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香
摘 要: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下的重要教學理念。政治教學生活化可以改變以往空洞的理論說教,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使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進而激起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學習,促進學生思想水平與道德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政治教學;生活化;重要意義;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0-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08
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學科,也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有力保障。但是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將政治課上成了枯燥而空洞的理論說教課,這并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情感、道德的全面發展。新課改以后,對初中政治教育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政治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在講授政治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政治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高效政治課堂。實現教學的生活化,引導學生在豐富的生活中來展開政治學習,更能還原政治學科的生動活潑,發揮政治學科功效,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完成。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我對初中政治學科教學生活化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一)有助于改變傳統政治教學的弊端
傳統的政治教學通常采用的是教師“滿堂灌”的模式,教師把提前設計好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灌輸給學生,也不管學生是否能夠全部理解,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地進行輔導,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從而使政治學習成績不理想,不能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而生活化的政治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弊端,徹底實現政治教學科學規范的目標,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人,教學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生活化的政治課堂上更加活躍,能夠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也能夠學到很多實用性的政治知識。
(二)有助于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以往的政治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很好地體現。政治教師一直占據著主體地位,對學生發號施令,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工具,認為教師比學生高一級。這樣的錯誤思想雖然只存在于小部分教師中,但是必須要及時得到改變。在實施了政治教學生活化以后,教師在講課時都會圍繞著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學習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和專業水平。教學生活化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現代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習慣
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而學生的發展不僅要教授學生政治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所以,政治生活化教學極大地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同時,由于教師教授的政治知識是從生活中提煉而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需要的不是具有知識的人才,而是具有知識、素質和技能的綜合性人才,政治生活化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習慣的提高,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鋪墊。教學生活化的開展,既體現了時代的開放性和創新性,也實現了課程改革目標的推廣。
二、政治教學中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
(一)生活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學習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成敗。政治新課改也非常重視教學與生活的關系,明確指出教學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來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從而達到對抽象知識的深刻理解與形象認知。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從而用學生所熟悉的各類生活現象來引入新知的學習,以此增強教學的真實性與熟悉度,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如在學習“我愛我家”時,教師不要急于講解,可以給予學生更充足的時間來展開交流與討論,讓學生來自由發表對于家的理解。熟悉的話題可以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學生踴躍發言。在此基礎上教師因勢導入:家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名字,但是卻寄予了父母深切的愛,那么究竟什么是家,如何才能讓愛永駐我家,讓家充滿愛與溫馨呢?這樣自然就可以將學生的興趣點集中于新知的探究上,實現學生快樂而主動地探究。
(二)角色表演,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通過豐富的角色表演,可以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來理解理論,并能轉化為自身的自覺行為,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身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表演中表現自己,內化知識。如在學習難報三春暉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針對與家人相處的細節來展開交流,在充分的交流中化解孩子與父母的矛盾,增進與家人的情感,讓學生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尊敬、熱愛父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角色表演的方式來表現,由于具有濃厚的生活經驗與知識基礎,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在真實的活動中來豐富學生的經驗與情感,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從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理解。
(三)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實踐水平
德育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指導行為實踐,回歸生活,在生活中來促進學生轉化為自覺行為,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與道德水平,這是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們要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延伸課外,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生將道德準則轉化為行為實踐。
總之,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們的政治教學只有植根于生活之中,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這正是政治學科的學習規律,是新課改下政治教學的必然趨勢,我們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以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孫燕英.初中政治生活化老家新途徑分析[J].未來英才,2015(11).
.
[2] 徐欣.探討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5(4).
[責任編輯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