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保明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烈軍屬子弟小學,安徽亳州 236800)
“教師所開展的一切教學活動,設置的一切教學環節,實施的一切教學方式,都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1]基于教學中教師對知識之間聯系的忽視,以及對學生能力發展的綜合性的肢解現狀,專家、學者們提出了整體性教學的教學方法。
采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利于教師組織實施整體性教學,能夠幫助教師“從知識體系的整體出發,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將知識點串成‘線’,連成‘片’,形成‘塊’”。[2]同時,采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知識結構,培養他們的學習素養,提高其學習能力。
在使學生能夠較為全面、系統化、條理化地掌握數學知識方面,整體性教學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和可操作性。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怎樣的策略順利實施整體性教學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探索出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知識結構的解構。
所謂知識結構的解構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整體性教學理念為指導,以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為紐帶,通過知識系統化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將“碎片化”的知識“整體化”、“系統化”,從而形成知識網絡,進而以知識結構的角度內化成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的教學方式、方法。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進行整體性教學。下面以北師大第四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材中的《分數的意義》單元復習課的教學為例加以探討。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如何采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進行整體性教學呢?它的實施步驟是怎樣的呢?我們先來看看一節單元復習課《分數的意義》的教學片段。
【教學片段】
出示復習題:
4÷5填小數
習題要求:
1.填一填。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
2.說一說。交流思考、計算過程。
師:括號里可以分別填上哪些數?請同學們寫出來。
生:
師:你是怎樣想的?與同伴交流、探討。
生1:4÷5=0.8,所以最后一個括號里填“0.8”;由分數與除法的聯系我們可以知道再根據分數的基
生2:我是利用分數與除法的聯系把題目里的三個分數全都改寫成除法算式,也就是把復習題改寫成4÷5=8÷( )=( )÷40=20÷( ),再用商不變的規律求出括號里的數的。
師:很好。同學們運用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來求出這道題目的答案。通過尋找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常用的策略(方法)之一。本單元中,還有哪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你能舉例說明嗎?
生:本單元新學習的約分和通分都要用到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對。我們來看看這些知識的聯系。
出示課件:

圖1 分數的基本性質(1)
師:誰能說一說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是什么?
生:分數的分子與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作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分成幾句話?
生: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分成兩句話,分別是“分數的分子與分母同時乘以一個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和“分數的分子與分母同時除以一個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約分和通分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有著怎樣的聯系?
生:約分是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中的“分數的分子與分母同時除以一個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句話進行的,而通分則是應用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中“分數的分子與分母同時乘以一個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生:哦,我明白了。約分是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除法”的這句話,而通分要用到“乘法”這句話。
出示課件:

圖2 分數的基本性質(2)
師:約分和通分還與本單元的哪些知識有聯系?
生:約分要用到本單元的“找最大公因數”這節課的知識,通分與“找最小公倍數”這節課的內容有聯系。
出示課件:

圖3 約分

圖4 通分
師:我們還學習了本單元的哪些知識?你能畫出本單元的“知識樹”嗎?請你畫一畫。
生:本單元我們還學習了分數的含義、分數單位、分數的分類、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等知識。
出示課件:

圖5 課件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意義》單元復習課教學中,筆者并未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從前往后復習,即由本單元第一節課開始一節一節地復習,而是采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實施整體性教學,突出本單元的重點,著重解決難點,尋找相關聯的知識,溝通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各章節的知識環環相扣,幫助學生將分散在各章節的知識點整理成知識體系。
在整體性教學的背景下,筆者從知識結構解構的角度組織學生復習本單元的知識,首先通過復習題引導學生找出解題依據,尋找到解決某一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分數的基本性質,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中與分數的基本性質相關聯的知識,這樣層層推進,引出約分、通分、找最大公因數、找最小公倍數等各章節的知識,溝通了本單元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最終促使學生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
課堂教學中,運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實施整體性教學具有如下兩方面的意義。
(1)知識結構解構有利于教師在整體性教學的背景下解讀教材、分析學情
①知識結構解構有利于教師解讀教材
首先,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有利于教師了解單元知識在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數的意義》的單元分析中,教師有意識地從知識結構解構的角度梳理教材對本單元各章節知識內容的編排,由部分到整體地把握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并透徹地掌握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進而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這一單元知識編排的地位和作用。
《分數的意義》這一單元知識在知識結構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有著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知識和技能基礎的重要地位。《分數的意義》的知識前承北師大第四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下起五年級下冊的分數四則運算,這一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學習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分數加減法》以及第三單元《分數乘法》和第五單元《分數除法》等知識的重要基礎,在知識的銜接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更是學生運用分數四則運算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不可或缺的知識和技能基礎。
《分數的意義》這一單元中的《約分》和《通分》這兩節知識是學生學習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運算的計算過程必須應用通分的知識,而最后又需要運用約分的知識使計算結果簡約化、合理化——即有些計算結果可以約分成最簡分數。分數的乘除法同樣需要運用約分的知識對計算結果進行必要的化簡。
其次,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有利于教師從部分到整體地掌握《分數的意義》這一單元的知識脈絡,并有利于教師把握某一知識在本單元內的地位和作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能夠使教師清晰地掌握各章節知識編排的先后順序、聯系和意義。
在《分數的意義》這一單元中,《約分》被編排在《分數的基本性質》《找最大公因數》兩章節教學內容之后,《通分》則緊挨著《找最小公倍數》這節知識內容之后。教材這樣編排《分數的基本性質》《找最大公因數》《約分》《找最小公倍數》《通分》等章節教學內容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教師運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可以深刻領悟教材如此編排的意圖。
②知識結構解構有利于教師分析學情
從知識結構解構的角度出發,教師可以具體分析學生學習新知識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基礎。通過對《約分》的知識結構的解構,教師能夠清楚地知道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基礎——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公因數是學習約分的兩種知識基礎,尋找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最大公因數)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應用則是進行約分的技能基礎,而利用2、3、5的倍數的特征快速找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就是解決具體問題的技巧。在此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復習和應用《約分》的知識。
總之,恰當運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教師有意識地關注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夠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和教材結構,從而較為深入地解讀教材。同時,更為教師做出合適的單元教學計劃、更合理與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以及編寫整體性教學方案夯實了基礎。
(2)知識結構解構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合適的學習方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具有的促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俗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方法的指導是一項重要的教育教學任務,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主意識、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諸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課堂教學中,運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教師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其學習能力,引導他們關注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其以點帶面地將所學知識整理、歸類,進而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
《分數的意義》的復習課上,筆者運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具體指導學生復習這一單元的知識,引導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尋找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把相關聯的知識整理出來。復習過程中,學生們知道了要解決約分的問題就必須用到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公因數的知識,于是,他們將這三種有密切關系的知識歸為一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1)知識結構解構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運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從知識與知識之間聯系的角度出發,學生通過尋找相關聯的知識,將已經學習過的知識整理歸類,把分散在各章節的零散知識點內化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更好地融會貫通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所學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分數的意義》的復習課上,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的引導下,學生們的頭腦中很自然地會形成解決約分問題的知識體系。當教師出示表示分數的基本性質、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和約分三者之間的關系圖課件時,學生很容易理解,也便于其記憶。教師幫助學生溝通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學生們較為完整地回憶、整理了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最后以“知識樹”的思維導圖形式掌握了本單元整體的知識。
(2)知識結構解構有利于學生形成復習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知識結構解構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有利于其形成自己的復習策略。以某一知識點為基礎,學生們有意識地利用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復習,將在日常課堂中分散學習的知識串聯起來,以使自己從知識的整體性角度掌握所學知識,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夯實技能基礎。
《分數的意義》的復習課上,通過整個復習過程,學生們順著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脈絡找出了相關聯的知識,形成了關于約分、通分以及分數的意義等知識的知識串。他們能夠親身體會到利用這種復習策略來整理、復習所學知識是一種效率較高而且很實用的策略。同時,學生們也了解了運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尋找相關聯的知識進行復習的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耐心指導,使學生逐漸熟練地掌握這種復習策略,并在以后的學習中自覺運用這種策略復習所學知識。
運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實施整體性教學,能夠有效地幫助一線教師避免因為對“課程體系結構缺乏認識”而產生的“孤立化、分割式的教學行為與方式”、“未能顧及知識的前后聯系”而將“課程內容以一個個‘點狀’知識的形式傳遞給學生”[3]。
運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實施整體性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提升他們的數學品質和素養,為其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基礎。
綜上所述,恰當運用知識結構解構的策略,合理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對于整體性教學的順利實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 劉利民.統籌兼顧才能“真進步”——淺析整體性教學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小學數學課外作業設計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3(26):81-81.
[2] 潘淑芬,王衛東.有效教學設計需整體性教學主線[J].小學教學研究,2013(10):49-51.
[3] 饒佩.整體性教學:從“碎片化”到“整體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的現狀與應然取向[J].福建教育,2015(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