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菲菲 劉小平
摘 要:數學在現代社會的作用日益凸顯,而數學卻與生活實踐相離甚遠。小學數學作為啟蒙數學教育,更應該貼近生活。就此,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也在發生變化,教材內容愈加貼近生活,為讓學生更容易的理解數學、學好數學,對小學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與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運用教學;貼近社會;生活實踐
數學本身是一個復雜的學科,小學數學作為數學的一個分流,主要針對學生的數學啟蒙、數學萌芽、數學思維的構建。小學生思維較為簡單,簡單的數學相對他們來說很困難,這時,我們更應讓小學數學生活化,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的數學萌芽,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
一、數學題材的設置
數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在生活中取材,數學作為教學內容,易于學生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可設置多種生活化題目。如:
1.生活中隨處可見三角形,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三角形,列舉他們周圍的三角形,然后提問學生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啟蒙學生的幾何思維。
2.在設置應用題型的時候,更應貼近生活,如分揀蘋果、計算家到學校的時間等,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例子設置題目,在教學過程中多使用教學道具,以實物而不是空泛的想象教導數學。
二、構建數學思維模式
小學數學作為啟蒙教育,其主要啟蒙學生的數學思維,構建數學思維模式,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思考數學,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跟進教學手段
新課標背景下,教材的改編愈加貼近生活,有趣生動。然而教師輔以的教學手段卻止步不前。教師應跟進更具有時代性、更有意義的教學手段,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材施教。教師自身留意生活中的點滴,為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激發數學的興趣
數學對大多數人來講,都是一門枯燥的學科。數學的生活化讓數學變得生動形象,更易引導學生的數學興趣。靈活地使用數學教材,把教材引入生活中去,創造有趣的數學生活情境,例如生活中的買賣問題,貼近生活的數學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更易于理解數學。
參考文獻:
[1]傅旭剛,吳少玲.新課程下小學優秀數學教師提問行為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06).
[2]梁秋蓮.小學數學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04).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