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教: 安徽省廬江縣城關小學 劉彬彬
點評: 安徽省廬江縣希望小學 張茂平
掃描文末二維碼,觀看劉彬彬老師課堂視頻實錄
點評:用道具和想象創設童話課堂的情境,一年級孩子的求知欲和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在故事的情境里學習課題中的生字,并通過字形的大小引起學生注意兩棵松樹的大小,理解后通過朗讀內化吸收。故事里的“小松樹”就是因為不能認清自己的大小而盲目自大。弄清松樹的大小,是學生理解故事內涵的重要環節。
點評:漂亮的“松樹精靈”頭飾早已讓學生們心癢難耐,學生的心思容易被轉移到討論頭飾上去。設置“變身精靈”的環節,一下子就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到課文的學習中。
(1)角色鏈接(6分46秒~11分37秒)

張茂平老師
點評:童話里最主要的是人物,第一遍讀完故事,必須要知道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并知道人物之間的關系,對于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很不容易,老師利用貼圖的方式,化抽象為直觀。讓學生親自動手去貼,考查了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能力。這是教師課前預設的具有傾向性比較集中的問題。而幾次請學生到黑板上去貼,學生貼錯位置,這則是在學習中產生的生成問題。在這個節點上,老師沒有越俎代庖,而是尊重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去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觀察文中的插圖,將文字與插圖的作用有效發揮。課堂教學中,總是會出現很多的“意外”,而這些“意外”恰恰是教師備課時不能預測的狀況,巧妙地引導,讓“意外”轉化為精彩。
(2)遞進式學習輕聲詞(11分38秒~22分17秒)
點評:教師“教”的功能,是在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教師沒有直接地灌輸,而是不斷地啟思。這篇童話故事里有很多輕聲詞,老師帶學生讀兩個字的輕聲詞,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這樣的詞就是輕聲詞,并獎勵發現輕聲詞的學生變身“松樹精靈”,引發學生思考的同時又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由兩個字的輕聲詞到三個字再到五個字的輕聲詞的教學,由易到難,由老師帶讀到學生自學,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手自學的過程?!巴小弊值慕虒W是重點,作為一類生字,“托”字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聲旁“乇”是“畫變字”的典型代表,“托”的意思容易與“拖、脫”混淆。精妙的動畫變字的過程令人過目不忘,用表演的方式不僅能正確理解“托”的含義,更能讓學生記憶深刻。
點評:此環節,老師引導學生關注語氣詞“哇”和“!”,學生談談這樣的語氣詞和標點符號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并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在指導學生讀通句子的同時,讀出感情,看起來很難,實際課堂上學生做得非常好。
“很——很——”是這篇課文里語用的訓練點。一年級學生對詞語的學習理解不應當是詞條解釋背誦式的記憶,在老師創設的語境中,學生有了語言運用的實踐,也打通了學習和生活的聯系,內化語文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戴上象征故事里“松樹精靈”和“風精靈”的頭飾,與老師一起分角色讀故事,更是童話故事課堂上亮麗的一筆,既是對當堂學習的檢驗和鞏固,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中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
點評:關注低年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適當放松,利于學習。游戲的課堂里,一切都是快樂的。課中的韻律操歌曲輕松又活潑,學生既活動了身體,又愉悅了心情。
點評:寫字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讀帖—范寫—描紅—仿影—練寫—評點”,糾正坐姿,注意書寫習慣的養成教育。并用“變身精靈”的童話情境貫穿始終,使寫字教學潤物無聲、扎實有效。
點評:總結本課,回顧課文,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傇u:一年級課本上的童話故事短小、生動、有趣,又富含教育意義,讀來朗朗上口,最適合繪聲繪色講出來。然而,要達到繪聲繪色講故事的境界,卻并非易事。第一課時需要掃清幾大障礙:識字關;讀通句子關;理解重點句子意思關;角色表演關等。
本課教學中,執教者重點從兩個方面突破教學重難點。①抓住文中輕聲詞朗讀教學,引導學生從兩個字的輕聲詞到三個字再到五個字的輕聲詞的朗讀,由易到難,層層推進。由老師帶讀到學生自學,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手自學的過程,使學生掌握了輕聲詞的朗讀方法。②抓住語氣詞和標點符號的變化,進行閱讀訓練,使學生掌握了句子的感情色彩。
在寫字教學環節,教師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穿插了韻律操的游戲和動漫演示,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掌握了書寫要領,養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