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全
摘 要:培養學生主動提問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是當代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要進一步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從創新教育的高度出發,注意加強提問的指導。只有這樣,才會培養出具有開放、獨立、自信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關鍵詞: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241-01
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創新精神的基石。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起點。問題意識在思維過程和科學創新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創新教育教學活動來說,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愛因斯坦指出:在科學研究中,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可見提問的重要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可由教師提,也可由學生提。教師提出問題,當然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卻總是被動的,只有學生思考時產生疑問,提出問題,才是最積極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會學生會問、善問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使命。教師應在主動積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主動質疑,積極探究,自已解決問題。多方面提問,多渠道解決問題才會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提問熱情
荷蘭數學家、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學教學就是要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也更多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有意識的地將概念的產生、問題的提出,盡量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生活背景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提問熱情。
比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在課前安排預習時我要求學生在網上查找人體上存在著的各種有趣的比。引入新課時,學生將查找到的問題進行匯報: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也是1:1,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比,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問:上下身比是多少,拳頭與心臟的比是多少,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呢?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學生帶著問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進入新課的學習。通過取材于現實生活,可以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二、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問題機會
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天性好奇、好問,并不缺乏提問的意識和質疑的態度,但隨著年級的逐步升高,或受舊的教育思想的影響,差生認為“問”的內容就是指對教育講授的新課沒聽懂、沒學會的地方,他們提問怕被笑話。優生認為聽懂了,學會了,沒什么可問的。這樣一來,他們往往變得謹于提問了。因此,教師要善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巧妙設疑誘導,并給予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引發學生的求知需要。只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走進了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差一點的學生對所學內容如果真有問題,也不會有顧慮。優生則可以提出自已的不同想法、不同見解或聯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問題。學生只有從自我封閉走向自我開放,敢于主動提問,隨時提問,才會主動的思考,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比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可創設這樣的情境:有一天,張明不小心把李芳的數學書帶回了家,而李芳急著要用,那么李芳怎樣才能盡快拿到自己的作業本?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形成了三種方案:張明送到小芳家;李芳到張明家拿;兩人電話約定沿同一條路相向而行,張明送,李芳接。接下來,教師又指導學生比較三種方案的基本數量關系。每一種方案學生都會問所花的時間是多少,怎樣求所花的時間,求所花時間需要知道哪些數量。經過解決創設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問題可問,解決自已的提問,主動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整個過程學生學得有滋有味。這樣,不僅學生的知識為斷深化,而且讓學生體驗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成功探究帶來的喜悅。
三、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使學會問
針對學生想問卻不會問的現象,我作了認真的調查分析,發現學生提問題不知從哪兒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于是我開始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告訴學生要善于在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上發現和提出問題,要善于在知識的遷移過程中發現和提出問題,要善于在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上提出問題,要善于在自已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出問題。當學生提出有價值勤的問題時,我就適當給予鼓勵和表揚,并加以分析,讓學生明白這個問題為什么提得好?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意義或非常淺顯,我就告訴他,象這樣的問題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很明白了,請其他同學給予解答,以后請認真學習不要再提類似的問題了,老師希望你下次的提問更有價值。對于學生“異想天開”的提問,也不打擊,而是認真分析提問的思路,對于有價值的部份要給予肯定。這樣老師給予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對提問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學得靈活、扎實,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提高了創新能力。
四、利用激勵機制,使提問成為自覺意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漸漸地由不問到找機會問,會問,甚至問得有一定深度。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我采用樹立典型,以點帶面的方法,常開展最佳問題和最佳提問人的評選活動。發揮榜樣的作用,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通過活動激發了學生提問的熱情,提高了學生的成就感,讓他們享受到提問成功的快樂,樹立了自信心。在學生中形成學提問、比提問的良好風氣,學生漸漸地由被動提問轉向主動提問,使提問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行為。
總之,培養學生主動提問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是當代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要進一步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從創新教育的高度出發,注意加強提問的指導。只有這樣,才會培養出具有開放、獨立、自信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