,蜜中花,性存體匿,無痕有味。”繪本對學生的影響同樣如此,它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陶冶熔鑄當中,情感得到陶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繪本中有價值的畫面資源進行聯想遷移,可為美術教學活動增添色彩,滲透愛的教育。在蘇少版六年級《爸爸媽媽》教學中,學生的心理逐漸成熟,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但羞澀談及對爸爸媽媽的情感,難以組織語言。面對這樣一對矛盾,教師可以借用繪本《我爸爸》中的故事情節和畫面資源來喚醒、幫助學生回憶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情感。欣賞繪本故事中爸爸的人物形象,感受爸爸小眼睛、大嘴巴和胖乎乎的人物特征,引導學生回憶描述自己爸爸的形象特征。接著,欣賞繪本中“爸爸還會走高空繩索”、“爸爸敢跟大力士摔跤”、“爸爸在運動會中,跑了第一名”等繪本圖片,引導學生感受爸爸的勇敢、魁梧和多才多藝,體驗畫面中的幽默風趣,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回憶并敘述自己和爸爸在生活中的故事,感受爸爸給自己帶來的無微不至的愛。學生已經沉浸在“爸爸愛我,我愛爸爸”的情感體驗中,適時讓學生提起畫筆描繪自己與爸爸的美好瞬間,一幅生動有趣的作品就躍然紙上了。
通過閱讀有趣的繪本圖書,學生不僅感受到了美,而且自然而然地激發了想象,獲得了快樂的體驗。繪本的運用擺脫了傳統美術教學的枯燥模仿,以繪本為載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興趣。
參考文獻:
[1]耿明磊.繪本閱讀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分析及教育建議[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0).
[2]宗躍風.圖像時代中的兒童繪本創作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