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芬
摘 要:“要積極發展教育事業,通過普及教育,啟迪心智,傳承知識,陶冶情操,使人們在持續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認識各種文明的價值,讓教育為文明傳承教育和服務。”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傳承和有效體現,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資源交融化的發展、教學方法的不斷完善、教學理念的細化以及新興技術的應用,新體制下的有效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圖形與幾何這部分的內容占很大的教學比重。
關鍵詞:小學數學;幾何;有效教學;策略
深化素質教育,推進創新浪潮。在學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段,小學數學的學習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性、創新性、辯證統一性以及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對事物的感知意識。有意義的教學才是最高效的教學。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此我對數學教學中四大領域之一的“圖形與幾何”這一版塊就有效教學策略進行闡述。
一、意識的引入
培養空間意識是新時期數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方法。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自身能力,通過準備關于圖形與幾何的感知材料,打破思維定局和思考聯想障礙,真正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鍛煉思維能力。在授課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材重難點進行講述,教師本身根據“研究—總結—研究”的教學模式備案授課。
二、課程的設計
幾何圖形中的知識點,如平移、組合、翻轉、鋪設等,可用輔助教學器具進行搭建,從簡單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入手,根據點、線、面、體這一發展歷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認識和空間觀念。在幾何圖形的結構演變這一版塊,教師可應用歸納類比及猜想的方法,因地制宜,用實物做成立體圖,帶領學生去室外感知簡單平面及立體圖,加深效果。這也體現了情景創設此種方法的直觀性和重要性。
三、取長補短,互相借鑒
一是不同級同科目教師之間的交流。數學學習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和應用性,在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形式方面的教學會逐漸深化。任何教學過程都應該避免單獨授課缺乏連貫性,與低年級教師交流經驗會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維程度,同時與高年級教師交流能把握好教學力度及核心脈絡。二是同級不同科目教師之間的交流。任何學科之間都是相互關聯互相補充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時刻關注和總結其他先進教學策略,其中的主題循環法就是很好的一個方式。比如在“圖形與幾何”這一方面的學習中,我就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地穿插本版塊在其他學科中的知識體現,如讓學生用精煉的語言來描述稍復雜的幾何構造體,總結生活與自然中常見的圖形與幾何構造,用此種系統法溝通了其他學科之間的知識,從而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
四、歸納總結
在授課一段時間后的歸納總結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基礎性的步驟。整合總結所學的知識,從整體的框架中推理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結論,為之后的教學提供更好的指導意義。在對“圖形與幾何”這一版塊進行歸納總結時,可通過圖表的方式列出三角形、正方形、圓、扇形等一維圖形以及球、正方體等二維圖形的比較總結,包含名稱、形狀、基本性質以及聯系等相關內容,進行直接和間接比較,更好地對整個知識點做出更有條理的梳理和把握。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教學過程也是如此,高效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必然會在改革創新中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陳繼忠.優化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的思考[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