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源++趙曉瑜++段廣青
[摘 要]案例教學是一種以教學案例為基礎,以學生在課堂內外對真實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為重點,以提升學生應用理論創新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在任職教育中獲得廣泛應用。本文討論了案例教學“以學員為中心”的教學內涵,分析了案例教學“目的性明確、客觀真實、綜合性較強、結果多元化、實踐性突出”的特點,并重點針對如何設計一堂案例教學式方法的課目,提出了具體建議和途徑。
[關鍵詞]案例教學;教學設計
一、引言
“案例教學”能夠培養學員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學員主體地位,調動學員參與意識,在任職教育教學中已經達成了共識。教學實踐表明,經過科學設計、精心組織的案例式教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模式之一。
二、案例教學的定義
所謂案例教學(Case Study),是指學員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在遵循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要求的前提下,由教員精心策劃和引導,通過具體案例將學員引入特定的真實情境中,利用精心篩選的案例,形象、生動、多樣的闡述和說明了課程中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從待解決的案例中提出的問題出發,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最終落腳到案例問題的解決,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有機的整合。
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重要基礎,要認真選擇,精心準備案例。要理論和實踐結合,要突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使學員對課程的主要問題有較深的理解,最終提高學員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的特點
案例教學法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線,貫穿課本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進行的教學實施,基本呈現如下一些特點:
(一)目的性明確
針對一個或幾個獨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讓學生在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和討論中,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完整而又嚴密的邏輯思維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素質。
(二)客觀真實
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實的,由案例的真實性決定了案例教學的真實性,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得出自己的結論。
(三)綜合性較強
案例比一般的舉例內涵豐富,案例的分析、解決過程也較為復雜,案例教學的實施,不僅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靈活的技巧來處理。
(四)結果多元化
案例教學,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答案,目的在于啟發學生獨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五)實踐性突出
學生通過對案例的了解、分析和解決等,能夠在課堂上就接觸到大量的社會實際問題,有利于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
三、案例教學的設計環節
相對于一般的課堂講授方式,案例教學要求教員在知識的準備上、課堂的組織上、教學過程的控制等教學設計上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因此案例教學要達到較好的教學目的,必須進行周密的計劃、準備和安排,否則只能使這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流于形式,達不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
(一)教學目標
明確教學目標是組織案例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宿。一個完整的案例都是為了圍繞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而設計。通過一次案例教學,要達到的目標應當具體而明確。比如掌握一種方法,熟悉一個具體思維過程,或通過較復雜的案例教學來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等。教學目標規定得愈具體、意圖愈清楚,愈具有教學的指導意義,案例教學就越能達到教學目的。
(二)案例情景
案例教學的核心是案例。教員要策劃案例情景,引導學員進入案例情景中去思考、爭辯、做出選擇和決策,需要突出強調的是案例內容與理論重點難點的內在邏輯契合,這是選取案例的根本原則。一般來講,新近發生的、情節生動的事件容易引發學員的興趣,但更重要的是案例要能切中學員思想疑難困惑的關鍵點、激發學員的深層思考,讓學員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既有理論探討價值,又有現實意義;再次,案例材料的組織要全面富有層次感,便于教員引導學員討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展開。
(三)基本原理
案例教學建立在學員對相關知識和基本原理有一定認知和掌握的基礎上。學員課前研讀相應的教材內容,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作為鋪墊,就能快速熟悉案例內容。因此,教員要根據教學內容,布置學員預習與案例有關的背景材料,提前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等基本原理,只有在學員充分熟悉與案例有關的基本原理前提下,才能確保學員把注意力集中在案例上,對案例咀嚼、回味、反思,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踴躍發言,提高討論的效率與質量,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四)研討內容
研討問題是貫穿案例教學的主線。案例教學中,以問題作為牽引,以教員引導的思路作為導向,問什么?怎么問?這是由教學目標決定的。研討的問題要層層遞進,符合學員的認知能力和邏輯關系。研討問題的預設主要依據有三:一是在教材分析環節確定的理論重點難點問題,但這是概括的、抽象的,需要分解;二是學員的思想困惑和自身存在的實際問題,通常是多層面、具體多樣的,需要梳理概括;三是有價值的、切題的案例材料。預設問題既不能拋開教材的理論問題僅就案情設問,也不能脫離案情直接發問,而是要挖掘案例材料的問題節點,巧妙地加以整合。
(五)預期結論
預期結論是指分析案例過程中,教員準備提出的結論和觀點。教員對學員的討論過程所做的概括性總結和進一步的理論探討,回歸教材既定的理論知識點,總結出學員有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和結論,有針對性的提前得出預期結論,方便實際講授時的解答和分析,正確引導學員思路,有效把控課堂進程。
四、結語
案例教學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革新,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更新。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采用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提高教員的學術水平與講授能力,不斷提升教員素質,對于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生動、更豐富、更全面,滿足了教學目標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7.29(A1):129-130.
[2]張麗梅.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與教學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3):51-52.
[3]李旭東,於紅,李基.案例式教學必須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J].中國軍事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