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婭
摘 要:2011年《語文課程標準》又進行了第二次修訂,從過去的《大綱》到現在的《課標》,老師們轉過彎來了么?
關鍵詞:新課程;實現;轉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122-01
2011年《語文課程標準》又進行了第二次修訂,從過去的《大綱》到現在的《課標》,老師們轉過彎來了么?
得過且過,不愿轉,這一現象主要集中在50歲左右的老教師。他們認為自已年齡大了,視力下降,耳朵背,腦子反應慢,接受新鮮東西遲鈍。再者,離退休不遠了,憑老資格,得過且過,混到退休。所以當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涌到面前時,仍然無動于衷。
瞻前顧后,不敢轉 這一表象,集中在35歲左右的中青年教師群。他們接受了一些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培訓,主觀上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但缺乏系統的理念素養,缺乏集體團隊的合作幫扶和專業引領,教學中的困惑或疑難難于尋到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經驗缺席,不會轉 這主要是一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他們滿懷投身課程改革的一腔熱血,在教學中也試著實踐新課程目標,但教學實踐經驗缺位,教學技能不臻成熟,教學過程處于摸索階段。轉向周期長,進入角色慢,等轉過身來,又耽誤幾屆學生了。
誠然,轉身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需要有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篤定和信念。
一、認識轉彎
以“教”為中心,教學以“書”為本,教學的實質是教書,書是教學的出發點和依據;備課是備“書”——挖掘吃透教材,變教材內容為講述內容;上課是講“書”——教師講述教材內容,學生配合教師活動;評課是評“教”,或評“講”,主要看教師講得是否清楚、明白。評價學生,就是看教師所講的內容,學生是否全部掌握了,看學生的分數成績。學校評價教師,也是看學生的分數成績。
教材只是為了達到課程目標而使用的教學材料,不是課程的全部,更不能把課程實施簡約為“教書”。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還要積極開發課程資源、設計教學方案、參與課程編制,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研制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認知水平和個性差異,開發出具有針對性的課程,而不是停留在“教書”的層面。
二、方式轉向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學生觀,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改變學生在學習時采用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記憶教師講授的固定知識而不去自主探究、討論和發現新知識、自已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的學習模式。
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打破單一的、落后的教學方式,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教學方式的轉變最終也是為了學生發展的需要,它在客觀上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轉變了“滿堂灌”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式,就能夠自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這樣學生除了知識的掌握,還能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新課程體系中的一些課程類型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以課堂講授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把教學過程作為課程編制的過程來展開,這樣就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與對話,從而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
三、評價轉型
應試教育扭曲了學生的心靈,學校把升學率作為唯一追求目標,唯分數論,使孩子成了學習的機器。平時加班加點上課、假期補課鎖定了學生的快樂思維。唯分數的教育扼殺了學生的個性,一考定終身使學生應有的愛好、健康被打壓,學生自感“生活沒有什么意思”。
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不僅僅要看一次高考考試的成績,也要看平時的學習情況,就是學生水平測試,以及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也就是綜合評價。因此,高考制度還將包括綜合測評。目前,有的省份把學生水平測試作為高考成績的一部分,或者把綜合評價作為錄取的參考,這將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四、可實行考試方式的多樣化
考試是檢查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檢查的目的和學科特點的不同,考試的方式也應靈活多樣。然而,現在的考試大多限于筆試這樣的單一模式,并且重閉卷,輕開卷;重書面,輕操作;重分數,輕智能。導致學生的精神負擔加重,動手能力差,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高分低能”的現象。這種狀況必須改變,代之以多種方式的考試,即筆試、口試、特定情境與行為評價、日常觀察評價、操作考試等并行并重。
筆試有開卷和閉卷之分,閉卷考試著重檢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開卷考試能夠檢查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口試有助于檢查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理解的深刻性、語言的暢通性。操作考試則適用于檢查學生的觀察能力,將書本知識運用于實際的能力以及具體的動手操作能力。總之,方式不同,特點不同,考試時,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征和學科特點采取相應的方式,以提高評價的有效性。
五、適當地控制考試的次數
就目前課程改革的情況來看,強調考試的次數尤其重要。現在仍有一些中小學,特別的學校的畢業班,考試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為應付考試,教師弄來各種練習題讓學生做,讓學生背,學生沉溺于題海無邊的困境中,自習時間延長,補課時間增多,品德教育削弱,社會實踐取消。因此,必須嚴格控制考試的次數,以減輕師生雙方的負擔。
控制考試次數,第一,能使教師精心設計試題,學生充分作好考試的準備,避免師生匆忙應付,從而提高考試的質量,發揮考試應有的作用。一方面,為教師調整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提供依據;另一方面,使學生了解在學習上的長處與不足,自覺調整努力方向,發揮主觀能動性;第二,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勞逸結合,有張有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第三,能把學習從頻繁的考試中解脫出來,把壓縮的時間用于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