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微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選擇了一些文字非常優美的文章,具有較強的藝術特點。通過學習這些文章,就可以讓學生領略到文章的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引領學生在學習中感悟美,要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進行審美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教育;培養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選擇了一些文字非常優美的文章,具有較強的藝術特點。通過學習這些文章,就可以讓學生領略到文章的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引領學生在學習中感悟美,要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進行審美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下面結合自己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
一、鑒賞形象美
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都能夠使我們受到教育,其中有著非常美的人物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得到鼓舞和美的感受。所以,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向學生進行形象美的教育。我們可以通過人物比較,感悟那些先進人物的偉大從而更加喜歡他們。比如,魯迅的《少年閏土》一課,通過魯迅的描述“知道海邊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展現出閏土的可愛、活潑、知識豐富的人物形象,使學生愈加喜歡閏土,將那種聰明伶俐展現在讀者面前,具有較高的審美鑒賞力。
二、感悟意境美
小學生缺少高知識水平,對生活領悟得較淺,對很多事物的認識也不夠透徹。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的鑒賞力,讓他們能夠展開聯想和想象,使意境美得到更廣闊的展示。我們作為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挖掘教材,借助景物聯系生活實際進行鑒賞。例如,學習李白的詩歌《送孟浩然之廣陵》時,詩中寫到“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具有深邃的藝術意境。讓學生借此遐想,他們就會想到大好的春天鮮花開在長江岸邊,彩蝶起舞,花香四溢,滔滔江水向東流,片片船帆在天水相連中游使……多么美好的景象啊,學生有親臨其境之感,達到了審美的效果。
三、品味語言美
語文具有語言精美、凝練、雋永的特點,這些優美的語言對學生來說是值得鑒賞的,使學生能從中享受到美。所以我們要帶領學生進行詞語的賞析,感悟它的精妙之處。像《鳥的天堂》中那些優美的詞語寫得非常生動具體,學生會從詞語中得到收益。還有那些優美的句子,比較工整對仗,錯落有致。像《桂林山水》中那些傳神的詞語,將水“靜、清、綠”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激發了學生熱愛桂林山水秀麗多姿的強烈情感。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一定要抓住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從小受到美育的熏陶,讓他們的幼小心靈向著明媚的、積極的方向發展。
編輯 白文娟