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生
【摘要】道德與法律是人類社會中的兩大基本規范,是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兩者是互相聯系又互相補充。在社會多樣化發展、多元化觀念的轉型時期,加強對道德與法律的研究,是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貫徹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的重要保證。同時強調“參與式”的教育學習方法,提高參與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是課題之一。
【關鍵詞】德育 法制 參與式 互動
德育與法制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以前的教學內容中并沒有著重于這兩方面的教學內容,而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德育于法制的教學刻不容緩。讓學生們做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更加重視“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在改革的同時,完善“參與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更多的參與到學習生活中,著重參與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參與中體悟學習的魅力,享受參與式教學方法所帶來的成功。
一、改革德育、法制教學內容
(一)德育、法制教學對學生的重要性
道德和法律是約束社會人群行為的重要手段,而對尚未踏入社會的學生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大部分還未確立好人生道路方向,沒有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時德育與法制的教育對學生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這對于未來的社會形態也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道德是一種無形的,自律的約束形式,對自我的要求較高,具有主動性與非強制想,是對自己積極地并且主動性的約束。而道德約束具有不確定性,在學生群體中對自我道德約束的能力較低,這種約束能力更是較為脆弱的。而我們的教學內容主要就是建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產生正確的自我約束能力,主動的用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自覺性行動的規范。
法制則是一種強制性的約束性行為,如果違反就會觸犯法律從而造成更多惡劣的后果。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了解并理解法律也是一門必需的功課,讓學生了解法律的內容并且知道觸犯法律后會受到的嚴重懲罰,從而使學生心理產生對法律的敬畏感。
(二)德育與法制的關系
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道德是法律得以實施的促進作用,法律的內在價值是道德提供的,而法律則是道德的有效傳播手段,法律的穩定性對于人塑造正確的道德觀有著重要的作用。
道德和法律也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二者擁有共同的建立和諧社會保障的目標。法律彰顯著平等公正透明的道德價值目標,法律更多的表現是“自覺行為”,通過對法律的遵守展現個人道德。
法律與道德的相互轉化體現了道德與法律之間的共性,并且擁有共同的價值目標。
(三)加大德育與法制在教學內容中的比重
我校在2016新學年度中由學生工作部部署公布了新的教學任務,加大德育與法制在教學內容中的比重,著重發揮德育與法制的教育關系,注重“以德為本”的教學方法。院團委堅持“團結、奉獻、創新、一流”的原則,堅持“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的基本方向,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統攬,結合新形勢和青年學生的新特點,不斷進行團建創新,建立健康教育的新目標。
二、完善“參與式”教育學習互動方法
我校一貫秉承著主動學習快樂學習的教學目標,力求學生能在主動學習中完成教育目的。
(一)“參與式”教學方法的目的
通過“參與式”教學方法實現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學到的知識,并能夠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自身的實踐能力,杜絕只有理論的空知識,發展操作性學習。通過多種途徑與手段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形成能力,體驗豐富的知識獲取,形成新的價值。
(二)“參與性”教學的實施方法
通過讓學生“動起來”實現“參與性”教學方案。
在課堂中設置關鍵性活動,教師需要充滿激情,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例如參與到化學實驗的制作中、設置提問搶答方式等,改變一成不變的課堂完成手動課堂的目標,讓學生學會主動“研究”問題,積極地參與課堂實驗。
“參與性”教學的另一種實施方法就是分組教學,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合作學習,以組為單位完成作業、參與課堂問答等,在學生提高興趣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提高了學生對于集體精神的重視度。在老師的指導下,撰寫團隊日記,通過寫下一整天對于團隊協作的反思,發現新的問題。這樣學生既掌握了團隊協作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完善并推進“參與性”教學
許多教師還不能很好的運用并掌握“參與性”教學,而這種教學手段核心就是“互動”。教師要把學生看作是自己的對話者,而不僅僅是教授與被教授的關系。學生遇到困惑時,教師需要減少說教,多給予學生以啟發,培養學生的求知精神,使他們敢于提問,敢于創新。在出現分歧時,教師也不能單單武斷的否決學生的觀點,而是循序漸進讓學生理解自己的觀點,同時也理解學生提出的觀點。
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樂趣,不只是“死讀書”,靈活的轉化書中學習的知識,提高動手能力,積極投入學習則是“參與性教學的正確目的。
結語:
總之,在教育生活中,提高學生的自我道德素質與法律認知度是第一要義,學校應當多加推廣“參與式”教學的教學方法,通過鼓勵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與創造能力。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我道德認知和對法律的了解,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真正做到快樂學習的目的。而教師更需要不斷提高自我修養水平,堅持一切為學生服務的信念,實現學生與教師同進步的共同目標。
【參考文獻】
[1]姚便芳.參與式教學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堂中的運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08:66-68.
[2]趙飛. 高校德育課價值實現程度研究報告——以廣東省為例[J]. 高教探索,2012,01:91-96.
[3]黃景云. 法制教育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之初探——由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引發的思考[J]. 現代交際,2011,03:189-190.
[4]陳瀟.具身道德: 道德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A].心理發展與教育,2014,06-0664-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