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濤(河北省唐縣第一中學,河北 唐縣 072350)
?
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與出路
桂濤
(河北省唐縣第一中學,河北唐縣072350)
摘要:文言文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許多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都對降低高中文言文教學難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策略。本文將從教者的教學實踐出發并結合當前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文言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提出促進高中文言文教學發展的可行性意見。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出路
文言文在高中教學和考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文言文是我國優秀文化的見證,是各個時代出色的思想家和文學家表達其思想觀念的主要方式,也是記載我國歷史的主要文種。文言文在我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我們了解并繼承古代優秀文化和傳統的主要窗口。因此,搞好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不僅是教師本身的職責所在,更關系著我國優秀文化的繼承和創新。由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和國家對我國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一定要依據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制定教學方案,使高中文言文教學能夠不斷發展不斷完善。
(一)改革滯后。雖然新課程改革的進程在不斷加快,但是文言文教學的改革仍然較為落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現代文教學的改革是走在前列的,主要體現在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公開課和評優課時,教師大多用現代文進行的教學,對文言文的嘗試卻很少。
(二)費時費力。文言文是在古漢語口語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簡潔的、戴安呀的書面語言。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文言文從未走進我們的生活。因此,學生很難通過自己已學習到的語言知識去理解文言文,許多學生學習文言文只是單純地為了應付考試,很難將文言文學習提高到陶冶情操的高度上去,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態度是迫不得已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教授文言文知識時,很難獲得學生的回應,課堂教學顯得很是沉悶、消極,使得文言文教學效率低下,教師教學費時費力。
(三)理念落后。在當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學中,許多教師仍采用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只是知識的接受者,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許多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仍然習慣性地將譯文和答案教授給學生,在文言文教學中大多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很少給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不利于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掌握文言文知識。
(四)方式單一。當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學大多采用的傳統的“串講式”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在講堂上進行文言文的翻譯和講解,學生則在座位上緊張的記筆記和聽講。這種教學方式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五)缺乏激情。由于文言文教學是純文字性的,而且學生很難憑自己有限的知識經驗去理解文言文的具體內容,所以學生在文言文教學中大多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少憑自己的經驗和實踐對文言文課文進行研究和探索,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熱情不高,很難主動去進行文言文的探索與學習。
(六)缺乏方法。高中文言文的學習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深化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創新。但當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目的大多局限于應付考試,為了提高考試成績這一目的上,許多學生就僅僅依賴記憶或者背誦文言文相關知識點來應對考試,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極大的依賴性。
(一)指導方法,找出規律。文言文的學習是有規律可循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找到文言文學習的方法和規律,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樹立學生能夠學好文言文的自信心。例如,教師可指導學生歸納已學習過的文言文句式,將各種,類型的句式進行分析、總結,找出每一種類型的句式的內在規律。
(二)營造氛圍,激發興趣。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注意為學生學習文言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枯燥、煩悶的文言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文言文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讓學生樹立起學好文言文的自信心。例如教師可借助成語來進行文言文教學,使學生從成語典故中學習文言文知識,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趣味性,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
(三)仿寫句式,積累素材。在進行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在遇到一大段優美的文言文句式時,可讓學生現場進行仿寫,讓學生在仿寫過程中深化對特定詞句的理解和認識,增強文言文學習的實用性。讓學生對文言文句式進行仿寫,還可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為學生的日常寫作增添光彩。
(四)深化理解,陶冶情趣。文言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文言文的教學中,要注意從精神層面對學生學習文言文進行引導,深化學生對學習的文言文的請安理解,帶領學生在文言文的理解和學習中不斷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
(五)鼓勵細讀、形成語感。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首要的是讓學生發現我國古代的語言之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不必去對文言現象做過深過細分析,即陶淵明所謂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對于文言文現象,我始終認為是屬于工具性方面的東西,學生完全可以在逐步深入細讀精讀的過程中解決這些語言方面的問題。通過涵詠誦讀經典古典文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加以設計,對誦讀多加指導,讓學生讀得得法。
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必須堅守的一塊陣地,要想方設法的提高課堂的高效性,高效靈活的課堂組織策略,是保證文言文教學成功的一個主要方面,做到這一點,就會實現文言文教學高效之目的。
參考文獻:
[1]閆潔.新課改理念下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及出路[G].中學語文.2014(03).
[2]魏慧.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困境與出路[G].語文天地.2015(04).
[3]楊健敏.高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和出路[G].快樂閱讀.2012(09).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