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理
摘 要:繪畫作為幼兒園美術活動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是一種表達自己美好愿望的語言和符號。幼兒教育期是想象活躍的高峰期,而學前教育則是培養孩子想象力、創造力的基礎。每個孩子都有創造的需求,都潛存著極大的創造性,幼兒的創造性能使孩子得到巨大的個人滿足,繪畫是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手段之一。
關鍵詞:興趣;經驗;引導啟發;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127-01
幼兒繪畫的創造力一般是指幼兒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的獨創性和大量非同尋常的細節。創造力是衡量幼兒繪畫活動的主要標準,是幼兒繪畫的靈魂。因此指導幼兒繪畫活動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一、激發幼兒繪畫興趣,給幼兒提供創造前提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我們培養幼兒的繪畫創造也從興趣著手,激發幼兒內在的繪畫潛力。中班幼兒開始畫圓,讓幼兒說出你畫的圓是什么東西,幼兒會說成是泡泡、雞蛋、乒乓球、餅干、皮球、蘋果,草草一筆幼兒可以任意想象。這時老師要及時肯定幼兒的想象,使幼兒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信心。然后老師在此基礎上用游戲的口吻對幼兒說,老師來變魔術,使這些圓變成另外一些東西,幼兒就睜大好奇的雙眼,看老師表演,老師就在圓形上再添上幾筆,就變成了眼鏡、太陽、手表、小鐘、甲蟲、雞、鴨、貓、狗等等,小朋友個個都表現出新奇的目光,從這種目光看出幼兒想躍躍一試的迫切心理,激起了幼兒對繪畫創造的興趣。有了這個經驗,幼兒就能舉一反三。讓幼兒根據兩條直線來添畫,幼兒的聯想就更豐富了,把兩條直線添畫成了馬路、小河、滑梯、樹木、衣服、扶梯、房子等。根據幼兒不同的能力產生了各種聯想,并對此產生了興趣,促進每個幼兒思維的發展。
二、樹立正確美術觀,給幼兒表現創作個性
不同的教育觀念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方法,效果自然也大不一樣。傳統的美術活動往往將示范與范例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束縛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結合新教材,我探索了美術教學的新模式,更新了美術教育的觀念,即創設情境一觀察講述一創造作畫一共同評價。教師不再是教給幼兒現成的技能技巧,而是通過創設寬松的談話情境。引導幼兒觀察、想象、思考,在實際操作中摸索繪畫方法,掌握繪畫技能,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最后師生共同評價作品。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又能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例如:繪畫半個西瓜皮,我先讓幼兒從不同角度去觀察這個西瓜皮像什么?添上輔助材料會變成什么?再出示各種自制玩具,讓幼兒自由講述,想象這個西瓜皮可以組合成哪些畫面?然后把自己想象的圖畫畫出來。幼兒畫出來的作品可真是五花八門,有的畫了小螞蟻坐著西瓜船在海上旅行,有的把西瓜皮畫成一個個在天空遨游的降落傘,有的畫出了一輛輛的汽車在馬路上行駛……
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增強幼兒自信心,給幼兒發揮創作的想象空間
幼兒畫畫的過程是游戲的過程,也是表現他們情感和想象力的過程,即使他們畫得一塌糊涂,教師也要找到孩子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鼓勵,為幼兒創造能力提供保護,促其茁壯成長。在一次繪畫“我的房子”時,劉X小朋友畫了一座二層樓,房頂加了一個梯形,又開了一扇圓形窗戶,一只小鳥停在窗戶上,背景還畫了太陽,草地上有兩個小朋友在游戲,還有大大的雨點,看上去好像許多地方都違背了科學常識,但他的想象力是豐富的,他畫的速度較快,線條自由,色彩隨意。我想這可能是一幅好畫,于是又去指導別的孩子作畫,再回過頭來看時,我吃驚地發現這張畫已面目全非了,縱橫交錯的線條畫滿了整個畫面,好好的一幅畫全給破壞了,正想責備他時轉念一想:先問問他再說吧!他卻像講故事一樣說開了“外面刮起了大風,風越刮越大,雨越下越大,小朋友回家了,來到房頂把小鳥嚇跑了,大風把小鳥的房子刮倒了,小鳥的房子也沒有了。”他很欣賞自己的作品,沒有覺得這張畫被破壞了,這正是一種創造:用自己繪畫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主題。由此可見,教師遇到類似這種情況時不要急于去批評指正孩子,抹殺孩子的想象力,而是讓孩子說說自己的理由,同時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這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多創設環境,給幼兒營造創造氛圍
創設健康、融洽、輕松、活躍的氣氛,有利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提問、大膽創造。在進行美術創作時,我們應多對幼兒說“讓我們試一試”“你肯定能畫好的”一類的話,多鼓勵、多容忍、多欣賞,多給幼兒自主、自由的機會。
傳統的美術活動往往只是局限于一節課、一個游戲,一到時間就把美術活動材料收拾整理好。而這時往往有的幼兒作品還未完成,于是幼兒的創作欲望銳減,熱情頓消,剝奪了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現在活動室里有了專門的美工區,幼兒在晨間、課間、飯后隨時都能來此進行創作,給了幼兒充分的時間。充分選擇的機會,在沒有壓力、較為寬松的氛圍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五、聽故事學畫畫,鍛煉幼兒的創新能力
活動前,說畫可以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鼓勵幼兒在畫畫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象。如:龜兔賽跑這一則活動中要求幼兒畫龜兔賽跑的情景畫。一開始,我以故事導人,孩子們紛紛說出故事的結局,烏龜最終戰勝了兔子。又有孩子說兔子第二次賽跑它沒有睡覺,戰勝了烏龜。我在允許孩子發表意見的同時,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兔子和烏龜不只比賽了那么一次、兩次,它們第三次的比賽烏龜又贏了。可是這次兔子并沒有偷懶,這是怎么回事呢?幼兒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大家積極地參與設想、討論,我適時地啟發幼兒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活動結束時,幼兒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現出具有創造性的想法:兔子走錯了路:兔子在半路上送盲人過馬路;兔子摔斷了腿,但還是堅持到了終點,烏龜背上飛行器在飛行,烏龜坐在宇宙飛船上,烏龜坐在氣球上飄,烏龜開著汽車、火車……還有的孩子把故事畫成了一幅連環畫。整個活動完整有序,環節過渡緊湊,他們完全沉浸在游戲之中。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同時亦是美術教育的靈魂。在新時代提倡創新教育的今天,我們要培養孩子善于從周圍的環境中發現美、感受美,鼓勵他們大膽地創造形象。教師在幼兒繪畫活動中,應將各種教育方法靈活多用,創新變通,真正做到用美術活動促進發展,使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審美力得到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康 丹, 曾莉.淺談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如何激發兒童的創造力[J] 基礎教育研究,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