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蓉
摘 要:美術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發現生活的美,實踐生活的美,表現生活的美,通過這些方式來實踐基礎美術教育生活化。本文對如何將初中美術課堂生活化提出了一些建議,對推動初中美術課堂生活化的進行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生活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027-01
《初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生活與美術是一體的,生活是美術得以生長的土壤,離開了生活,美術是無法進行“無土栽培”的,美術教學自然應該生活化。
一、架起課本與生活的橋梁,是美術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本途徑
現行的初中美術教材編寫遵循了“生活的邏輯”,試圖以學生的眼光看世界,在內容上彰顯“生活氣息”,與學生的聯系也更為密切。這個變化給了教師更多的教學自由。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先提供相應的生活情境,再來和學生共同探討圖像表達,學生會自覺地進行觀察、感知、思考,理解圖像與生活的聯系。學生對手繪圖像的知識掌握是在自然、自愿的基礎上獲得的,并且成功的發現讓他們激動不已,會有一種如夢方醒的興奮。學生原有的模糊認識或錯誤判斷在生活實際中得到了矯正,所學知識也必將被自覺用于生活。正所謂:“課堂知識需回歸生活經驗,課堂理性要達成實踐智慧,課堂情感需貫穿生活感悟。”
二、深挖教材,課堂設計生活化
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深挖教材,隨時發現生活中與教材相關的美術氣息,讓學生愛上生活中的美術。而現實中,往往會出現部分教師緊盯教材,忽視學生的實際生活感知,這樣的教學設計是殘缺的。初中生的思想敏感,如果教學設計能夠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活動將會產生更為深刻的心靈感知效應,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以及強化思想教育成效。首先,筆者在教學中對教學目標進行生活化處理,將知識、能力與情感教學目標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如對于“培養學生對美的感悟和欣賞能力”這一教學目標,筆者將其細化為“培養學生能夠從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環境中發現美、感悟美的能力”,將其生活化并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其次,筆者在美術教學設計中將教學素材由單純的課本教材拓展到學生的學習生活范疇。在對學生進行美的鑒賞教育內容設計中,不僅選取了世界上優秀的美術作品作為教學素材,還精心選取了本地區攝影愛好者發布在網上的優秀作品作為教學素材,這些作品中的場景都是學生所熟悉的,有了這些與學生生活相接近的教學素材,教學活動開展得更為順利。筆者在美術教學設計環節,將生活中美的因素充分融入其中,對于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積極性以及增強學生綜合素養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三、選取內容、貼近生活
由于教學條件的一些限制,教材中的內容或多或少的不能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并且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靈活合理的選擇、重組教材內容,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套實際、直觀、豐富的教學材料,滿足美術教學的需要,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如,九年級美術教材《藏書票的制作》一課中,教材中涉及版畫的材料準備,對于條件受限的學校難以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我選擇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書簽的制作”替代教材內容,同樣也可以讓學生體驗藏書的情結。
四、走出課堂、親近生活
美術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多途徑地設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親近生活。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認識去感受生活,用所學的美術知識去表現生活。
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描繪我們的校園》一課時,教師單純的講解取景、構圖、透視規律等寫生知識,之后就讓學生在課堂上作畫就顯得索然無味。但如果讓學生走出教室,去觀察、去選取校園的一景寫生,課堂效果自然比課堂上直接灌輸理論知識要好得多。這樣,不僅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還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近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
1、利用生活常識創設情境。如:學習色彩的有關知識,教師如果僅簡單地講解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什么是色彩的冷暖等知識,估計學生不感興趣。但如果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你認為春夏秋冬分別應該是什么顏色呢?”“黃布上的藍色瓶子在光的影響下會有什么顏色上的變化?”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常識創設問題情境,能引起學生學習的信心,會感到美術知識存在的價值,自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運用網絡創設生活情境。網絡是具有聲音、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資源,可補充現實條件的限制。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實際,選擇富有生活情境的圖片、動畫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制作課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感知美術是來自生活并服務生活的。如:在學習《裝飾畫的制作》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兩張客廳圖片(其中一張是掛著富有個性裝飾畫的客廳,另外一張是只有空洞白墻的客廳),讓學生比較“哪一個客廳更為美觀?”,得出有裝飾畫的家居生活更富有生活情趣。
五、展示成果、體會生活
美術課學習的效果是學生學習后最想看到的,學生能否獲得成功的喜悅與學習成果的展示和評價有著密切的關系。
如,在學習《賀卡蘊深情》時,可以結合傳統節日,設計和制作平面或立體的“賀卡”,送給親人、老師、同學,這樣可以表達自己對親朋好友的美好祝愿,傳遞生活真情。學習《精美報刊設計》時,可以利用報刊的有關知識為班級出黑板報。這樣,能把學生從課內引向生活,既鞏固了新學的知識,又豐富了課外知識,即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體會美術與傳統文化、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有助于學生體會美術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與意義。
總之,生活中美術無處不在,但是學生的眼光是有限的,很少會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美術,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體會學習美術的興趣,感受美術與生活中的聯系,即讓學生認識美術來自于生活實際,同時美術又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從而更加重視對美術的學習,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