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世紅


摘要:2014年10月31日,獐子島公司發布公告,聲稱由于受到極少出現且破壞力十分驚人的冷水團的影響,公司所在養殖海域底播的蝦夷扇貝遭到重創,由于存貨在當季度進行大量的核銷與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造成公司前三季度發生巨額虧損,虧損額達8.12億。經證監會調查后,將事件的原因歸結為決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財務核算不規范等問題,也就是說將該事件定性為管理和內控的問題。
關鍵詞:海水養殖 上市公司 存貨 內部控制
一、獐子島事件所體現的存貨內部控制的問題
1.存貨占總資產的比例過高。從上市之后的2007年開始,獐子島著手布局擴展步伐,因此存貨的數量一直在增加,獐子島的存貨占總資產的比例也遠遠高于同行業水平。通過對幾家海水養殖類上市公司的存貨分析可知,絕大部分海水養殖類上市公司的存貨占總資產的比例在20%-35%之間,而這個比例體現在獐子島上一般在50%之上。
2.構建的存貨風險評估系統并不成熟。在風險預測與提示方面,通過對獐子島招股說明書以及2012-2014年年報的閱讀,發現其均在風險提示部分列明了公司面臨的相關風險,但相對來說都比較概括。這些風險因素中還包括公司構建了對冷水團的監測體系。這個系統的建立有助于實時掌控海水水溫的變化。然而真正災難發生時,該系統的作用并不明顯。
3.存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是很完善、執行不是很徹底。從公司年報以及內部控制鑒證報告中可以看出,獐子島還是建立了一定的存貨內部控制制度,包括存貨采購環節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采購時派遣多方到場,相互監督;采購記錄員與議價員保持相對獨立等。另外,在冷水團事件發生后,公司相關網站及其他信息渠道并未及時解答投資者的疑問,即使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某些問題的回答也是模棱兩可。這些揭示了公司內部控制雖然已經建立,但是獐子島公司依然沒有整套的存貨內部控制制度文件,已經構建的內部控制系統也有很多是流于形式,執行不是很徹底。
4.缺乏對存貨重大變動嚴密的決策及審批控制。海洋養殖類上市公司存貨比重較高,縱觀幾年數據可以看到,獐子島公司存貨達到了50%,獐子島缺乏嚴密的決策及審批控制主要體現在兩點上:一是,確權海域面積的急速擴張,從2006年上市時的65.63萬畝到2013年的400多萬畝,短短幾年時間增長達4.5倍。二是,在沒有對50米等深線進行仔細考察、反復論證,也沒有進行相當長時間段的試播試種的情況下,就貿然把底播海域擴展到50米等深線海域。
二、獐子島存貨內部控制的建議
1.完善存貨重大變動的決策及審批控制。獐子島存貨從2006年到2014年一直處于不斷增加的過程中,海域確權面積也是出于不斷增加過程中,在養殖海域上也是從20米等深線延展到50米等深線。而這些決策并不是都進過了科學嚴謹的論證,也沒有進行相對長一點時間的試驗探索,導致當自然災害來臨時,沒有相應的補救機制。
在優化設計的存貨內部控制系統中,要求對這種重大的存貨變動進行嚴密的論證并且要經過嚴格的審批。在這種機制下,會有效減少獐子島盲目擴張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具體的可根據存貨金額變動比例加以確定,如當存貨金額變動超過20%時,公司必須召開董事會進行審批等。在確權海域變動時,審批方必須根據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至少一個生長周期的試播試種結果進行審批,甚至還需要聘請外部專業機構進行充分評估。
2.建立存貨風險評估模型。根據獐子島的年報及其他各種披露資料,現在對獐子島存貨風險進行評估:
說明:考慮到實際的可操作性,風險評估表中的權數都定為1。本案例分析中,評分方法均采用根據企業實際內控的建立及執行情況綜合打分的方式,得出每一個風險因素的得分,最后得出總得分,并進行落點區間的分析。
最后,將各分解因素得分進行加總,求得總分為57分,并進行落點區間的劃分。獐子島目前的存貨內部控制的風險處于警告區,必須對已經顯現的風險苗頭重點跟蹤處理,屬于制度上的缺陷的要堅決完善。
3.完善存貨信息系統,及時披露存貨信息。獐子島的存貨主要是消耗性生物資產,并且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數量和質量一直處在動態的變化中。雖然在存貨核算中已經按照歷史成本法反映存貨的價值,但存貨的信息卻遠遠不止賬面上的信息。有效的存貨信息系統能夠記錄和反映具體采購與驗收環節、投苗與播種環節、中間育成環節、收獲與銷售環節、存貨盤點環節相應的數量與金額,甚至記錄更加細節的環節,可以在溝通時能有效提煉出相關信息。隨著互聯網的深入運用,存貨信息系統可以借助大數據平臺,模擬構建幼苗不斷生長的一個存貨信息系統,進行數據追蹤,追蹤存貨如蝦夷扇貝的成長路徑,并且能動態反映存貨模擬生長狀況與實際生長狀況的差異,從而針對性地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